锦书难为(32)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他走到陛下下首,恭敬地接过两份卷子,仔细读了几遍后说:“这两篇风格不同,臣以为左边这篇文采斐然,其中治国安民之决心深刻,对策详明,而右边这篇主张犀利,于兵塞防要见解颇深啊。”

陛下也是这么觉得的,他点点头,意味不明地说:“爱卿以为哪篇可点为状元?”

谷尚书为难,打了个马虎眼:“两篇皆上佳,微臣愚钝,端请陛下裁决。”

他也是为人父母的,私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得状元头名,可惜经过撰抄,弥封的卷子不仅看不出名字籍贯,连字都是被抄得一模一样的,实在认不出。

陛下把两张卷子放下,“朕认为两篇平分秋色,来人,把封拆了吧。”

作为皇帝,他有权力在给举子定最终序位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任何信息。

“爱卿,看来令郎无缘榜首了,”陛下又看了看左右的名字,都是陌生的孩子,他对谷文光说:“榜眼就给你家瑞哥儿吧,将来匡扶社稷,还需要你父子二人出力啊。”

“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所望。”谷文光跪匐在地上,最后留下来到陛下手上的其实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别,陛下这算是给了他一个额外恩典。

“荀应淮,卞玉泽,”陛下念了念两篇文章旁的名字。

前面进殿的时候有专人记录下每个人对应的长相,听到陛下的话,右侧的安总管适时出声:“方才奴才在殿前见了荀郎,此子当真是模样好,奴才在宫中这么多年了,跟着陛下见过无数面孔,一时竟也看呆了,这卞郎虽说也好看,但还是稍稍逊色了一些。”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1],”陛下一锤定音,“既然这孩子长得好看,就点为探花吧。”

如若这两篇作者长相差不多,那还真是难裁断,通常探花郎有貌美的传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状元还要受欢迎,毕竟世人皆爱俊美男子,四五六十的老头才不爱看呢。

淳祐四年春

与试者四百一十二,皇榜有名者三百七十又六,庚辰科进士第一名卞玉泽,第二名谷祺瑞,第三名荀应淮,取殿试一甲前三,授翰林院职。

状元进翰林院,任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任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2]。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这句诗出自唐代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是相思的意思,也是小荀名字的由来。

2.科举制度简略并且架得很空,别考究哈,另外官员科举后授予职位有参考明朝几位官员的生平(见下)。

朱之蕃:自幼工书善画,能诗能文。万历二十二年中应天府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谕德、庶子、少詹事,升礼部侍郎,官至吏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曾出使朝鲜,不辱使命。因母丧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卒。追赠礼部尚书。

张以诚:(1568年-1615年),字君一,南直青浦人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夺魁,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右谕德。

也就是说呢,一般中状元的会给一个翰林修撰的职位,而后面的两名一般当翰林院编修,但是也因为历史进程的原因,可能会有例外。

感谢在2023-02-23 00:34:36~2023-02-26 20:09: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土豆炖土豆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章 温柔和善

◎她素来美名在外,有才有德◎

宫中最近在忙活一件大事。

“这珠络是要送去两个公主殿里的,怎么还没分开?可仔细着点,要是出了差错,小心你们的脑袋!”

女官在成箱的珠宝绸缎前,对照着手里的名目一遍遍检查,到了晌午,这些个东西可都要送到建德公主和建瑾公主殿里,等到了出嫁的时候,作为陪嫁被带走的。

“姑姑,这建德公主的婚事还没定呢,怎么就急急忙忙地准备起来了?”和掌事女官关系不错的小宫女不解。

“既然之前都没传出什么风声,殿试一过就开始要咱们忙活起来了,那自然是主子们有别的安排,”女官是个聪明的,不然也不会走到这个位置,她警告道:“好了,上头自有上头的意思,旁的什么不是我们这些做奴才的该多嘴的,管好你们的舌头,不该说的话别说。”

送东西的路上,坠在最后的两个宫女悄悄说话,一个说:“姑姑说的话可当真?四公主真要许给一个刚刚中举的进士?”

另一个接话:“公主怕不是要失宠了吧,为何不许配簪缨世家?要是真嫁个穷进士,那日子可不好过。”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