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太子妃(51)

作者:爱粥的周 阅读记录

而谢安,说不担心谢景明也是假的。

“如果明儿在就好了。”

谢景贤看谢安愁眉不展,关心问道:“父皇为何事忧心?兴许儿臣能帮的上忙。”

谢景贤素来体弱,所以谢安准他无需上朝。

谢安也不指望他能解决什么,只是不忍打击他,便将近日忧心之事说与他听。

过了许久,谢景贤也没有回答。

谢安摇头,“果然,你也是没有法子的。”

适时,谢景贤开口:“儿臣倒有一计,父皇可先听听。”

“哦?”谢安来了兴致。

“君为船,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这税非减不可。否则,引起民愤于我们天启是大不利。”

“但如何减免却是有讲究,直接减免于国库而言,压力最大。”

“天启百姓多从事农作,行商者人数远不到农作百姓人数的两成。农业是基础,商业却能拉动经济。百姓的口袋若是富裕了,纳税自然不成问题。”

这一刻,谢安才发现,自己从未了解过眼前这个儿子。

龙生九子,虽有不同,但虎父焉有犬子。

谢安心中自豪,又带着欣赏的眼光继续问道:“以你之见,该如何鼓励行商?”

“那就又回到鼓励百姓行商最初的目的上了。”

谢景贤会心一笑,“儿臣认为,我们不妨这样做。”

“对于第一年改做生意的老百姓,我们可免去第一年的所有税务。此举一出,必然会激励很多人弃农从商。”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银钱做生意的。做生意不同种地,成本可是要大许多。”

“我们可为那些有想法却没有钱的老百姓提供银两,他们可选择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偿还这个钱,只需要每月交一点点的利息。”

“国库紧张,我们要是全出了这钱,恐怕有些难度。”谢安有些失望,谢景贤的建议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却想的不够周到。

国库如若充裕,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父皇,这钱虽然是以朝廷的名义借出去的,却不一定真要我们的钱。”

“这是何意?”

“贫困者甚多,但富裕者也是不乏少数。若每个富人都愿意拿出一点钱,岂不是累少成多。”

谢安哑然,“他们如何愿意?”大部分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进了自己的口袋,哪有拿出来的道理。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有利益可得,他们自然会心甘情愿拿出来。”

“人只有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才会心生向往。富商们不差钱,却对权力趋之若鹜。”

“荒唐!卖官鬻爵这种事情,如何能做!”谢安以为谢景贤是想通过卖官来筹措银两,自然不会同意的。

朝中大臣无一不是苦读诗书才有的今日地位,若有钱人家通过银两就能获得这一切,那对那些人岂不是不公?

“父皇息怒,容儿臣把话说完。”

谢安收敛怒色,“你且说来。”

“天启每年春秋两试,我们自然不会做卖官这种事情,但却可以给那些愿意出资的人提供一次机会。”

“在春秋两试外,再增加一次考试,凡出资户,可有一位适龄学者参加考试。考试难度与春秋两试并无不同,录取规则也是一样。”

“我们只是多提供了一次机会。另外,届时有可受用的,能力强的自然可按照规矩来,能力一般的可放在一些虚有其名,却无实职的位置上。”

谢安听完,陷入沉思。谢景贤的建议虽然不是尽善尽美,却也是目前听到的最可行的方法。

有了利益交换,人家才会心甘情愿地拿出钱来。

“你先回去吧,朕先想想。”

“是。”谢景贤刚至殿门口,就看到了谢景云。

“见过三皇兄。”

谢景云嗤之以鼻,“五弟好能力呀?这么多年,我以为五弟身体不好,多有照拂。想不到五弟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谢景贤奇怪谢景云的态度,转眼看到不远处躲在柱子后面的李公公,心中了然。

李公公常在谢安殿内服侍,想必是他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谢景云。

怪不得后来的时候,谢景贤就未在殿内看见李公公,原来是通风报信去了。

第40章 又收一将

面对谢景云的质疑,谢景贤笑着解释:“三皇兄说笑了,不过是想父皇分忧,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

谢景贤这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却令谢景云非常不爽。

宫里有一个谢景明已经够烦了,如今又跳出一个谢景贤。

他三五步便走到谢景贤面前,抓住他的衣领,面露狠色,“就凭你一个残废,也妄想和我争?”

然后,谢景云又附在谢景贤耳边,“谢景明那么小心翼翼,如今还不是下落不明。”

上一篇:辞凤阙 下一篇:这个丞相有点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