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507)

何止祖父为她准备了嫁妆呢,连祖母的遗产都是她继承的!

若是这样算起来,凌氏怕是都没有崔凝富裕,可是这不一样!一想到方才的赏金是她半年俸禄,就止不住的心痛。

“罢了,日后人情往来多着呢,总得想开点。”崔凝偶尔会花家里的钱,但祖母的遗产一直分文未动。

她总觉得那是祖母在人间最后的凭证,花一点就消失一点,所以从来没有把它们当做可以支配的钱财。

崔平香安慰归安慰,却不免觉得大人有点抠。

崔凝想不到她的腹诽,思忖再三,建议道,“等我休沐的时候,你到内院来,让青心带带你吧,我怕你以后行走在外被人打死。”

“不可能,属下或许不够仔细,但属下武功很是不差,遍长安也寻不出多少能打死属下的人!”崔平香感觉自己能力受到了质疑。

第334章 仙鹤排云障

原来看着也是个英姿飒爽的女护卫,万万没有想到她受了一回罚之后竟有这番变化……

崔平香哪能想到崔凝在想什么,只见她神色平静,心中暗喜,满以为自己这番贴心话说的很是漂亮。虽然被主子质疑能力,但她不慌,来日方长,以后一定能证明自己。

崔凝要在回家之前把线索记下,于是便要了笔墨,在松鹤院的茶室里整理草稿。

从夹道里发现的脚印长六寸九,比正常成年男子要小很多。

崔凝从前在典书处任职,誊抄了大量的卷宗和书籍,从中大致总结出了一个从脚印判断人体重、性别、年龄以及状态的方法。

“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般人站着七个头高,坐着五个头高,盘坐三个半个头高,当然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只能大致推测出一个人的身高,现实中多少会有些出入,更甚至有些人完全无法套用这个比例。

若是按照正常推算,此人身高四尺八寸上下1.6米,也就如崔凝身高仿佛,对方若是个成年男子,算是很矮了。更何况,此人还穿着鞋,说明他的脚长甚至不到六寸九,身高也很可能在四寸八尺以下。

崔凝拿着脚印与自己的对比,发现长度差不多,只是宽很多。一般来说,同样长度的脚印,成年男子会比女子略宽一些,还有夹道中脚印蹬踏的压痕明显。这些都是男子脚印会呈现出的特征。

而且由于男子的盆骨窄于女子,所以通常情况下,步宽较窄。

这一点在狭道的脚印上体现也十分明显。

同时脚步痕迹也没有出现步伐凌乱等不正常的情况,所以凶犯当时大概状态不错,并未出现受伤、仓惶、力竭之类的状态,行凶或转移尸体过程都很从容。

另外,以崔凝从各种书籍、卷宗里总结出判断年龄的经验:通常情况下,男子少年时期步子短,脚印之间的距离不规则,脚步的路线相对弯曲,也就是所谓的下盘不稳。青年往往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路线较直。而中年人则脚印间距变短。老人步幅更短,足迹也是脚后跟吃力。

只是这些经验只都适用于普通人,而习武之人即使是少年也很有可能脚步稳健规律。

崔凝在狭道中层量过自己的脚印深度,对方脚印下陷要比他深两倍还多,同样的身高,在这么狭窄的通道里,他注定不可能很胖,所以应该是背负尸体的原因,而习武之人不管是自己走路还是背负重物脚步都较平常人轻很多。

所以综合种种线索,崔凝判断,这个人有七八成可能是个身高不到四尺八的成年男子,并且不会武功。

这并不是成年男子常见的体型。

被崔凝抓捕的文士身量中等,应该不是他。

她想到洞中另外一个声音柔缓的男子,会不是那个人?

崔凝不敢确定,因为听声辨体型实在不怎么靠谱,之前她听着留下善后的人声音粗犷,以为是个高壮大汉,是抱着两败俱伤的决心冲出去的,结果竟然是个文士。

崔凝把线索推测详细记下,这份勘察将会被录入卷宗,需要言简意赅。所以她写了两份,一份录入卷宗用,另外一份作为协助破案的记录则更为详细,包括狭道中的泥质、湿润程度,空气情况,光线情况等等都要详细阐述。

其实,比起脚印更让崔凝在意的是在狭道里发现的神秘红色粉末。

道家有一脉专门研究丹方药剂,可以说,精于此道的丹术道士比普通大夫更懂药石。崔凝的师门中也有人钻研此道,所以她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有些了解。

其中朱砂就是丹方中常用的一味药石。

不过崔凝确定这种红色粉末并不是朱砂,也不是丹方里常见的其他红色药石。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