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10)

慕灼华擦干净了手转过身,那女子已经离开了,只在桌上留下了二两银子。

郭巨力高兴地拎着肉哼着曲儿回来,却见慕灼华支着下巴,呆呆看着墙壁,书也看不下去了。

“小姐小姐,你怎么发呆了?”

慕灼华回过神来,哀哀叹了口气,“我在想事情呢。”

“想考题吗?”

“我在想,我阿娘当年要是没有嫁给我阿爹,后来会怎么样……”

郭巨力摇头,表示不懂。

“也会年老色衰,枯萎老去。”慕灼华摇头叹息,“我娘沦落风尘,是迫不得已,可是又有那朵花愿意落入泥中呢,可无论生在哪棵树上,也只有凋零这个下场。”

郭巨力点点头:“小姐说的是。”

慕灼华握了握拳头:“所以,咱们不要当花,咱们要当树,要长成参天大树,会开花,会结果,不畏风雨,无惧霜寒。”

郭巨力点头:“对!那小姐就是桃子树,桃子好吃……小姐,我想吃西瓜,可是西瓜没有树,我当西瓜藤可以吗?”

慕灼华扑哧一笑,戳了戳郭巨力的脑袋,“就知道吃,走,咱们做晚饭去!”

第二天便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定京的上元节比春节还要热闹上几分,盖因这一日年轻的男女们都借着热闹与情人相会,看花灯,赏明月,共诉衷肠。皇帝陛下也会在这日登上皇城高墙,燃放烟花,与民同乐。上元夜里也没有了宵禁,想玩到多晚就玩到多晚,可以一直热闹到天明。

慕灼华早早就被郭巨力拉出了门,凭着郭巨力的力气,两个人硬是挤到了前排,站在皇城根下沐浴皇恩。慕灼华仰着头看,模模糊糊地看到城楼上的天子昭明帝,还有天子身边的几个人,想必就是定王,还有几位皇子女了。

慕灼华掐着手指算,昭明帝子息不多,只有一女三子。三子都出身高贵,长子刘琛,生母是徐皇后,徐皇后家世显赫,父亲乃三朝元老,母亲也是世家豪门的闺秀,关系错综复杂。而二子和三子乃是一对双生兄弟,刘瑜、刘瑾。刘瑜刘瑾的生母是淑妃,淑妃却是武将之后,据说性情活泼,更得昭明帝喜欢。但昭明帝最喜欢的,却是长女,柔嘉公主刘皎。

柔嘉公主是今上还是太子时得的第一个孩子,其生母据说身份卑下,只是太子的贴身侍婢。这侍婢也是薄命,生下柔嘉公主没几年就病逝了,之后太子娶了太子妃,又登基为帝,生下皇长子刘俱,这公主的身份便显得有些尴尬了。但柔嘉公主也有她的运气,昭明帝的姑姑,陈国最尊贵的姑奶奶,镇国大长公主裴悦,怜惜柔嘉公主年幼丧母,便将她带在了身边抚养,镇国大长公主极少住在定京,柔嘉公主便也长年跟着她住在江南,父女之间聚少离多,非但没有生疏了,反而因此得到昭明帝怜惜与亏欠,宠爱更甚几位皇子。

慕灼华遥遥看着那抹柔和的淡青色,想起不少关于这位公主的传说。民间对柔嘉公主的评价若简单用一词以概括,大约就是“神女”了吧。柔嘉公主自幼跟着大长公主住在江南的桃源山庄,更加亲近百姓,也更懂民间疾苦,十岁起便凭借着身为公主的影响力,组织修建济善堂,收留孤寡老幼,至今十余年,济善堂也遍布大江南北,受惠者不可计数。

如柔嘉公主这般人美心善又高贵的女子,自然也是爱慕者众多,但柔嘉公主却迟迟不肯成婚,大有地狱不空誓不成婚的决心。直到三年前,柔嘉公主年纪过了双十之数,实在拖不得了,昭明帝才千挑万选,给她和骠骑将军薛笑棠指了婚。然而尚未大婚,便传来北凉犯境的消息,薛笑棠随定王刘衍出征,却遭遇大败,定王被困,薛笑棠战死沙场,柔嘉公主未婚便守了寡。

昭明帝欲为柔嘉公主另择佳婿,不料柔嘉公主断然拒绝。

“我与将军虽未成婚,但陛下赐婚,天下皆知,我与他便已是夫妻了。将军对我情深义重,对陛下忠肝义胆,为国战死,更为英烈,他尸骨未寒,我怎能另嫁他人?我愿为将军守节三年!”

大殿之上,柔嘉公主削发明志,那一刻,无人不动容。

自此之后,柔嘉之名更加深入人心,天下女子皆以她为楷模,军中将士也对她心服口服。薛笑棠死后,柔嘉公主便在他墓旁为他守节一年,一年之后,柔嘉公主行走天下,一方面行善积德无数,另一方面,也是为沉疴难治的昭明帝寻找民间神医。

江南慕家,是江南首富,也曾经为济善堂捐赠不少银钱物资。慕灼华曾经有幸在人群中见过柔嘉公主一眼。

她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她的眉毛不是时下仕女们精修细描的柳叶眉,而是自然舒展的罥烟眉,眉色淡淡,像纸上晕开的一笔水墨。瓷白的肌肤上不带一丝妆容,干干净净的,没有丝毫女子的脂粉气,细细看去,脸颊上还有两三点微小的斑点,却丝毫不会污损她的颜色。而最美的,便是那一双眼睛,漆黑而明亮的双眸中氤氲着的,像是月光,又像是水光,双目中总是带着柔柔的笑意,而观者却能从她的凝视中感受到慈悲与怜悯。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