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辛夷【探案】/京师诡案录(44)

作者:钱大掌柜/一枚铜钱 阅读记录

去摸摸那些药柜,见见年轻时的师父。

第26章 辛夷堂

第二十六章 辛夷堂

林无旧当年开的医馆跟大理寺是同一条街,距大门也就十二间铺子的距离。

成守义经常去那儿待着,后来宫廷兵变两人分别之后,他便买下了这里,但触景生情,为专心办案,他已十年没有来过这里。

因街道有大理寺,经常有犯人进出,做生意的人觉得晦气凶险,顾客也觉此地脏乱,因此街道往来的人并不多,大多都是做手艺活的,做着老顾客和老顾客介绍来的新顾客的生意,并不太受大理寺的影响。

李非白受了成守义委托携钥匙带姜辛夷过去。

李非白一来京师就忙着看卷宗,随后便是着手官银案,如今也跟她一样,是第一次好好地走这条街道。

到了一座陈旧的铺子前,他拨弄了下锁头,摇摇木门,不见尘埃滚落。

“锁头是新的,房门也无灰尘,想必是寺卿大人常让人来打扫。”

“嗯。”姜辛夷抬头看门匾,那里有四个悬挂的孔洞十分明显,却不见了门匾。

是朝廷让人卸下来的,还是成守义卸的?

李非白打开铜锁,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生涩气息,但无灰尘,只有门窗常年封死后的清冷感。

姜辛夷一眼就看见了右手边的高耸药柜。

上面的药有两百余种,每个药柜都贴了药名,年代久远,纸已泛黄,门外的风拂入,脆弱的纸片摇摇欲碎。

那是她师父的字。

熟悉又陌生的师父。

她走上前去,轻轻触摸这些药柜,里面还有药材的香气。随手打开,还有残留的药。

师父总要求农户将药材晒得十分干燥,说这样能久存,不易受潮长虫。

药柜也是用上好的楠木所制,每格药柜都密不透风,让药材历经十年仍旧没有变坏。

姜辛夷看着这小小药铺,目光落在了桌前,那是师父开方子时坐的地方。

她走过去,桌面上还摆着一沓药方,用了什么药,配了几钱,要服几贴,都整齐地写在上面。

李非白见她看得出神,似又要陷入那巨大的痛苦中,说道:“听闻林太医是被太医院三顾茅庐请去的,但他要求药铺不能关门,每逢初一十五他要出来义诊,后来成大人将它买下,闲置至今。如今你来了,它再不必闲置了。”

姜辛夷没有说话,她慢慢收拾着桌面东西,说道:“今日收拾东西,清空铺子;明日去药贩那走走买齐药材;后日召个可靠的药童,将牌匾做好挂出,就能开门看病了。”

她又说道:“药童一定要能言善道,又细心可靠,我不擅言辞,也不喜粗心之人。开铺子不难,但恐怕药童才是最难找的。”

“我替你留意。”李非白说道,“我记得成大人说牌匾没有扔,因朝廷勒令严查林太医,所以当年成大人将它放好了。”

他环顾四下,目光落在那药柜上方,一块红布紧裹着一个扁长形状的东西。

李非白脚点地面,一跃上去将红布抱下,剥去布衣,一块仍旧崭新的牌匾露出金色字体。

——辛夷堂。

姜辛夷蹲身抚摸这金色大字,说道:“师父是真的很喜欢玉兰花。”

玉兰圣洁,师父也一样。

可那样好的师父,却死得那样不明不白。

姜辛夷紧紧握住木牌匾,怒气又浸满心头。

肩上有手轻拍,令她回神。李非白蹲身将红布重新掩好,说道:“你师父若知道你继承衣钵造福百姓,他一定会很高兴。”

“嗯。”姜辛夷收回杂乱思绪,说道,“能否请人清扫清扫这里?”

“你这几日在大理寺休养好身体,其余的事交给我。”

“嗯。”

两人从药铺出来,就看见门口围了七八人。

他们大多都上了年纪,也有壮年。他们小心翼翼地往里瞧,见出来两个年轻人,十分失望。

“我还以为是林大夫回来了呢。”

“都走了好些年了,不会回来了吧。”

“一声招呼也不打就走了,我这一身的毛病都找不着好大夫看。”

“不是说……是当年跟着太子造反了吗?”

“看不出来林大夫还挺有野心的……”

姜辛夷没有心思理会他们,她也不喜与人打交道。李非白本来已经走出了几步,后面的话越说越过了,他停下脚步冲众人抱拳说道:“不日辛夷堂会重新开门,仍旧是药铺。”

众人一阵激动,李非白又说道:“但坐诊的大夫不是林大夫。”

“那这是借林大夫的名声开店啊。”

“哪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敢冒名在这开药铺。”

“真不要脸。”

话一时说的更难听了,李非白感觉自己帮了倒忙。他略窘迫说道:“是我多言了。”

上一篇:抢来的驸马真香 下一篇:折青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