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辛夷【探案】/京师诡案录(20)

作者:钱大掌柜/一枚铜钱 阅读记录

这令李非白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案子,要这般谨慎?”

“官银失窃。”成守义又说道,“一百三十条人命。”

李非白微愣片刻又问道:“嫌犯是……”

成守义说道:“就是你说的那个女囚,倒是稀奇,审了那么久??????连她的名字都问不出来,这帮县衙天天干吃白饭。”

杨厚忠素来宽厚,他说道:“定是那女囚死活不说。”

“……”李非白难以置信,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与姜辛夷共患难过,又亲眼目睹过她行医救人,在这件事上他第一反应确实是不相信。他说道,“劳烦杨大人调出卷宗。”

“好。”

李非白拿了卷宗去窗台案几那边翻阅,这边杨厚忠低声说道:“瞧瞧这一垒案子,不足三天他就看完了,着实厉害。”

成守义哼哼:“不过是随便翻翻,给我三日,这整个房间的案子我也能看完。”

“你这人就是嘴硬,方才你都快钻进这卷宗你的标注去了。这较真观察入微的模样与你年轻时如出一辙,若非卷宗不外传,我都要怀疑他看过你批注的卷宗。”

“你对他偏心得紧。”

“大理寺来了个人才这不得敲锣打鼓的,你收好你的臭脸,别被刑部的人挖了墙角把人撬走了。”

成守义嘴硬道:“受不了就走。”

杨厚忠摇头直笑,既觉得人家不好,那你还死死捧着卷宗瞧做什么。

“失窃赈灾官银六万两……”

“牛头山山贼一百三十人,皆死于砒霜之毒……”

“……手段残忍,用毒杀之,以刀渎尸……”

“刑罚用尽,一字不言……”

因卷宗附带了一百三十贼人的详尽资料,姓名样貌年龄死时症状,卷宗展开足足有一丈之长。而关于姜辛夷的描述,除去样貌和揣测的年龄,无一供词。

上面的每个字都令人触目惊心。

春日雨多,南方一带素来多洪涝,每年都有地方上奏请求拨款赈灾。而今年安林等县水灾严重,波及十三州二十七县,因此朝廷拨了足足六万两的赈灾官银。

谁料到了牛头山一带,竟被不知天高地厚的山贼劫持了。

待官府带人奇袭牛头山,却见一个猎户惊魂下山,说山上有鬼魅杀人。

官府百人立刻飞扑山寨,只见一貌美女子手持尖刀,正在雨中劈砍贼尸,血水喷溅,场面令人骇然。

后官府将其擒住拷问,以笞刑、夹棍、悬吊等刑逼供,然其一言不发,不辩解、不求饶,令官府无法追踪失窃官银,更不知贼山毒害案真相。为免民怨积压过甚伺机途中报复袭击,故而令二名衙役秘密押送大理寺。

李非白放下手中案卷,久久沉默。

用尽酷刑……无怪乎她的脸色那样苍白。

为何姜辛夷不辩解?又为何要手持尖刀渎尸?她是贼山的人?

诸多隐情,她却一句不说。

此事涉及官银,就已经让事情变得并不简单了。如果她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朝廷是一定不会放过她的,否则难以平民怨。

“报——”衙役飞奔入内,抱拳说道,“寺卿大人、寺丞大人,牛头山命案的嫌犯已押送到大理寺,朝廷有令,事关重大,命大人亲自审问,尽早结案,问出官银下落。”

成守义点点头:“我知道了。”

他临走时又瞥了一眼窗台那,只见李非白的耳朵都好似竖起来了,他哼哼一声这才走。杨厚忠笑道:“李大人,你也一起吧。”

李非白立刻站了起来:“好。”

第11章 再会京师

大多牢狱为恐囚犯逃脱,位置总是偏僻又少门窗。

窗户不过巴掌大小,可曾有囚犯用缩骨功逃离,自此巴掌大的窗户又多了两个十字铁架,横竖一插,便再无逃狱的可能。

牢笼晦暗又多犯人,狱卒抬的饭菜偶有倾洒,尿壶也倾倒不及时,以至于大牢里常年都散发着一种潮湿的霉味,还有隐隐臭味。

囚犯们早已习以为常,只有新来的犯人才会抱怨,随之后悔,随之失常,大多过了一个月才会认清现实,变得死寂,然后迎来下一波新囚犯,看他们重复着一个月前自己崩溃的事。

今日来的犯人却很冷静。

女人长发凌乱,脸庞已见污浊,身上的衣服更是破旧。她一言不发地站在大牢门前,听宋安德与狱卒交接的事。

头上日光灼热,浸透了青丝,热气钻进头顶,有些烫人。

她抬头望向天穹,汲取即将离去的热意。

灼日刺眼,令人眩晕。

“姜姑娘,我的事都办完了。”宋安德从聚宝镇离开后,就一人押送她进京,路上两人交谈不多,但他已尽力对她好,因为他知道她是个好人,不愿她受太多苦,“李大人就在大理寺,我相信他会还你清白的。”

上一篇:抢来的驸马真香 下一篇:折青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