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110)

“很好。”虽然说的只是魏潜所看到的百分之一,但她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他便赞美了一句。

“可是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崔凝问。

魏潜道,“皇甫夫人极有才华,未出阁的时候参加过诗社,还曾经留下许多词句,以她作诗的方式来看,最习惯以景喻情,且是个十分多愁善感的女子,可是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作过任何诗句,仅有的几首还是在六年前与华国公和诗,这是为何?是否可以揣测,她有一段时间失去了作诗赋的兴趣,抑或害怕暴露出心中隐秘的情感,于是过度的压抑使得她患上了郁症?她画上许多草木都可药用,笔法如此传神,想必是经常揣摩观察,院子里也栽种了这些药草,那她极有可能熟悉药性。她从前的绣品中也多有合欢花,却也是没有颜色,想必并不是因孀居之故……”

他语速很快,说了很多很多细节,仿佛一直都很了解皇甫夫人一般。

接着他话题一转,“那个枝香方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一直在说‘真的’,反复强调没有撒谎,想要取得我的信任,可是目光中却隐藏着那么一丝不确定。可以肯定皇甫夫人去上香是真,因为很容易查出来,她不敢说谎,但是皇甫夫人是否从那时候开始郁症加重,她不能确定,因为此事谁也无法查证,她只是企图尽量借此摆脱自己的嫌疑。”

“从这些事情中,你得到什么结果?”魏潜问她。

第六十四章 转弯

这些线索,崔凝全部都没有注意,可是当魏潜说出来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好像都看见过,“皇甫夫人很有可能在婚前经历过一些事情,她通药性,有可能对枝香下了迷.药,这也意味着她认识凶手并且主动去见他……”

崔凝越想,思路越清晰,“这个人很可能与她婚前的经历有关系,枝香的话可以相信一半,有可能皇甫夫人因为这次上香遇见了什么事情,是她并不知情的。”

“不错。”魏潜微微点头。

“我还看出一件事情!”崔凝忽然道。

“嗯?”

“与案情无关。”崔凝笑看着他,“你夸奖人的时候,是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才给的鼓励。”

魏潜见她得意的小表情,忍不住抬手拍拍她脑门,“能够举一反三,是好事。”

“那接下来是要查皇甫夫人出嫁之前的事情?”崔凝问。

“这个不需要亲自去查。”魏潜教她,“若是在乡野办案,有些事情需要亲自去了解才会发现,但长安不同,亲自去查反而很难有所收获,要懂得利用优势。”

魏潜所在的监察司消息颇为灵通,只要吩咐一声,便会有很多消息被收集上来,而他只需要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谣传。

“嗯,我明白了。”崔凝道。

接着,魏潜又在府里四处看了看,崔凝一直寸步不离的尾随着他,有时候会主动说自己看见了一些什么。

她觉得很新奇,以前看到那么多东西,全部都忽视过去,没有想到这些寻常的一点摆设竟然都能透露出主人的性格。

之前看《案集》的时候已经培养了崔凝在这方面的观察力。只是她还不太会思考关联,现在认真听着魏潜详细的分析,好像忽然间开窍似的,以往只在她眼前隐隐约约展露的事情,突然间豁然开朗。

眼前的迷雾好像渐渐退开,向她展现了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道路。然而对于崔凝来说,有这条道路就已然足够。无论遇到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她都会想办法走下去。她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回到家里,她首先想的不是案情,而是先考虑了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事情。

首要是。尽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要赚很多钱,培养出许多人脉。还有一个,是如何与整个清河崔氏相处。

她身处清河崔氏。有利有弊,好处是有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坏处就是不那么自由了。

以前崔凝一直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家族,因为她觉得这些都是身外之事。一心想着如何接近魏潜,钻牛角尖的执着于在茫茫大海中捞针,找不到丝毫方向的时候内心痛苦不堪。只能用一种幼稚的方式去逃避这种痛苦。

她还曾以为自己很是想得开,可如今想起来。不过是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

崔凝知道,现在她面临了一个选择,离开崔氏,或者留在崔氏。离开这里她就可以相对的自由,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受到繁琐的士族规矩束缚,可是无根之人想成事才是难上加难!况且她也未必能轻松脱离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

不用多想,她也知道留在崔氏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潜意识里始终觉得会离开,不把自己当这里的人。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