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38)

老夫人若是自杀,那余下的香不会不翼而飞。

“凶手为什么会多此一举?大概是因为烧过的香灰里查不出毒,而没有烧过的香中有毒。”魏潜看着林氏一点点崩裂的细微表情,唇角微翘,语速更快了,“本来用制作略小的榫卯灌胶固定侧门的羊毛毡子是个很好的想法,头一天凶手可以故意留下几个榫卯不灌胶,待到老夫人死后,再从容取出残香,封上侧门所有榫卯。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完美的自杀假象,可是偏偏出了纰漏。凶手的同伙被别的事情缠住不可脱身,待寻到机会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因她撬动榫卯的时候太过情急,结果损伤了门框,进来取残香时又恰遇崔二娘子,于是就留下了更多痕迹。也就是,为何崔二娘子踹门进屋时会有大风。”

林氏依旧绷着一张脸。

魏潜道,“让我更加确定凶手身份的证据在老夫人房间。”

或许是他说话的时候太专注,又或许大家太想立刻证据确凿的揪住杀人凶手,所有人都在专注的聆听,无人插嘴。

“老夫人房间的书架上共有四百九十七本书,房间朝阳,书架位置也摆的刚刚好,想必是经过精心布置过的,书架上的书不用拿出去晒也不会受潮,所以即便每天都打扫,在书与书之间还是留下了一条条痕迹。书架上有很多书被临时挪动过位置,但我还是清点出其中少了一本,那本书原来摆放的位置应该是南墙书架第四层最右边的位置,林娘子那本书去了哪儿?”

“老夫人不太喜欢让人动那些书,我并不知少了一本,况且我识字不多。”林氏垂眸道。

魏潜注意到她言语之间在强调自己“识字不多”,潜意识里是打算用这个理由为自己开脱,可他不会让她如愿,他转向谢灏,“叔伯,敢问老夫人是否有记事的习惯?或者说,喜欢吟诗作赋以描述当日情形?”

谢灏点头,“姐姐在家时确是会这般做,却不是每天都写。”

他顿了一下,好似突然又想到一件事情,“对对,我想起来了,母亲还在时曾写信与姐姐抱怨过年纪大了之后记忆大不如从前,姐姐便回信说,她会将重要的事情写成诗赋文章记录成册,这样这样既能方便记事,待过些年拿出来再看还会觉得颇有趣味。我记得很清楚,母亲那时候看完信后立即叫人去做了一本空白册子来。”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还整天握着笔杆子绞尽脑汁写诗词,记了几日之后,老太太终于忍耐不住发飙了,叹说:一把年纪了,得过且过吧!然后就将册子不知扔到哪儿去了。

谢灏还曾偷偷写信将此事告诉姐姐,后来母亲遭到姐姐好一顿笑,结果将他胖揍了一顿。

想起当年的和睦,谢灏心中刺痛。

“我会知晓老夫人这个习惯,是因为发现箱笼里锁着她年轻时候写的东西。而放那本失踪书册的地方与别处不同,因为老夫人时常抽动,下面已然变得十分光亮。这说明,老夫人很少看其它书,却惟独经常取这一册。”魏潜身子微微前倾,“林氏,这么些年来,老夫人记录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最知她习惯秉性的人又是谁?一本书丢就丢了,又是谁刻意掩盖了丢失一本书的事实?”

“其实那本书只是简单装订,想必要等正本记完之后才会仔细裱糊,完全可以从中拆去几页都不会被发现。但是可能时间紧迫,页数又太多,又有可能……她认识的字不多,一时之间竟找不到那几页。”

林氏额上已渗出冷汗,面色不受控制的变得苍白起来。好像她每说一句话都会成为他的把柄,她不知道是这个少年是顺着她的话分析,还是故意在引她说出这几句话。

“如果我猜测不错,与凶手同谋的人必是那两个当日当值传饭的粗使婢女,可是死的菱花不一定是同谋,她或许是发现了帮凶的异常,所以被灭口了。”

魏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许多细碎的线索。帮凶如果是因为惶恐不安想见主谋,不应该冒险跑去佛堂,如果她忏悔,也没有必要非要跑到佛堂,直接承认自己杀人,若是贪生怕死又充满悔意,那眼下这种形势,她为了不被怀疑更不可能因为一点悔意就冒险出头?若菱花是帮凶,那她的所作所为还不如直接去坦白。

所以菱花应该是发现一些线索,可是她又怕被牵连,所以不敢宣之于口,可是心里对老夫人又有着遏制不住的愧疚感,所以才冒险走这一遭。

结果被凶手发现灭口了。

所以那个杀了菱花的人,当时在灵堂还没有离开!更甚至是她把菱花带进了耳室里……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