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辛夷【探案】/京师诡案录(119)

作者:钱大掌柜/一枚铜钱 阅读记录

故事说到这,姜辛夷的嘴角却微微扬起:“可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鬼。快要下山时,有个年轻人瞧见一口清泉,便过去捧水喝。谁想就瞧见了旁边深坑的那位老人家。”

李非白皱眉:“那老人家为什么不在白天喊救命?”

“据他说是怕白天林中喧闹,怕别人听不见,所以总是到了夜里喊。”

“结果就被人当成鬼出声了。”

“是,弄巧成拙。”姜辛夷说道,“有些故事本身并不恐怖可怕,可机缘巧合下,就变成了谣传的鬼故事了。”

李非白沉思片刻,蓦地看她,问道:“你是觉得嫣然郡主的事也是如此?”

姜辛夷点头道:“冷宫已在多年,可为何偏是嫣然郡主消失后,才传出了鬼故事?而且那些太妃说过,是红衣小鬼。那鬼魅衣服颜色那么多,为何偏是红色。又为何有太妃说听见孩童啼哭声……而且,小郡主的玉佩就是在常安园丢失的。”

“我深信小郡主是在常安园,但如今皇上只允诺了让我们搜查半亩地。”

李非白回想整个案子,从茶客说辞,到孔大明拾得玉佩,到太妃们的疯言。

宛若快马奔过脑海,供词不断交错在脑海里。

“她哭的好惨,她变成鬼了,她会冒水,把园子都给淹没啦!”

“见过孩子,穿着红色小棉袄,蹲在那里哭。我俯身去瞧她,她还喊我是鬼呢。”

“那枯竭的井竟然重新溢出了水……凑近一瞧,那半井高的水竟然是黑色的!像长满了黑色苔藓……”

李非白蓦地明白过来,说道:“我知道小郡主在何处了。”

&&&&&

李非白带人进宫搜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肃耳中,正批着折子的他眉间又蹙起,拧出了更深的纹路。他问道:“他就如此笃定能在半亩地找到人么?”

蒋公公答道:“禀皇上,李少卿好像是直奔常安园一处地方,连半分地都没有。”

秦肃颇有兴致说道:“十年悬案他如此轻易地就告破了么?若是真的,李家又出了个好男郎。”

蒋公公笑笑:“说起来,这位李家三郎反倒是同辈中最不起眼的。在地方上颇有政绩,所以调入了京师。可是那些所为在战功赫赫的李家面前实在不值得一提。”

秦肃说道:“确实。”

“当初他入京任职,本是要接替大理寺那位杨厚忠杨大人的位置,杨大人升任少卿,可杨大人不愿意,说少卿与寺丞职责不同,他还是习惯做寺丞,所以主动让贤了。”蒋公公知道他忙于政务,是理会不到这些的,说得又详细了些,“李大人任职少卿,还是有许多人不服气的,都等着看他笑话。”

“那如今他若不能破案,就真成笑话了。可若能……”秦肃轻轻笑道,“不知打了多少人的脸。”

“是,皇上。”

此事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消息灵通的东厂也收到了风声。

刚审了犯人出来的曹千户听见下属禀报,他淡声道:“知道了。”

待下属走了,曹千户牙都快咬碎了:“哎呀!这白得的‘三成’功劳飞了呀!”

委屈死了!

&&&&&

常安园附近,已来了许多太监宫女,都探头看热闹。

在皇宫平日都是按部就班过日子,如今悬案查到自家门口了,这着实惹人心痒,都想来看个究竟。

因是皇宫,又是冷宫,蒋公公没有准许李非白带大理寺的人进来,但给他添派了诸多人手,太监宫女随便使唤。

李非白唤了人除庭院杂草,眼见庭院一人高的草被清除,众人议论说道“定是将尸首埋在院子里了”“这都化成白骨了吧”“可他是怎么确定就在那啊”“谁知道呢”。

一直在一旁看着的德王爷和王妃听着宫人们的话,他们这十年来已听了太多了,心中并没有多大波澜。他们相互依偎着,紧紧盯着被清除的杂草。

哪怕到了此刻,他们还幻想着那草丛里跳出一个小姑娘来,笑着对他们说“嫣然在跟你们玩呢”。

可他们都知道没有这个可能了。

很快杂草被伐干净,院子一片明净。

那光秃秃的院子里,还有一口被封死的井。

德王爷很快就意识到那口井里埋藏了什么样可怕的秘密,他死死盯着那口井,手心已沁出汗来。王妃挨着他,只觉丈夫全身都在冒着冷汗。

“王爷……”

德王爷低头看看妻子,又将她的手握紧了些。

即便是狂风暴雨将至,他也决不能在妻子面前倒下。

李非白说道:“开井。”

水井当年在闹鬼的事发生后,就被管事太监用泥糊上了,又盖了个铁板,多年来无人踏足,就更无人开井喝过水。

上一篇:抢来的驸马真香 下一篇:折青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