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270)

俞夫人身旁的婢女赶忙上去将莲蕊的手扯开。

“看来这家里还是俞大娘子做主。”赵贲意味不明的道。

俞夫人歉然道,“她不懂事,请两位不要见怪。”

“那日簪花宴俞大娘子亲自忙里忙外,看起来不像个不懂事的,夫人过谦了。”崔凝不容她说话便起身道,“俞夫人和俞大娘子先回去歇息吧,暂时莫要外出,若要派人出去办事,还请告知我或赵捕头。”

俞夫人脸色更白,“这是将我们也软禁了吗?”

崔凝还是有几分看人眼光的,不然当初也不可能一眼认定魏潜是可信之人,死活缠着他不放,她一见这俞夫人便知道她不是个刚强之人,眉宇之间的天真甚至比俞瑢还像个少女。

温柔和软绵有本质上的区别,崔凝见惯凌氏的温柔,还特别爱哭,可是她是个合格的主母,处事从不含糊,而俞夫人显然不是这一类人。

崔凝碍于俞夫人诰命夫人的身份才同她耐心商量,免得教人人说怠慢,可眼下见她根本没有什么主意,也就歇了好商好量的心思,不容置疑的道,“请夫人和俞大娘子配合,我们会尽快查出真凶。”

说罢,一拱手便转身出去了。

赵贲原本很为难,他一个小小捕快,想在尚书大人的宅子里办案实在困难重重,满心觉着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用才怪,可眼下见她行事竟然老成稳重,不卑不亢,连诰命夫人都镇得住,便是心头一凛,再想到知府看人从未走眼过,就毫不犹豫跟着她出来。

快走到前院的时候,赵贲低声询问她的意思,“崔大人,属下想查一查俞夫人。”

“三品诰命夫人不是想查就能查的,别说是咱们,就是吴大人在,怕也困难,不过我想知道俞夫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她的出身、娘家状况,这些你能办得到吗?”崔凝问。

赵贲一个快四十岁的大男人拍着胸脯跟崔凝保证道,“包在属下身上。”

第172章 黄氏

赵贲办事果然利落,不到两个时辰便给了崔凝答复。

俞夫人的娘家姓黄,并不在长安,而是江南道一个书香门第,因着老祖宗还在,还是一大家子聚居,家里一门六进士,父亲叔伯兄长均是才学满腹之辈,未曾任官职,然在野名声不错,其中黄氏的叔伯更是一方大儒,桃李满天下。

黄家是重名声的清流,俞尚书当初为了娶黄氏做填房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黄氏在江南道的时候也有些才名,加之性子温婉如水,待嫁年纪被人踏破了门槛,最后是她自己选择嫁给俞尚书,一时让江南道众多才子十分震惊。

俞尚书的身份配黄氏自然绰绰有余,只是两人年龄差距有些大,娶的还是个填房,对爱惜名声的黄家来说,实在算不上一门好婚。

“据说俞夫人在娘家最受父母宠爱,黄家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却因俞夫人坚持便妥协了。”赵贲道。

崔凝点头,“辛苦赵捕头了。”

“属下分内之事。”赵贲微微一顿,又问,“大人,咱们接下来该往哪儿查?”

崔凝早就看出赵捕头并不相信自己懂刑狱,她也的确是第一次负责案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自是不会把事儿都揽到自己身上,“赵捕头比我经验丰富,放开手查便是,我不会插手,不过有什么问题或进展务必要告诉我,毕竟这里是尚书府,万万不能有任何造次。”

崔凝在监察司里混了不少时日,面对同僚说话时稍稍婉转了一点,虽然意思还是那么直接,但让赵贲听着很舒坦。

赵贲去找仵作了解详细情况,崔凝则去了内院见俞夫人说话。

那日簪花宴,崔凝只见了俞夫人一面,而后便与小娘子们聚在了一处,并没有与她说过几句话。当时崔凝只俞夫人温婉大方。然而今日看她的表现和应对,才发觉是这么一个脆弱的女人。

崔凝到俞府主院之时,满院子的愁云惨雾,俞夫人身边的侍女来迎接她的时候说话都带着几分疲惫。“崔大人,夫人身子不大爽利,卧床不能亲自迎接,还请您见谅。”

“无碍。”崔凝随着她走进去,一股浓郁的药味扑鼻而来。呛得人难受。

她稍微适应一下,开口道,“俞夫人没有大碍吧?”

“医者言是惊惧过度。”侍女代为答道。

俞夫人听见崔凝声音,命人将自己扶起来,整个人靠在榻沿上泣不成声,“崔大人定要查出凶手,为如娘报仇啊!如娘她……去的太惨了。”

哭的情真意切,崔凝能听出她是真心疼爱俞织如,并非作假。

“这是一定。”崔凝见她伤心欲绝,一时半会没空请自己落座。便径自坐到了榻前的绣墩上,“下官能理解夫人哀痛,但若想要查到凶手,还请夫人认真回答下官几个问题。”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