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闲话gl(128)

作者:林平 阅读记录

她听着书声琅琅,看着孩子们略带稚气的面容,在儿时长大的地方,一时有些感慨。

读书,考取功名,看似是一条很简单的路。可问题是,考取功名,在朝为官之后,又当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太难了。先是阿爹,再是方致远,她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前一后迈了进去,一个没能出来,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出来,是一句话都答不上来。

但读书终究是不坏的。坏的,又当是什么呢?她想了想,觉得若是将一切都怪罪在人心,利益,或是形势之上,未□□于俗套了。她将手放在胸口,感受着心的律动,仰头看向天空四角,心想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道理,最后要做什么,还是自己的事。

出仕或入仕,都是一种选择吧。

哪一方,都没有过错。

世间何来如此分明的对错?又何来诸多逆势而行、造创时势的英雄?

大家坚守本心已是不易,多番挣扎,不过也就是求个无悔罢了。

她这么想着,这么问着,度过了一些漫无目的之时日。一日夜里,她正准备入睡,不料外面人声喧闹。她披好了衣服出门查看,发现远处的牢房走水,火光烛天,焮天铄地,烧得夜色熏红。熊熊烈火当前,关雨霂为之所震慑,脑中空白一片。

人到底是有多么的渺小?仅仅是远方房梁坍塌的一声巨响,就吓得她一个步子也挪不开来。

她有些不知当往何处去。

是该向前,走向火里?

还是回去,睡个安稳觉?

风吹着她的头发,烟熏得她眼角微润,她裹紧了衣服,正准备向前时……

「嫂嫂。」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她忽地感到火光之外的暖意,转身看到那人着一身鸦青色襦衣,灰头土脸地戴了个小帽。

她背后一派火燎,她眼里一派火燎。

不是尘世的大火,是心火。

相思埋火种,一点几欲狂。

周遭烬灭,余灰复燃。

愿你归来,仍是自己。

***

方致远,申洲人士,博闻多识,少有高气。嘉化九年,举于乡。来年,廷试金榜高魁,选翰林庶常,后改工部。十二年,亲赴江陵治水,甚有称绩,升工部侍郎,其间屡陈国家大计,以直言忤时相。十五年,联名官员二十四人,疏论当世急务。上览之不悦,乃下召命之迁至抚州,任抚州巡抚。

公为人清素,醇和平淡。在位之时,居官少暇,砥节励行。区区两载,抚州政事精明,抱素怀朴,和睦四邻,有大治之相。十七年,为言官所谮,被诬下狱。同月,狱中走水,卒于大火。民闻讯,聚抚州城门,时哭者接踵,令闻者掩涕。上于翌月白其事,以宁人心,时论皆惜之、悼之。

嘉化年间,在朝为官者莘莘,但求其深思长虑如方致远者,不见一二。尝闻学子偶得其十五年之奏疏,端坐伏读,有慨于心,起身掷笔悲吟,不禁临风陨涕。

悲夫!有丹心如故,奈何枯蓬断草,江山无处不萧条,孰执其咎?夫仰观古今之变数,俯叹历来之才哲君子。立于今时,望求索正道之长路,路崎岖而夐不见人,盖莫有前之先人,今未蒙擢用,更罔谈后之来者。遥计百年之后,无乃有其人乎?因太息人生如朝露,朝荣夕悴,乃寄深望于后之君子,惜乎不得与其把酒谈霏。

记作《抚州闲话》。

***

翻译:

方致远,申洲人士,博闻多识,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凡的才气。嘉化九年,于乡试中举。第二年,在廷试中拔得头筹。最初入职为翰林庶常,后来改去了工部。嘉化十二年,在江陵治水有功绩,提升为工部侍郎。在位期间,多次进言国家大计,以直言相谏,不屈于形势,不同流合污。嘉化十五年,联名二十四位官员,上书论当下急务。皇帝看了心中不悦,又不得发作,故明迁暗贬,调其任抚州巡抚。

方致远为人清素,醇和平淡。纵使身处偏远的抚州,仍然磨砺同保持原有的操守和品行,很少有闲暇时间。在短短两年之间,抚州政事精明,人心安定,邻里和睦,治理得非常好。嘉化十七年,有言官进谗言,方致远被诬下狱。同月,狱中失火,死于大火。百姓得到了这个消息,聚集在抚州城门。那个时候哭泣的人摩肩接踵而来,让听了的人忍不住流泪。皇帝为了宁人心,于来月还了清白。当时的舆论都为之可惜,为之哀悼。

嘉化年间,在朝为官之人众多,但是深思长虑像方致远这样的,却找不出来一两个。听闻有学子偶然获得了方致远在嘉化十五年上书的奏疏,端坐在案前恭敬地阅读,心中感慨万分,起身掷笔悲吟,不由得临风流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