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万死陛下万受(164)

作者:俞夙汐 阅读记录

可惜为时已晚,那人眉间轻凝:“你明日便要往西去么?”

越凌心内懊恼,沉吟不语。

南宫霁虽心意早定,然看眼前人脸色便知,眼下若过分强求,定然事与愿违!因而话锋一转:“这般说,北面之事,已妥了?”见他点头,又接着道:“北地寒苦,但见你清瘦不少,当是饮食不惯,又日日殚精竭虑所致罢!倒是。。。赫留宗旻。。。待你如何?”

越凌一怔,目光转到床头的雕花上:“两朝既为兄弟之邦,他自以兄礼事我!”顿了顿,“虽费了些周折,好在不枉此行!倒是,听闻你此回入京,甚是凶险?!”不欲留他余地再多追问,遂将话岔开。

孰料此言却着着实实触到了那人痛处,见他面色一沉:“此还要谢你那皇弟!若非天意庇护,你我今日皆还不知在何处相聚!”

越凌怔了怔,却无从言对。京中之事,他自已听闻,只是内情未明,当下不宜大肆声张,以免搅乱朝局、动乱人心!一切,还须待他班师回京后,再作处置!

当下,但传旨回京:豫王仍旧监国,然内令须经中书签署方可出,若遇众见不合、商议不定之事,则以八百里加急送呈延州请圣裁;第二,关于乌灵狄南告蜀中通敌一案,圣意以为多事之秋,不宜因此捕风捉影之事而乱臣心,蜀王虽有不察之过,然毕竟事出有因,且其也愿将功补过,便命他自行与吐蕃和解!朝廷则既往不咎!至于蜀王子南宫清,不可再对之加为难!

除此二则,尚还有一道与中书的密旨:即刻着大理寺拿捕豫王宫提举张舜水!此举,剜却祸根之余,也是要与豫王以威慑!

此些,越凌实不知是否应照实告知眼前人:毕竟,他与越植素有积怨,此回虽说有张舜水在侧唆使之故,然弑君谋逆、戕害忠良,实乃罪大滔天,便是皇亲,也不当姑息!当下若将实情道出,恐他以为自己有意轻纵皇弟,而不肯善罢甘休!

因是稍作斟酌后,只含糊道了句:“此事,吾已命朝中彻查,想来不出多时,便当有奏报!”

好在那人看去并未起疑,也或是心中另有所虑之故,无心于此再加细纠,转而问起南宫清,但闻赦旨已下,自为安心。

第100章 旧事

晚膳已冷,令其带了小厮入内来撤走,重掌上新烛。自然,无需吩咐,出门时,又将门仔细掩上。

越凌眼观其之举动,面上不由浮显层惑色,问道:“这张令其果真是张舜水的养子?”

南宫霁讪然一笑:“你也未曾想到?此也不怪,张舜水老奸巨猾,既早有预谋,张令其是他手中至关紧要的棋子,他自要千方百计掩盖此事!不过若有心追究,得出真相应是不难!此事是我疏忽了而已。”

越凌闻言倒是一笑:“如今,他倒算得弃恶从善了么?”

南宫霁颔了颔首:“我倒是信他并非存心作恶,只不过为情势所迫耳!且说此回若不是他与颜润冒死相救,我恐是走不出南宫府。。。因而,在此与他求个情分,他既已功过相抵,可否既往不咎?”

越凌忖了忖,点头默许。

南宫霁欣慰之余,又是一叹:“只是可惜了颜润。。。天下之大,良禽但可择木而栖,他却偏要依附。。。”犹疑至当下,终还是将心内存疑许久之事道出了口:“你平日里识人善任,惟此回怎生就对你那二弟的用心丝毫不能查?且说监国一事,宗亲中大有值得托付之人,你却定要。。。?”

越凌凝眉:“监国之位关系重大,你又不是不知,非位高德重者不可胜任!诸王中,荆王、吴王、郇王年事已高;韩王、楚王不是体弱不堪重任,便是正在疾中;郑王昏聩、宪王愚钝,皆不足托付;惟相王德高望重,吾也曾属意之,然其固辞不肯就,自言毕生只参佛理,不问外政!至于宗室后辈,不是权位不及,便是威望过轻,惟他。。。毕竟嫡亲手足,舍近而取远。。。外议恐生揣测。。。”言至此,却显几分含糊。

“你我相知十载,此间事,你何必瞒我?你方才所言,惟那一句‘嫡亲手足’方是出自真心罢!”此言不过略作试探,然见他不语,南宫霁自知所猜不错!一时心内不知是无奈,还是忿忿,“你尚顾念手足情,他却未必,你可知如今京中,正流传一则谣言。。。”

待到一气将话道尽,再一侧目,竟是一惊:那人竟是呆滞了,面色木然不说,一双清眸此刻也黯淡失了神采,不言不语,全似个木头人般呆坐那处。霎时心内便有一念闪过:当年之事,他莫非。。。竟一无所知?!

细推敲来,实不无可能:此事既得过先帝默许,则凡人必是三缄其口,加之郭后跋扈,宫人便有同情其母子者,也断不敢妄言!而时至今日,一应真相已埋藏久远,便是翻出,又与孰人有好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