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254)

“伊先生放心,我并不会将沈大郎的身份说出去,这本也与我无关。我寻你,只是因为我今日为沈大郎号脉,深觉她脉象奇异,不由困惑不已。”

伊颦点头,她已经明白赵使君子要问的是什么问题了。

“我家大郎身上流着特殊的血。沈氏的祖上可追溯至上古蛮荒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族群,每一位给沈氏后人切过脉的医者,都会有此困惑。乾坤颠倒,阴阳混沌,十分黏着的脉象。这是沈氏脉象的特征,却也不是所有沈氏的后人脉象都是如此。数千年与外族通婚,这种脉象已经很罕见了。查阅族谱,最开始还是代代皆如此,可后来慢慢的变成隔代才出现,及至后来,可能相隔七八代都不会出一个这样的后人。”

“原来如此,怪不得沈氏需要族医。”赵使君子点头。

“我伊家世代为沈氏族医,追溯起来,恐怕与沈氏传家的历史一般长。”伊颦道。

“伊先生之医术,乃当世翘楚,老朽也是自叹弗如啊。”赵使君子道。

“使君子客气了,术业有专攻,你我擅长之处不同罢了。”

“今日,老朽真是大开眼界,昔年跟随师尊游历天下时,曾听闻众多的古怪传说,我却一直不当真。今日才知,我这数十年,是有多么闭塞无知。”赵使君子感慨道。

“使君子,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吾等所知,不若沧海一粟,实在少得可怜。”

“说的是啊。”

“使君子,不会将这些都说出去吧。”

“呵呵呵呵呵……”赵使君子大笑,道,“奇闻奇事,即便说出去,也无人相信。况且,老朽绝不是多嘴之人,今日听伊先生一席话,权当听了一折话本故事,打发时间了。”

“使君子妙人。”伊颦笑赞道。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是一首描写年轻女子出嫁的诗。

快要进入第三卷 的主线案情了。

第九十八章

四月十五望日大朝会, 圣人得拂菻传教士献宝——圣杯, 因而大喜。为了能让皇亲国戚、黎民百姓均可一睹这一遥远西方大帝国敬献而来的奇珍异宝, 以显我大唐国威。圣人决定, 将此杯于上阳宫北神都苑万象阁展出,从四月十八日开始, 至五月十八日,整一月时间。洛阳城中百姓均可前往端门外领取观赏卷, 入阁内观赏。但每人仅限一张券, 领券时会画押记录, 并被画下样貌。重复多领者,以罪论处。

神都苑原名西苑, 是前隋建立起来的皇家禁苑。隋时, 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 周二百里,幅员广袤, 其内造十六院, 屈曲周绕龙鳞渠。院门临渠, 上跨飞桥,杨柳修竹,名花美草,隐映轩陛。龙鳞渠注入方圆十里的人工海里,为海周十余里, 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出水面百余尺。唐后,西苑改名神都苑,虽整体面积缩小了一半有余,仍广不可言。

而这万象阁,则是一处皇家藏宝阁,就在人工海的东岸,依靠着宣辉门,城外平民可从端门右掖入皇城,沿着城墙内的夹道向北,穿过宣辉门,进入神都苑范围。

为此,皇家万骑营与飞骑营两大禁军开始大批巡防入城,将皇城一带严密看守起来。十六日至十八日三日内,整个皇城已然铁桶一般不可破。洛阳百姓欢天喜地,如过上元节般沸腾了起来。为了攀比心亦或好奇心,人人争先恐后前去端门处领取观赏券,若不是有禁军严密看守,以防生出事端,怕是早就有人为了争个先后打得头破血流。饶是如此,每日端门外也是排着水泄不通的队伍,真可谓一券难求。

有人还因此起了投机倒把的心思,自己不去看,领了券来卖,也能卖出个好价钱。有的富贵人家把自己祖上所有已故的老祖宗的姓名全报上了,让自家的大批奴仆去领票,领来的票,又囤积起来,待价高时,全部转手而出,换得大量钱财。

反正一人一张券,圣人也没说不能用死人来换券的。不过这种事到了后期也做不成了,因为圣人补充下令,不允许以死人之名兑换观赏券,以至于河南府把整个洛阳城登记在册的户籍簿都搬了过来,一一查照,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也因此,每一人领完券的过程又被拉长了,排队的人不见少,反而愈来愈多了。

这中间的过程里,还真有抱着侥幸心理,打算蒙混过关,却被查出来的人。当场就被禁军拖了下去,也确实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那些动小心思的人,都老实多了。

圣人似乎并未后悔这般兴师动众地举行这样一次展览,并铁了心要将这一次展览办好。他还特意将展览期间的安全防卫之事交给了李瑾月来做,这期间禁军由她负责调动。表面上看,圣人好似转了性,忽的宠信起自己这个多年不受待见的大女儿起来。可知道内情的人却明白,这是圣人对李瑾月的惩罚。

上一篇:为凰GL 下一篇:双旦芳华

书自清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