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农gl(86)

收回众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温善把注意力放在了公事上,当然,她也没忘了要带叶绥历事。以粮仓为主题也考了叶绥不少题目,见她答得不错,便知道她在太学果然是下了苦功夫学习的。

叶绥跟在温善的身边一日,便发现了一件事——温善不看账簿便知道粮仓的粮食储藏情况。

她好奇地问道:“温丞难不成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温善直白道:“没有。”

叶绥等了片刻,也没见温善解释什么,她心想温善果然是不怎么说多余的话。

“可学生方才留意了下,温丞所言的粮食数目似乎与账簿上并无二致。”

温善虽是用了系统的能力,可也不能因此自夸自己是过目不忘,便道:“我领此差事,来之前必然要先了解清楚情况,。这是职责所在,岂能敷衍了事?”

“学生受教了。”

叶绥又因粮食仓储多而发出了诸多感慨,温善也不得不道些实事:“正因仓储积实,所以许多守着粮仓的官吏便容易生出贪念,他们会想着反正粮食有千万石,私吞了几百石、几千石甚至是数十万石也不容易被发现。”

“可有杜绝之策?”叶绥问。

温善看着她,笑了笑:“你是来历事的,何以问我,而不提你的想法?”

叶绥想了想:“四柱册便是因此而存在的吧?”

“四柱结算法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呀!”

叶绥笑了:“学生听闻四柱法出自温丞之手,可今日看来,温丞似乎对此并无信心?”

温善沉默了片刻,叶绥比她想象中还要外向一些,不过她还是很好学的。

“学无止尽,凡事只要还未到完善的地步,便不可因此而停滞不前、固步自封。我怎么可以因修缮了四柱法而沾沾自喜呢?”

叶绥虚心受教后也来了兴趣:“温丞能教学生吗?”

“我记得圣上下令使用四柱法后没多久,国子监算学便已经开始教授四柱法了,你对四柱法感兴趣,何以不在国子监学习?”

“正如温丞所言,学无止尽,算学诸博士、助教虽有教习,可毕竟还不及完善此法的温丞要琢磨得透彻。”

温善又沉吟了片刻,才道:“若我有闲暇时候,倒是可以指点一二。”

“多谢温丞!”

巡视完了柏崖仓后,便是河阳仓,接着顺着洛河而下,到洛口仓、河阴仓。温善也没有借故去逛洛口和河阴等处,办完差事便回了洛阳,前后也就七日。

当然,她没有去逛街,但是逛了一下屯田之处,并将她试验成功的制肥新方法也推荐给了屯田监。不过毕竟只是她个人的建议,没有朝廷的政令,她也不确保屯田监是否会采纳她的建议。

此番外出巡视,她也学习了不少,回来了除了向陈适交差外,便开始将屯田的作物情况也记录了下来。

这是她在系统出现后养成的习惯,包括她在淮南道所见识的作物情况也都记录了下来。

这一来是为了方便她借助系统来研究出更好的种植环境,二来也是想在闲暇之余编撰一本农书,希望能在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可以用技术来解决一部分难题。

在朝廷对于是否要设立审官院一事上的一番较量之后,最终提出此建议的一派取得了女皇的支持,而正式准备设立审官院。

如此一来,朝廷上下的职位调动也不少,但因审官院初设,主事的官员主要还是女皇的心腹。

审官院的主要职能在于以少卿、监为界限,负责以下的官吏考课、磨勘,而除此之外的官员仍旧由吏部负责。

同时还改了御史台的部分职能,在各道设两名官品低、但是有职权的监察使,行监察之职。而他们可不通过中书、门下等,直接将奏报递到御史台。

一般情况下,一名监察使负责钱谷、赋税、户口和狱讼之事,另一名监察使则负责兵民,在政事和军事上遏制地方的势力,将权力收拢在朝廷手中。

温善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在她看来,只要还是封建帝制,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便是必然的走向。

衙署和官职虽然有变动,可官位的数量却没多多少,有些衙署的官位在女皇看来过于清闲便裁撤了,以至于有人称若非增设的衙署,兴许女皇也得想办法缩减百官的俸禄了,毕竟她一贯勤俭。

女皇的确想缩减百官的俸禄,在她看来,有许多官吏都是清闲到混日子的,此为朝廷的蛀米虫,她不想养那么多闲人。如今丰收之年倒没什么,可一旦要打仗和遇上灾荒,国库便得紧着了。

一旦开支变大,便得想办法补,可她不想苦了百姓,便只能提前对这些闲人下手。

当然,这也只是她的想法,她也知道没有多少人愿意缩减俸禄,所以一直都没有实施。

作者有话要说:一时卡文,于是就打算休息几天,结果一休息就停不下来,连着休息了二十多天。

这二十多天里,我除了为了不浪费时间写新的脑洞以外,也在想一件事,便是小司农的走向。

其实小司农一开始就有朋友说写的很“正剧”,而一般重剧情而不重感情的话,便不会太受欢迎。

当然,文笔好的大神们不愁这个问题,只有我这样的小透明才愁。

《穿越之走出世外》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发现我挺喜欢写正事的,我喜欢假设我生活在书中的朝代里,我要如何生存(是的,我首要考虑的是生存,而非谈恋爱)

所以这文一开始我的立意是一本官场种田文,也就是没有那么多曲折,描写一下平日的官场生活,写温善如何从一个小官员,通过系统给予的帮助,创造更多的价值。(系统的出现其实也是基于我从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来思考的结果,毕竟一个学生在穿越过去后,面对温善那样的环境,她兴许要二三十年才能走到目前的这一步。)

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最终仍旧选择按照一开始的想法,写剧情为主,所以这一章与小郡主的感情进展和描述并不多。

感谢各位在这段日子里的催更(虽然每次看见催更就心慌慌哈哈哈哈_(:з」∠)_)

第63章 改制

朝廷诸司的官职多变动, 但只有司农寺和太府寺没有变动, 毕竟这是掌管着国库的寺监,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还是得稳。

不过在女皇给审官院的官职定品阶时,司农寺和太府寺还得忙着造新的账簿和木契, 最后将今后要支出的禄米等的数目汇报上去。

女皇随后在召见邺纯之等亲近之人时不免发了一下牢骚:“中书门下那群老家伙天天上折子哭穷,也不看看他们的家底多丰厚?如今三军要粮、工部造船、兴修水利都要钱, 这国库也充盈不了多久了。”

如今最耗钱粮的依旧是训练水师、督造战船、修路、修河渠和治河。因这些年督造战船和研制火-器的支出占了国库的五分之一,以至于朝堂上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容朝初立之时, 天下尚在战乱中, 为了夺取天下,研制火-器是必须的。可如今突厥已驱逐、南诏和交州等地已收复, 在众多人看来已是天下太平,自然不愿再让朝廷研制火-器。

不过邺纯之知道,女皇的眼光并不只是如此,她想彻底绝了北方的隐患,也想收复西边那广袤的土地, 甚至想飘洋过海将南边的土地也囊括进容国的范围内。

想要开疆拓土,水师的规模便必须扩大, 战船也得督造多一些,而火-器方面更是不可缺少。

待时机成熟,她用兵之时, 须得确保粮草充足,如此一来,国库中又得留出一部分钱粮来。

修路、修河渠和治河则是一直在做的事情, 每年国库有五分之一的支出便是用在此处。

而如今京朝官有一千多人,加上各地方官,有五千多人。乍看之下并不多,可考虑如今容朝建立不过三十八载,长此以往,官员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方便面君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