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225)

这一日是休沐日,不用上朝,但估计百官是恨不得赶紧上朝打探一下消息,想知道深得陛下倚重的议政王为何会入狱,在定王搜出的罪证又是什么。

慕灼华却知道,不可能有罪证,有,那一定也是被栽赃陷害。

沈惊鸿一出来便看到了慕灼华沉静的双眼,她站在初晨的春风里,看似柔弱,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蓬勃之力。

“慕大人。”沈惊鸿神态自若走到她面前。

“这是怎么回事?”慕灼华不与他客套,开门见山问道,“定王忠君爱国,不可能谋逆。”

沈惊鸿微微一笑:“证据确凿,本官不得不信。”

“什么证据?”慕灼华问道。

沈惊鸿摇了摇头:“慕大人,此乃机密,暂时不便告知。但相信过不了几日,你就会知道他的全部罪名了。”

“全部,罪名……”慕灼华重复了他说的这几个字,眼中闪过锐利之色,“你还想构陷其他罪名?”

沈惊鸿笑而不语。

慕灼华看着他淡定自若的模样,心头越发沉重了。沈惊鸿到底对陛下说了什么,为什么陛下对此深信不疑,连自己最敬爱的皇叔都不信任了,甚至要置他于死地?

慕灼华知道在沈惊鸿这里问不出答案,但沈惊鸿的态度,对她来说就已经是答案了。她没有再与沈惊鸿多说什么,转身大步离去。

第七十二章

郭巨力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慕灼华,她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好好做一顿早饭等她回家。

慕灼华回来的时候,灶上的馒头刚好熟了,郭巨力端着馒头出来,慕灼华却无心用饭。

“巨力,我要去见镇国大长公主。”

郭巨力吓了一跳:“大长公主?”

“对,王爷不可能会谋逆,我怀疑是沈惊鸿构陷中伤,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会信了他的话。陛下生性固执,能劝住他的,唯有大长公主了。”

郭巨力见慕灼华刚进了家门又要离开,立刻拉住了她的袖子,一脸坚定地看着她:“小姐,我知道你想定了的事情不会更改,既然小姐要去,我一定要跟着你!”不等慕灼华拒绝的话说出口,她又道,“我已经跟执墨哥哥学了功夫了,我能保护小姐的!前两次小姐出事,我都没能保护好你……我说什么也不会离开小姐的!”

慕灼华眼眶一热,叹了口气,揉揉她的脑袋:“笨丫头……”

慕灼华带上郭巨力,两人雇了一乘马车疾奔皇家别苑,然而到了别苑,却听守门侍卫说,镇国大长公主和柔嘉公主去了皇陵,昨日刚刚出发,还有好几日才会回来。

慕灼华闻言一惊,没有多说,立刻让车夫调转了方向往皇陵方向而去。

大殿之上,群臣俱寂。

沈惊鸿刚刚宣读了定王的七大罪状,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违背军令……然而最致命的一条,便是谋逆。

沈惊鸿说完,皇帝没说话,也没人敢开口。

御座之上的年轻皇帝不见了过去的骄矜傲慢,更多的是阴沉与阴骘,无形之中给人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让人屏息的压抑气氛在殿中蔓延,只有沈惊鸿缓缓开口说道:“陛下,居凉关传来消息,刘衍亲信率众掀起暴乱,图谋不轨,可见狼子野心,还请陛下速速定夺!”

刘琛猛地攥紧了拳头,深呼吸后,沉声说道:“将刘衍的罪行公告天下,责令定京守军加强防备,居凉关若有异动,武力镇压!”

沈惊鸿俯首道:“微臣遵旨!”

有关定王刘衍的罪行很快就贴遍了全城,与此同时快马飞驰出京,将消息传遍全国。

百姓并不那么了解定王其人,唯一知道的,不过是定王善战,打了北凉八年,将北凉驱逐千里之外。这样功勋卓著的王爷,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几近于只手遮天了,背负这么些罪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百姓总是不惮以最险恶之心来揣度权贵,无论是出于仇富还是出于仇官的心态,总觉得上位者无好人,为富者必不仁,因此听说此事的百姓,大多是义愤填膺,恨不得杀定王而后快。纵然有极少数清醒理智者,觉得此事疑点重重,那微弱的声音也很快淹没于浪潮之中。

真正会为定王鸣不平的,便是那些跟过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他们深知定王的为人,不少人深受定王大恩,根本不相信这些罪行。刘琛本以为公告了刘衍的罪行之后,能让居凉关的士兵放弃抵抗,没想到罪状贴在了居凉关,竟被士兵们一张张撕了下来,无数人在关下大声为定王鸣不平,高喊着“定王无罪,奸臣栽赃,昏君无道”!

刘琛听说此事,在御书房摔碎了纸镇。

沈惊鸿道:“陛下,定王在军中威望太高,若公开处刑,只怕会激起兵变。此时世家之人虎视眈眈,切不可再生动荡,否则陛下两面交困,处境会更加艰难。”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