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145)

“小姐你也挺会逢场作戏的。”郭巨力小声道。

“那都是生活所迫。”慕灼华振振有词,“小丫头说了你也不懂,收起你那不该有的念头,别忘了咱们这么多年努力都是为了什么,男人给你几分颜色,你就当了真,那这辈子苦头可有得吃了。”

郭巨力看慕灼华淡漠的眼睛,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小姐太聪明,心眼也太多了,老爷的风流,姨娘的死,给她的打击太大了,她是不会轻易相信男人了。

郭巨力知道自家小姐心眼多,主意多,她是说服不了她了,只能讪讪去做饭,走到了门边却又顿住了脚步,回过头看着站在窗边失神的慕灼华,轻声道:“小姐,你说你不愿像四姨娘那样为情所苦,可也不要像老爷那样无情薄幸啊!”

第二日早朝,是刘衍病休多日后的第一次朝议,百官似乎隐隐感觉到要有大事发生,每个人脸上都绷得紧紧的,眉头微皱。

刘琛高坐殿上,居高临下,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

“前些日子,朕下其议于六部,由六部会议讨论皇宫修建之事,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的奏章朕看过了,说的确实忠君谋国之言。朕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听从两位大臣的谏言,将修殿之事从简从快办理。”

众人听着刘琛的话,心中疑惑,不知道刘琛是什么意思,但都俯首道:“陛下圣明!”

刘琛勾了勾唇角:“只是修建宫殿之时,若要做得既快又好,还得是工部来负责最合适,此事便交由工部尚书主持,户部协助,不知道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百官听了这话,各人心思不一,有人不悦,有人欢喜,而刘衍则是疑惑。

昨日刘琛已向他求助过,让他早朝之上助他力压两部尚书,让文孝礼主持修殿之事,怎么这时忽然变了卦?

修建宫殿,是必然要做的事,只是交给谁干系重大,文孝礼比孙汝更为可靠,若是交给孙汝来主持,固然能把宫殿修好,但恐怕要多出数百万两的开支。

刘衍暗自皱眉,但此事乃刘琛所言,而此刻工部尚书已然出列领旨,他若是贸然反驳,非但会下了刘琛的面子,还会引起旁人猜测,以为叔侄失和……

刘衍只能按下心中的疑惑。

刘琛解决完这件事,又宣布了外官考绩之事。此事三年一次,历来是吏部负责,沿用旧有惯例,倒没什么可议之处。刘琛只是提了一下新上任的吏部侍郎沈惊鸿才堪大用,让沈惊鸿负责此次外官考绩之事,一众官员知道沈惊鸿是刘琛眼前的红人,才华动京城,因此也没有提出反驳。

沈惊鸿立刻出列,领旨谢恩。

刘衍看了一眼沈惊鸿,青年身着玄色官袍,面容俊美,仙姿秀逸,身形挺拔,劲如松柏,此时含笑俯首,不骄不躁,凤眸中一片平静。刘衍记得初见此人之时,他张扬肆意,恃才傲物,他还对刘琛说过,此人桀骜难驯,不料短短一年时间,竟然已成长到如今这程度,其城府着实深不可测。

廷议了几件小事之后,刘琛才最后颁下圣旨,封刘衍为议政王,可御前赐座,持剑上殿。。

众人大惊,不敢置信地看了刘衍一眼,却只看到后者沉静俊雅的侧面。

议政王,位同丞相,统领国事,只手遮天。

御前赐座,尊贵已极,还让持剑上殿,这就是向天下人表明了皇帝对定王的信任!

谁敢多说一句,他的剑就将落在谁的颈上!

如此大的一件事,无数人心中拼命反对,但却最终无一人敢上前反驳。

刘衍缓缓走出队列,站在百官之前,俯首谢恩。

几名宦官抬着沉重的紫檀木椅子上殿,椅子落在光可鉴人的地上,发出沉闷的一声巨响,仿佛砸在了众人心口之上。

十年前,刘衍征战沙场,少年得志,名扬天下。

三年前,刘衍折戟沉沙,兵败折戟,退居朝堂。

这三年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定王已经是被那场败仗打折了脊梁,不足为惧了。但是昭明帝骤然驾崩,朝堂混乱之际,他又站出来了,以一己之力压住了所有的躁动和阴谋。

他还是他,杀退北凉三千里的魔神,也是能稳住陈国数十年的战神。

从今日起,他不仅是定王,更是议政王了。

一个统领六部文职,还握着二十万精兵的议政王,谁能与他相抗?

刘衍缓缓落座,没有去理会身后那些惧怕的、忌惮的目光,在他这个位置,已经无需再畏惧什么了。

他本不贪恋权位,但只有在这个位置上,才能保护他所在乎的一切。

第四十八章

昭明已成旧事,定京开始为了新君忙碌起来。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