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爱尔兰麻衬衫的女人(47)

作者:李渝 阅读记录

她真的很有学语言的天赋,“佳”字说得字正腔圆,“俊”字的韵尾差强人意,多少带了点印欧语系的习惯。我解释说:“这其实更像是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使用粤语的人居住在南方,而普通话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感觉她比较感兴趣,我又介绍了一下在南洋生活的华人的地域构成情况,“这个话题会不会很无聊?”

“当然不!语言很多时候都是了解一种文明的窗口。”她扶着一边脸颊,那杯红酒带来的温柔还未从她那里彻底抽离,“你为什么会了解这些?”

“我曾经想过,如果不用为面包发愁的话,我可能会去攻读民俗学或者语言学。做语言差异研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或者当个博物馆的馆员。”我见她不信,强调道,“真的!”

“我不是不相信你,”潘德小姐笑得很开心,“只是,你知道,你看上去更像是会在人群中熠熠生辉的人。”

“在博物馆的人群中。”

“对,但肯定是美术馆,不是民俗博物馆。”她说,“而且你也不是讲解员,很可能是艺术总监。”

我眯了眯眼睛:“我看上去离真实生活就那么遥远吗?”

“与距离感无关,姚。”她歪了歪头,“你仅仅是待在文件背后的话太可惜了。”

我原本只是想说些玩笑话。不知为什么,潘德小姐的无心之言让我有点动摇。我抿了抿唇,说:“谢谢你。明天我就去国家美术馆的官网看看他们还需不需要新人。”

潘德小姐笑出了声。她很小心地又控制住音量,环顾周围一圈,低声说:“那样我可会很困扰的。”

她眼中的调皮转瞬即逝,话音刚落,那阵或虚或实的狡猾就已难辨踪影。我只当是个玩笑,又听她说:“你的名字,发起音来差别大吗?李·姚。”

“差不多是那样,但你刚刚念的有点儿像在叫哪个意大利男孩儿,叫‘里奥’的。”她拖了半拍的发音挺有意大利人那意思,我低着头笑了,示范给她,“‘李姚’。普通话是这么念。”

“李姚。”

她学得惟妙惟肖。

我诚实地夸奖了她:“很杰出。”

“在你的家乡,”她又问,“有什么特别的当地语言吗?”

我摇摇头:“我家说普通话。”

她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见我还看她,似乎是误会了什么,潘德小姐有点儿过意不去的样子,说:“别笑我。我不会说印地语。所以‘桑妮亚’的读法就是‘桑妮亚’,没什么特别的。”

我不至于不解风情,开玩笑说:“我会一点儿。王八洞王八洞王八洞。”

潘德小姐笑起来:“学得很像。”

这是坐地铁时常能听到的印地语播报语音的谐音,意思是“999”。

我有点心猿意马。要和她闲聊几乎是一种煎熬,潘德小姐今晚太放松了,没了专业性和疏离感,她仿佛再不是坐在主席位的BCG合伙人,而我也不必排头冲锋,与她同台对擂。我好像在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为了这夜晚我精心打扮,她也精心打扮;我遗忘次卧里的纸箱,遗忘烂在我肚子里的谎言,剑拔弩张在她的注视中消解,我忘记自己在哪儿,忘记身处此地,又是何原由。

好像这真的只是一个美妙的夜晚,我身边的女士和我共享美食、记忆,以及剩余的一切。

我该期待什么?

“这是马拉地语,下面是旁遮普语。差别很大吧?”说话时,潘德小姐在邀请函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不知道马拉地是哪儿的人,旁遮普又在什么地区,但纸上留下的陌生语言非但没有让人变得清醒,反倒使我更糊涂了。

我只是单纯地试着表达善意,将包里的钢笔拿出来,接过她的邀请函,在空白处用汉字写下我的名字。这卡纸的质地太光滑了,墨水半天都不干,我拿邀请函的手差些晕开了她的字迹,还好我发觉得快,立马便抬起拇指。

“你的笔不属于现产的沈金系列。”潘德小姐忽然说。这时演奏会已经快开始了,周围人比较多,她说话声音很小。我没听清楚,凑过去了一些。

潘德小姐附在我耳边,道:“你这支笔的作者是道上光司。他的个人风格太强烈了,国光会的沈金,他和别人的作品放在一起,通常一眼就能辨认出来。他的遗作出现在并木,最晚应该是2011年,之后就只能在二手市场见到了,因为道上光司过世于2010年。”

她夹杂了好多类似罗马音的词,明显是日语,我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观众席已经熄灯,指挥最后露面,管乐的演奏家们明显不在状态;倒是弦乐,不论拿的是手臂长的提琴,还是架着一人高的提琴,都蓄势待发,等着开始的指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