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81)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将军。”

张荀见众人哭泣,于是说道:“大唐的男儿,就算流血也不能流泪,我们为国而死,有什么好伤心的,为忠义而死,死又何妨?”

尹子齐旋即命人将他绑到柱子上,“张公虽一箭射瞎了我的眼睛,但是我对您这样的仁人义士,十分敬佩,只可惜,您忠诚的朝廷,却不值得您如此卖命。”

“值不值得,不是由你们这种叛国之人说了算。”张荀回道。

“我在军中,听说您在督战时都会大声呼喊来鼓舞士气,每次都会喊到眼眶破裂而血流满面,就连牙齿也被咬碎,”尹子齐走近张荀,“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城破人亡,你的友军就在不远处,他们眼睁睁看着城破,却不来救援,您何苦这样呢?”

张荀怒瞪着尹子齐,回道:“我所行,不过是替天行道,我张荀以一腔忠勇来报答自己的国家,而你们这些乱臣贼子,食君俸禄,靠百姓供养,却不思皇恩,践踏百姓,其罪滔天,人人得而诛之,我只恨力不从心,不能手刃了你这叛贼。”

尹子齐闻言大怒,于是掏出匕首,将张荀的嘴撬开,发现嘴中真的只剩下三、四颗残缺的牙齿。

张荀继续骂道:“我为君父而死,是忠义,而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

尽管张荀不断辱骂,但尹子齐却依然佩服他的气节,“张公啊,张公,何苦呢,只要你肯归顺,荣华富贵应有尽有。”

“你妄想通过投靠叛军来获得富贵,简直是痴人说梦。”张荀骂道。

“将军,这张荀是忠义之人,怎可能归顺我们,这样的人留下,只会是祸患。”部将提醒道。

尹子齐爱才,不忍就这样杀之,于是用淮阳守军性命胁迫张荀,“你若是肯投降,我便放了这些人。”

张荀昂首,“我等既然坚守淮阳不走,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尹子齐大怒,走到雷齐云身前,“大燕素来善待勇士,只要你肯归顺,封侯拜相,就在眼前。”

雷齐云沉默不语,张荀于是大喊道:“八郎,男儿不过是一死而已,怎能向不义之人投降?”

雷齐云想到临淮那支箭,大仇未报,心中很是不甘,然而面对残暴的叛军,他仰天大笑,“我雷齐云一腔忠勇,纵然想要成就一番作为,然而对面乱臣贼子的逼迫,怎么敢不从死!”

听到部将的决心,张荀仰天大笑,“哈哈哈。”

“张荀虽死,却死得忠义,大唐有千千万万个张荀,尔等叛逆,必不得长久,我在阴曹地府等着你们!”

尹子齐纵然惜败才,却也无法忍受张荀等人的屡屡辱骂。

“杀了他们!”尹子齐转身,一声令下。

“喏!”

乾德二年十月,淮阳城陷,张荀与其部将三十六人被叛军杀害。

尹子齐将淮阳郡守许元送往洛阳,后为宰相颜庄所害。

------------------------------------

——凤翔——

长安收复后,李怏又因请太上皇回京一事没有两全之法而感到忧虑,于是便将李必召回了行在。

“当初灵武登基是群臣劝谏,如今长安已经收复,吾派人去告知圣皇,然而国家不可有二君,作为人子,圣皇回来后,吾该如何处理?”李怏心切的问道。

李必知道皇帝既希望太上皇回京,同时又担忧太上皇回京会留恋权力,而且西南诸道,均为太上皇所册封的节度使所占有,太上皇留在蜀中,便会让李怏这个新君感到隐忧,西南诸道也难以节制。

“陛下可以让群臣上贺表至蜀中,从马嵬请留,灵武即位,以及今日之成功,陛下无时无刻不思恋圣皇,请圣皇速还京师以尽孝养。”李怏回道,“如此一来,群臣既表了从新君之态,陛下又不失人子孝道,上皇即使回京,知大势已去,必不敢与陛下再争。”

“倘若圣皇不愿回来呢?”李怏又疑问道。

“陛下欲孝养,并写表以请,长安作为大唐国都,圣皇若是不回,会为天下人所疑心。”李必回道,“圣皇顾及颜面,不会久留蜀中的。”

李怏听后大喜,“这份贺表交与他人我放心不下,还请长原起草。”

“喏。”李必叉手。

没过多久,李怏见表,大为赞赏李必之才,“长原,得之我幸,得之我幸。”

高兴之下,便拉着李必坐下对饮,一边感慨自己在东宫多年的不易,以及逃亡的惊险,而今长安成功收复,心中是又惊又喜。

“想着从前的苦难,纵然收复京师,吾却难以喜悦。”李怏叹道,“无情最是帝王家,这祸乱终是因皇家而起。”

“天命归于明主,乱臣贼子又岂得长久猖獗。”李必说道,“而今西京已经收复,东京也势在必得,陛下应该开心才对。”

宦官林辅国带着监军宦官于朝恩笑眯眯的走入殿,“陛下,李长史。”

于朝恩上前奉上长平王从长安送来的宫禁钥匙,“长平王已镇抚平定京师,取还宫禁钥匙奉上。”

李怏大喜,林辅国便从旁道:“按旧制,宫禁契钥由内侍监与禁军分管,圣驾在内,宫禁契钥关乎陛下安危,职责之重,应由陛下信任的人掌管,李长史从陛下于灵武,不离左右,又侍长平王取西京,劳苦功高,老奴斗胆,请交契钥李长史。”

李必大惊,他看着林辅国阴险的嘴脸,于是连忙推辞,“陛下虽待我如友,然而君是君,臣是臣,国朝之制不可废,臣请将契钥交由林内侍掌管。”

对于林辅国,李怏尤为信任,而李必所请正合了李怏的意,于是便将宫禁之权交给了林辅国。

皇帝这一举动,使林辅国成为太上皇时当红大监冯力一般的存在。

当夜,李怏拉着李必同塌而眠,至第二日时,李必谢恩辞行。

李怏很是不解,“长原,你这是何意?”

“臣奉召至灵武,现在长安已经收复,陛下之德臣已报答,如今功成,想要退居山野,做个逍遥散人,陛下是知道臣的。”李怏回道。

“自你入东宫,受奸佞排挤,这些年来,几乎与我同生共死,现在长安刚刚收复,长原怎能舍我而去?”李怏挽留道。

李必不肯,解释道:“臣有五条非不可留之理,愿陛下答应臣离去,免臣之死。”

李怏挑眉,“何意?”

“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有此五者,所以不可留。”李必回道。

李怏听后有些不悦,“天下分崩离析,臣子建国之功,并非坏事,而是朝廷的幸事啊。”

李必摇头,“陛下如果不让臣离去,便是杀臣。”

李怏的眉头皱得越发深了,“长原,你是疑心于朕,认为我会在功成之后杀了你吗?你将朕当成什么人了。”

李必摇头解释,“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所以臣才会想要归隐,如果陛下真的要杀臣,那么臣今日还会跪在此请离吗?”

“臣所言杀臣者,并非陛下,而是臣所说的五不可。”李怏又道,“臣子功高,势必会受人排挤,天下乱时,陛下待臣如挚友,然臣即便是如此,臣也不敢事事直言,而今天下即将安定,臣便更加不敢直言了。”

李怏于是大概明白了李必的所谓,“何事不敢直言?”

“建平王。”李必回道。

李怏沉默许久,“没有人愿意杀自己的儿子,况且三郎是我的爱子,又曾助朝廷平乱,救我于垂危,我也很痛心,但他为奸人挑唆,忤逆于君父,谋害兄长,欲图储君之位,我是从国朝的利益来考虑,不得已才赐其自尽。”

李必抬头看着李怏,心中怒火中烧,“究竟是谁受小人挑唆,陛下难道不清楚吗?如果建平王真的想要谋杀兄长,争夺太子之位,那么长平王应该怨恨他才对,又为何会跪在殿前为弟弟喊冤求情呢?”

“当初陛下想任命建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是臣的劝谏,才让陛下改任长平王,如果建平王真有图谋之心,便当怨恨于臣才对,然而建平王却如师友一般敬臣,这难道还不能够证明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