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抛弃首辅的原配+番外(1666)

作者:栖喵 阅读记录

可太皇太后经不住这巨大的打击,身体一夜之间就垮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年底,依旧没撑过去。

皇上特准楚王回京奔丧,太上皇看见多年未见的弟弟早已不复年轻稚嫩的模样,一时间悲从中来,懊悔当年没有好好孝顺父母,以至于父母操心劳累,晚年病痛缠身,现在更是死了也没有能见到弟弟最后一面,大哭不止。

楚王反过来劝解他,兄弟二人感情更甚从前。

不过如今的楚王在子嗣颇丰,已经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了,四子三女,在封地上又有作为。

皇上并未留他在京城长住,三月初楚王便离京了。

年轻的帝王越来越有当年大帝的风范,但他并未有什么亲兄弟,和其他堂兄弟等相隔年岁太大,并未有什么感情,很快便显现出比大帝更为冷酷的行事作风。

据闻,楚王封地上的大太监郑双喜,就是皇上的人。

密切监视着楚王的动向,好在并未有什么残杀的举动,但也让太上皇惴惴不安,生怕儿子把二弟一家都杀了。

在这一的忧思下,太上皇于顺熙十一年冬月里离世。

临走前握住皇上的手道:“我这一生承你祖父亲自教养,奈何性情软弱,刚愎自负,做了许多错事。但你祖父却不曾弃我,你皇祖母也不曾因为我不是她亲生就排挤我。”

“你如今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你二叔一家虽然政绩虽丰,却无谋反之心,你莫要听信谗言,杀我皇族血脉,灭我皇室根基。”

“你若答应我这一件事,我死也安心了。”

皇上闻言,叹了口气道:“我是在二叔身边安插了人,但我绝无杀害他们的意思。”

“我只是觉得,二叔是皇族嫡系,他没有谋反之意,焉知他的儿子没有?”

“爹就放心吧,只要二叔不动,我绝不会对他们一家痛下杀手。”M

太上皇知道只能只能求这么多了,便点了点头,只是目光哀求地看向一旁的太后,眼底满是难以言说的托付。

太后饱含泪水地朝他点头示意,太上皇这才缓缓闭上了眼睛。

一切仿佛正是踏入历史的正轨,春去秋来,几大世家先后遭受了重创。

先是徐家查出了科举舞弊案,徐潇被撤职,几个侄子被流放。

紧接着便是声名一落千丈,只能回到祖籍金陵,休养生息。

就连他的女婿计星野也被牵连,贬到外地做官去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裴善跟随徐潇去了金陵。

随即便是王家兵权旁落,在长乐公主的极力维护下前往大兴暂避锋芒。

其他的什么林家、魏家、张家……等等,宛如朝廷新贵,活跃在世人眼前。

第1170章 番外两百七十五 内乱

赵安年和陆承熙到是一直撑得住,已经成为朝中稳稳的阁老,但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两人的长子都没有科举入仕。

陆元青爱好丹青,做了一个畅游山水的贵公子。

曹琪睿则继承了祖父家的侯爵,当了闲散的小侯爷。

一个是寄情于山水,一个是京城纨绔中的一霸。

皇上偶尔也会觉得头疼,赵安年和陆承熙都算是得用的能臣,怎么到了儿子这一代就不行了?M

他自问并未对功臣狠下杀手,他们不至于害怕才对?

陆承熙和赵安年的确是不怕皇上的,但是他们怕将来的皇上。

皇上子嗣不丰,就两个皇子一个公主。

分别是高贵妃和刘贵妃生的大皇子和二皇子,皇后生的福惠公主。

高贵妃结党营私,私下里还会卖官,将来当了太后可想而知。

刘贵妃的哥哥夺了王家的兵权,四处拉拢群臣要支持二皇子当太子,否则的话……他不成功便罢,成了就走着瞧。

楚王世子因为跟封地上的士子走得近,结果那一科的考生里,楚王封地上的愣是一个都没中。

陆承熙和赵安年都惊了,但见皇上没说什么,两个人也没有跟群臣议论此事。

到是太后出面,以楚王贡品出错为由,贬为了郡王。

虽说是贬,实际上也是不要让他们太显眼了。

尤其是,紧接着皇上封了他两个儿子当亲王,这些楚郡王那一脉算是淡出朝臣的视线。

陆云鸿知道,皇上的两个儿子会因为争夺权利而拉拢陆承熙和赵安年,无论他们扶持哪一个上位,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但事情总会迎来转机的,那个转机就是“丁忧”。

想到儿子可以利用自己的死离开京城,陆云鸿就有点想笑。

他这一生,竟然没有一点时间是浪费的。

从重生到现在,每一步路,每一步棋,都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安排,不过需要等待契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