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74)

其实,他本以为石美人背后靠山乃是贵妃,可这些日子看下来,他当初八成是猜错了。

十四皇子这番话真真假假,要是全信了那才是傻子。

在赵之桢看来,那出言挑唆的女官跟元春有关系没错,但十四弟胡乱迁怒了一回,也是没错吧。

老子有个贴心人多不容易?贴心人正给老子生着儿子,你就敢插手“捅上一刀”,差点一尸两命?再说一个郡王的侧妃哪里就能随便收买妃嫔宫中的女官了?反过来令嫔收买了那个背主的婆子还差不多!

思及此处,赵之桢冷笑一声,“罢了。”隔了一会儿,才又丢了四个字出来,“下不为例。”

十四皇子也知道此事把七哥得罪了一回,不过他肯亲来让七哥出口气,也是为了兄弟间也不至于仇怨越结越深。

只是他还是那句话:七哥再厌恶,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仗着他还是没成亲的小皇子,手段稍微出点格,大家也只能忍着!毕竟父皇也没罚他——别说罚了,连教训都没一句。

十四皇子告辞之后,赵之桢与元春慢悠悠地携手回了元春的院子——走快了,赵之桢真怕元春摔给他看。

一直坐等的王夫人可是得了意外之喜:她竟把女婿和女儿一起等了回来。

说实话,赵之桢对贾政和王夫人这夫妻印象都不太好:贾政老实得近乎懦弱,而王夫人则是贪财又短视,万幸元春还有元春她哥哥,无论秉性才学都不像他们的爹娘。

不过看在元春的面子上,赵之桢对王夫人还算客气。看着王夫人行了礼,他点了点头,抱起健儿到书房里看书去了。

话说,怀里的小儿子很是老实,明明什么都看不清,水汪汪的大眼睛偏偏一直盯着他手中的书册。赵之桢转念一想,一个儿子也是逗,两个儿子也是哄,便把长子赵晗也召了过来。

赵晗进门,便看见他爹正晃着他的弟弟,可怜他爹摇晃得稍微慢了一点,那“小祖宗”便开始哼唧,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

赵晗笑道:“弟弟原来这么黏父王。”

赵之桢手下晃动不停,“羡慕了?一会儿放下你弟弟,父王也晃晃你?”

赵晗默然,隔了一会儿才道,“父王,您学什么侧妃啊……”

“真的?”赵之桢也不生气,“近朱者赤了。”

的确如此,父王您明白就好……赵晗看父亲逗弟弟十分有趣,又主动请缨道,“让儿子试试?”

赵晗刚从父亲手里接过弟弟,健儿便打了个哈欠,乖巧地贴在哥哥胸前闭上了眼睛。赵晗见状,便叫乳母接手弟弟,谁知乳母的手刚伸过来,健儿便“哇”地大嚎了一声……小祖宗不乐意了。

赵之桢道:“你先抱一会儿,等他睡熟了再说。”

而父子俩闲话,也不耽误健儿呼呼大睡,最后这小祖宗给亲哥哥胸前留了一大团口水印儿之后,才让乳母小心抱走。

赵晗只得回去换了衣裳再来跟父亲说话。这回赵之桢便把十四皇子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大致说给了长子,最后问他,“若换了是你,你当如何?”

“十四叔太心急了。”赵晗吐字清晰,“几次出手皆属阴谋小道,长此以往,必失人心。”

赵之桢看着儿子,目光柔和,旋即欣慰地笑了。

儿子只比十四弟大一岁有余,眼光格局却强上不少。

谁敢说自己没有点阴暗的想法?可是绝大多数人却希望自己的上司是个堂堂正正之人。因此身为上位者,就算性格天生阴沉,哪怕是硬装,也得装出一副豁达方正的模样。

见父亲满意,赵晗又主动“发散”了一下,“莫非石美人娘家人要有人升迁了?”

赵之桢笑道:“去掉‘莫非’二字吧。”

更深层的东西赵之桢还不能跟儿子讲:王妃刘娡送到圣上的那本花名册,里面恐怕不止一条大鱼。

只看圣上没有立即发作,就知道此事牵扯极大。而且……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重臣倒台,其家族成员以及姻亲怕也要或去职或贬谪或告老,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准得掀起另一股波澜。

看父皇这次于宫中的布置,可谓云山雾罩让人看不分明,尤其养母也似乎是蒙在鼓里,他也不好说妃母娘家人是否也有人“不妥”。

赵之桢便打算在入宫探望妃母时提醒一二,同时他也想找个能人求教一番。

不得不说,赵之桢颇有自知之明,常年带兵在外,于京中局势知之有限,他便不肯强行闭门揣测。而京中他能前去请教,且并不显得突兀的能人,除了李贵妃的亲哥哥之外,便是户部侍郎林海了。

Fahrenheit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