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138)

慕灼华走到一旁,端起刚好放温的药碗递给刘衍,缓缓道:“下官惜命得很,王爷才是要保重自己才对。”

刘衍含着笑接过了药碗,面不改色地喝下苦涩的汤药,慕灼华细白的指尖捏着一颗蜜饯送到他唇边。

刘衍笑道:“本王不怕苦。”

慕灼华叹了口气:“是下官怕王爷苦……”

刘衍一怔,心弦微动,垂下眉眼看着那颗色泽漂亮的梅子,总是不忍心辜负她的一番心意,他还是接过了那颗梅子放入口中。

三分酸,七分甜,恰是正好。

慕灼华心满意足地收拾汤碗,执墨敲了敲门进来,走到刘衍跟前行礼,说道:“王爷,衣服和东西都收拾好了。”

刘衍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执墨听罢便退了出去。

慕灼华狐疑地看了执墨一眼,又看向刘衍,心里猛然想起这几日在街上听到的流言。

皇宫失火,先帝驾崩,刘琛登基,那几日朝局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分崩离析,最终还是刘衍镇住了场面,精兵入城,宵禁戒严,让所有心怀叵测之人都不敢妄动,刘琛因此得以顺利登基,接掌大权。

但刘衍如此行事终究是太过,难免惹来非议。原本就有传言说刘衍功高盖主,如今刘衍一力扶持刘琛,软禁刘瑜,更是落人口实,定京酒楼茶楼中日日有人在议论,说刘衍大权在握,扶持刘琛为傀儡,可谓是只手遮天。又过了两日,茶楼又出了新的流言,说刘衍要回江南封地,还政于刘琛,以示清白。

慕灼目光有些闪烁,咬了咬下唇问道:“王爷收拾行礼……是要去哪里吗?”

刘衍眼神一动,偏转过头看向慕灼华,温声道:“为何这么问?”

慕灼华哑声问道:“王爷是不是也听到了外面那些流言,担心对陛下造成伤害,所以才想回封地的?”

还有另一个原因,便是昭明帝的死。

慕灼华最是清楚昭明帝的死对刘衍造成的创伤有多大,她费了极大的心力和数月时间才将他的身体调养过来,执墨先前还偷偷找她要了安眠香,说王爷时常梦魇。刘衍心里还是对昭明帝的死感到愧疚的,他总以为若是自己早日回江南当个安分守己的王爷,昭明帝也不会遭遇不测。

刘衍凝视着慕灼华乌亮而濡湿的杏眼,眼中流露出了些许的忐忑和担忧,她微微抿着唇角,下意识地捏住了袖口等待他的回答。

刘衍轻叹了口气,道:“所有人都盼望着我离开……”

“才不是!”慕灼华脱口而出否认道,迎着刘衍探究审视的目光,她又顿了一下,才缓缓说道,“陛下……一定不会让王爷离开的。”

刘衍唇角微翘,怅然道:“陛下年至弱冠,总该独当一面了。”

慕灼华咬了咬唇,嗓子有些发涩,分辩道:“陛下初登大宝,最是需要亲近之人帮扶,这满朝文武,也只有王爷是他最信得过的。王爷若是离开,朝中大臣自恃年高德劭,于国有功,恐怕会为难陛下,陛下便会寸步难行……”

刘衍凝望着慕灼华有些郁郁的小脸,不禁喉头一紧,哑声道:“那你呢……”

“啊?”慕灼华一怔,“我怎么了?”

“我若不在定京……你也要自己多加小心。”刘衍把真正想问的话藏起,轻声问道。

慕灼华的心口仿佛被人拧了一把,酸得跟青李子似的,却强迫自己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道:“有劳王爷费心了,下官如此会逢迎拍马,见风使舵,官场之上定然是人见人爱。更何况,现在陛下他如此信重我,将来君臣一心,必然是官运亨通。”

刘衍想到往日慕灼华对他百般讨好千般柔顺的乖巧模样,想到她要以这副姿态去对待其他人,心中便仿佛生了根刺出来。

慕灼华却没有察觉到刘衍的不悦,她兴高采烈地说道:“沈惊鸿被擢升为吏部侍郎了,这从龙之功果然是一飞冲天,不过昨日我见到沈惊鸿,他偷偷告诉我,陛下也打算提拔我,只是还没想好合适的位置。沈惊鸿让我去吏部共事,我可不想去,和他在一起,容易被宫女敌视,没有饭吃。”

刘衍想到沈惊鸿曾经与慕灼华传出过流言,虽然他知道是误会,但沈惊鸿惊才绝艳,俊美不凡,两人年纪相当,同朝共事,确实……

刘衍心里又多了根刺。

慕灼华小嘴还在叭叭说着,说得刘衍心头长满了荆棘……

夜已深,定王府的书房灯火却依然亮着。

刘衍认真听完执剑的回报,疑惑地敛起眉:“如此说来,那三人也不是太后派去的,反倒是北凉人的嫌疑最大……”

慕灼华遇袭一事在刘衍心中始终是个结,他本是怀疑昭明帝,后来昭明帝的嫌疑洗清了,便是太后嫌疑更大。事后刘衍一番推敲,却觉得仍有疑点,便让执剑继续追查。不想竟有了意外的发现。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