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101)

“我打算明年或后年考。”崔况认真的道,“在此之前,母亲先了解一下裴家没什么坏处。”

“真的?”凌氏惊道,“此事可有与你父亲商量?”

崔净与崔凝也俱是一惊。

崔况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被誉为神童,名声很响,但是到了人才辈出的长安,他就显得没有那么出众了,见惯了多智的人,大家渐渐也都觉得他似乎比以前正常了,谁料一直默默上学下学的孩子,竟然突然说要参加科举!

“小弟有把握?”崔净劝道,“你现在年纪还小,不必太急。”

“准备好了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急。”崔况已经定了主意,别人再怎么说也都枉然,“我晚上会与父亲说。”

凌氏很担忧,心想莫不是连看了两年状元游街,把孩子刺激到了?不过科举又不是什么坏事,去试试水也好,凌氏遂也没有反对,“此事你与你父亲商议吧,不论你做什么决定,母亲都支持你。至于裴家,我若是有机会遇上自会多加留意。”

“多谢母亲。”崔况道。

崔凝比任何人都要震惊,因为崔况曾经说过,若是没有十足把握得第一就不会去触碰科举,那现在是有这种信心?

从凌氏屋里出来之后,她瞅着机会便拽着崔况跑到花园的一个僻静处。

“你真的准备好了?”崔凝问他,“不是羡慕谢表哥游街?”

崔况翻了个白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那……”

“其实我最忌惮的就是谢家表哥,现在的我远远比不上他。我对进士科没有太大把握,但是明经、明字不难。”崔况抄着手蹲坐在亭子边,仔细与她说,“科举连续举行好几年,奇才不断涌现,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人夺进士科的魁首,但是那些皓首穷经的人大部分早就考过了,明经竞争不那么大,我天生过目不忘,考明经应不是问题。”

其实如今的科举多是贴经释意,也就是从要考的一些典籍当中随便抽取,抹掉一些内容,让考试者填写,再者就是著文解释个人对这段经文的理解,释义可不仅仅是要求说清楚意思,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文章也要写得漂亮。崔况这种天生过目不忘的人占了很大便宜,至少在贴经上不会失误。

第五十九章 江左子清

崔况过目不忘加上脑子又灵活,并不是死读书,他没有足够的阅历,注定不会写出老辣的文章,但他文风素来是以“奇秀”出名,他脑子里似乎装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常人难以揣度,很多时候独到的见解都能令人拍案叫绝。

他的实力和信心相当,实非狂妄。

“明经、进士、明算、史,四科我都打算试一试。史科有七八成把握,明算科不太有信心,考试范围太博杂,毕竟我活的念头还短。我与祖父聊过,当今圣上更偏好录用才思敏捷之人,若是不遇上强劲对手写出如洪吕大钟般振聋发聩的泰岳之文,我也有七八成的把握能占进士科的榜首。”

崔凝看着蹲坐在对面的崔况,小小的一团,怎么脑子里就装了那么多东西呢?

跟崔况一比,她觉得自己实在太没用了,“考了状元之后呢?”

“祖父说,连续几年的科举,人才已经过剩,如今还有许多人在等候录用,趁着他还在朝廷的时候先带我几年,对我以后有好处。”

这世上多智早夭的例子不胜枚举,又有多少人小时了了,而大未必佳,大多数并非因为他们突然变笨,而是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崔况如此天资,整个崔氏都很重视,因此他早早接触政治这件事情,并不是他一个人任性的决定,而是合族长老多年对其秉性观察,最终与崔玄碧商议之后做出的选择。

“其实我这么早去科举,也是形势所逼。”崔况一副感叹命运多舛的小模样。

崔凝疑惑道,“什么形式?”

她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呢?

“祖父年纪渐大,父亲不争气。母亲是个闲散性子,二姐脑子又不好使。”崔况揣着手,看向她,“大姐嫁去凌氏,怎么说都是母亲的母族,不会吃亏,可你就不一样了。谢家是冲着祖母才想求娶你。若是他们发现不是预想中的样子,这婚事难成。不过你也不用着急,以后我有出息。你在世家子弟里边随便挑拣,选着称心如意的嫁,人家也不敢嫌弃你。”

都是一家子不争气,才逼得小小年纪出去打拼啊!

嫁人虽然不在崔凝的计划之中。但是崔况如此为她打算,她打心底里感动。“小弟……”

“你是我亲姐,这些是我份内之事。”崔况拍拍她的肩膀,又道,“快要上学了吧?”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