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写师翻车指南(34)

作者:鱼宰 阅读记录

下午三点,我们到达作者所在出版社。

出版社编辑友好地接待了我们。

他不知道我们是为什么事情而来的,但这几天凶杀案在市里传的沸沸扬扬,如今一大批刑警突然到访,也知道没什么好事。

陈墨和孙涛去见作者,我和小刘去的见作者的编辑。

王安和fi则是四周观察,机动待命。

《目光是你》作者叶三江,这是她的笔名。

原名烨桦,28岁,大专毕业。

光是看背景资料,她的名字我差点没认出来。一个火字旁,一个木字旁。

名字好听,所以我能一下记住。

她是个新晋作者,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书。

之前烨桦一直在网络上写书,写了几本网络小说火了之后,出版社便立马发来邀约请她出书。

冷门的文艺小说卖了几万册,这个成绩在业内还算不错,我也不清楚具体数据,编辑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读者受众您能跟我说说吗?”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编辑,礼貌问道。

“她原来就是写言情的,文笔不错,但言情市场竞争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们给了她提供一些方向。”编辑从抽屉里掏出一摞资料,都是出版之前的策划提案。

我接过资料,翻了几页。

内容大致都是出版社给作者的写作建议。

题材受众年龄较小,市场推官渠道狭隘,建议更换。

改掉网络小说文风,走出版文风。

“她文风改变的很大吗?”我突然注意到这行字。

“我们和她磨合期很久,两年之前定下了合作,这本书最开始写了多很个版本,都被我们编辑部给退了,去年一月份她说她要出去住一段时间,采风。”

编辑想了会,“就是采风回来之后,文风就改了。你若说改变也不太多,文笔还是和原来一样细腻,但题材变了,语言叙述方式变了,更成熟了。”

“现在网上不都炒原生家庭的话题嘛,她就是描写了年轻人在当今社会中,原声家庭和自我找寻之间的探索,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写,还蛮妙的。”

我又翻了翻手中的资料。

烨桦第一次出版选题:都市白话爱情。

第二次出版选题:社会边缘人物爱情。

…..

“有意思。”我嘴里念叨着,举着手中资料,“我可以拿走吗?”

编辑表情有些复杂,“你们是不是为了江边抛尸案来的?和烨桦有关吗?”

我摇摇头,“具体问题,我没有能力回答你。”

编辑若有所思点点头,“保密,我知道的。”

我笑笑,从办公室离开,去会议室和陈墨回合。

推开门,作者正站在正中央和陈墨讲话。

他们在说创作心得,陈墨冷着脸,一副没有耐心的样子,听见我进来,陈墨给作者介绍我的来意。

烨桦冲我点头致意。

她长得好看,一张冷冽的脸上有颗特别的泪痣,看起来更加有韵味。鼻梁高挺,耳朵藏在黑发后面。

烨桦穿着一身日式休闲装,侃侃而谈,我凑近他们身边,闻得到她身上喷了很浓的中性香,刺鼻。

“我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就是这篇新闻报道来的。”她说完看着陈墨,“还有什么问题吗?”

“什么新闻?”我侧头悄声问孙涛。

“男孩被母亲遗弃后考上重点大学,成为名家后,母亲回来认亲。”孙涛回答。

陈墨:“您上周的新书签售时,有没有碰到行为怪异的书迷?”

烨桦想了一会,摇摇头。

“您再仔细回想,比如有没有人说了什么特别的话,或者某人送了您一个特别的物品之类的。”我补充道。

烨桦被我这么一提醒,眼神突然变了。

一个微妙的变化被我和陈墨同时捕捉到了,陈墨和我对视一眼,做了快速交流。

我眼神示意:烨桦应该是想到什么了

陈墨眼神:继续追问

我咳嗽了一声,指着会议室里沙发,“咱们坐着聊吧。”

肢体能最大程度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人在撒谎的时候,会减少肢体动作来增加信念感,他们往往声音传递更大。

烨桦晃神点头,直径走向沙发坐了下去。

我们也跟着走过去,坐下后我继续问:“您是不是对签售会的场景还有印象,没关系如果你想不起来,我们可以帮你辅助回忆。”

“没什么特别的。”烨桦看着我,眨了两下眼皮,“我只记得那天人很多,我签了很多本书,运营基本也不让我和他们对话。”

她试图用推责方式,将问题转移。

「基本」这个词,是个推卸词语,算是一个非肯定回答。

面对警察的着装和质问语气,普通人想要掩盖谎言都会有压力,而压力带来的直接反应,就是对自己说出来的话有所保留。

这样日后追责,他们可以有回旋的余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警察需要有制服,有执法仪。

不仅仅是规范自我,更重要的是给人压力感,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那我们先不聊这个问题,我想问问你,突然改变自己文风和写作选题是怎么做到的?”我提高了语调,希望给她一些压迫,“灵感可以突然有,但文风很难一下改变吧,听编辑说你去采风了?去的哪里?”

烨桦被我突然转换的话题,打了个措手不及。

抿抿嘴唇,伸手摸摸自己的颈部,眼神不和我对视。

“我是个作者,这是我吃饭工具,我得赚钱就得改变文风,改变写作思路对作者来说很简单。”

“可是你之前提交的六个方向都是些爱情的,最后一次定稿是写的原生家庭下的社会反思。这两者差别很大。已经不涉及文风了,底层逻辑都改了。”

我装模作样地扬起手中的资料,想用这种方式让她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掌握证据。

不是只有她可以似是而非。

我也可以模棱两可。

烨桦呼吸速度变快,我能清楚地听到她每一次呼吸声。

她在紧张,她有所隐瞒。

陈墨拿过我手里的资料快速翻了翻。

随后眼睛凝视着烨桦,紧跟着来了一剂猛料:“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吗?”

烨桦两手猛地拍向自己的膝盖,力道很大,惊呼道:“当然。”

但随机她又闪躲眼神交流,“这些字都是我亲手打出来的。”

她第一反应很真实,不像是在撒谎。

但她第二句,又是一个很明显的推责说明。

“这本书的灵感不是来自于新闻。”陈墨很显然不相信烨桦的回答,她更相信烨桦肢体传递出的心虚感,所以她直接挑明自己的想法,“是真实的素材对吗?”

陈墨真的很厉害。

她仅凭我刚刚改变文风的提问,就抓取到了关键信息,立马推断出凶手线索。

“我们之所以来问你,就是还有回旋的余地。”陈墨引诱式提问,算是稍微给烨桦铺了个台阶。

烨桦被陈墨问的浑身僵住,可能是被人现场戳破有些招架不住,脸色难看。

气氛陷入尴尬。

抄袭对于作者来说,绝对是件丑闻。

如果让出版社知道烨桦的书有人帮忙或者代笔,肯定少不了官司。

烨桦保持沉默。

或许她在平衡这件事情的利与弊。

“这些故事素材是有人告诉你的,你们之间交流很频繁,甚至他还帮你修改过文稿对吗?”

陈墨一字一句说的很肯定,像是亲眼见过一样。

我有些佩服她。

“凶手很有可能就隐藏在你的签售会里,如果抓不到她就会有下一个受害者,你写的很可能就是他的故事。”我跟着陈墨的思路走,“你是不是在见面会上把他认出来了。”

我问询时语气攻击性很强,烨桦被我吓到了。

她看着我和陈墨,眼神中都是不可置信,缓缓开口:“是,他来了,我看到他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