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245)

不错,与其死在陈国皇帝手中,还不如自尽保全北凉王室的尊严。

“你们两个呢?”沈惊鸿看着他们问道,“自尽,还是我帮你们?”

两名北凉剑客心跳一悸,一股杀意当面扑来,沈惊鸿手中长剑划过,一道银光迅如雷霆,割破了两人喉间血管,两名剑客尚未来得及动手,便已经殒命剑下。他至死不敢相信,自己竟会死于一介书生之手。

沈惊鸿冷冷弃了剑,扔在地上——世人只知道他允文允武,但从未有人知道,他武艺如何。

无数御林军涌了进来,将沈惊鸿团团包围,沈惊鸿遍体鳞伤,却不卑不亢,火把照亮了他俊美的容颜,剑眉斜飞入鬓,鼻梁高挺,那双墨玉般的凤眸却如幽魅一般蛊惑人心,让人捉摸不透。

“捉拿叛贼沈惊鸿!”

铁链加身,沈惊鸿却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图,任由侍卫将他押送前往风华殿。

风华殿灯火尽燃,宫室之内亮如白昼,将每个人脸上阴暗的神色照得一览无遗。

刘琛挥退了百官,此刻殿内只有他和刘衍,以及柔嘉公主三人,当沈惊鸿被押进来的时候,三人相顾沉默,气氛诡异而压抑。

刘琛冷漠地看向被迫跪在地上的沈惊鸿,柔嘉公主面容娴静而从容,对此视而不见。

“启禀陛下,静安公主率北凉细作企图营救沈惊鸿,臣等赶到之时,静安公主与北凉细作均已死亡。”说话的是枢密使文孝礼,也是刘琛信重之人。

“死了……”刘琛眉头一皱,“怎么死的?”

“臣查看过伤势,两名细作和静安公主,都死在自己剑下。”文孝礼道。

“你退下,朕要亲自审问他。”

文孝礼领旨退下,风华殿大门紧闭,偌大的宫室,只剩下各怀心思的人。

刘琛紧紧盯着沈惊鸿的眼睛,一字字问道:“沈惊鸿,你果真是北凉细作?你接近朕,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沈惊鸿没有否认,他的声音平静得近乎冷酷:“是,我接近你,博取你的信任,就是为了引起陈国内乱,给北凉可乘之机。”

得到预想中的答案,刘琛以为自己会怒不可遏,但他没有,他死死盯着沈惊鸿冷漠的眼睛,心中忽然涌上了一阵莫名的悲凉。

他曾经视他为知音、知己、良师、益友,两人也曾把酒言欢,秉烛夜谈,一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他以为沈惊鸿是懂他的人,原来这一点没有错,错的是他不懂沈惊鸿。自己的赤诚相待,不过是别人用心编织的一个圈套!

“为什么是我,不是刘瑜,刘瑾……”刘琛无力问道。

沈惊鸿的回答坦白得扎心:“因为你出身高贵,有世家与定王支持,是最接近帝位的人,而且……”他顿了一顿,又道,“你心思单纯,待人赤诚,只要投其所好,便最易接近。”

刘琛呼吸一窒,他最引以为傲的优点,却成了他最大的缺点。

“你为我得罪百官,改革恩荫制,清除世家……”

沈惊鸿抢在他说完之前答道:“只是为了离间世家的力量,引起朝廷内乱。”

刘琛闭了闭眼,心头一片苦涩:“所以……火烧皇宫,偷换遗诏,也是你所为。”

“不错,我想让刘瑜与你相斗,只是没想到定王使出雷霆手段,镇压了刘瑜一系,让战火消弭于无形。”

刘琛问道:“你手上明明握着皇叔入宫的记录,为何不一早拿出来,指证他谋害先帝。”

沈惊鸿道:“他手握重兵,一旦置于死地,我担心他会起兵造反,自己称帝。定王雄才大略,他若为帝,北凉便没有了机会,只有一个单纯易摆布的皇帝,对北凉才为有利。”

沈惊鸿的回答字字诛心,与刘琛的猜测相差无几,哪怕之前刘衍与他说了沈惊鸿与耶律真勾结,他仍然半信半疑,不断地在心中为沈惊鸿的所作所为找借口开脱。但今日回城,看到耶律真营救沈惊鸿,听到皇城中无数人亲眼所见沈惊鸿与耶律真勾结,再到此刻,沈惊鸿亲口坦白了一切,他终于不得不信。

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骄傲,都被真心信任之人的背叛打碎了一地,年轻的天子颓然一笑,是自嘲也是灰心:“原来在这个位置上,人人都想利用朕……”

沈惊鸿眼神一黯,似有一丝极淡的歉意掠过,但也只是一瞬而已。他缓缓移开眼看向站在刘琛身侧的刘衍,刘衍微敛双眸,右手按在剑柄之上,他似乎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似乎一切早在他意料之中,因此从容淡定。

“我也有问题想问定王。”沈惊鸿盯着刘衍问道,“定王既然没死,那墓中埋着的,想必是您早已备好的尸体的。”沈惊鸿笑了一声,“不知定王是从何时开始怀疑我?”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