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547)

圣上的做法,是囚禁但也算是一种保护,如今陈元自己选择出来,那当真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魏潜明白她的忧虑,其实还有一点或许崔凝并不清楚。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大力扶持佛教,上行下效,举国皆信佛,处处都是新建的佛寺,道家正统都已逐渐没落。

袁天罡李淳风早已仙逝,如今道门青黄不接,很难寻出这般人物了,就算有一些高人也隐于山野,上头不喜,下面的人也不愿传出盛名。

如今除了已被害的悬宿先生,陈元是已知方术士中最靠谱的一个。

“罢了,人各有命。”崔凝叹了一声,又问,“五哥晚上出去查了何事?”

魏潜道,“我分别查了青玉枝、宜安公主府和公主别苑的建造工匠。公主府原宅是工部修建,我拿到了图纸,但她曾私下改造过,可能会有很大变动。至于青玉枝和别苑的工匠,已经查到一些眉目,具体情况还要等等消息。”

别苑与青玉枝的构造太像了。这种像,并非布局,而是指密室机关建造的方法。

民间能工巧匠很多,但是能把机关巧妙融入整体布局的本事并不是很常见。

“魏大人!”

易君拿着几封信如匆匆而来,“于县来信!”

魏潜接过信,疾步进屋,顾不得身上雪花,直接坐到灯下拆信。

魏潜一开始主要是想调查三十年前“鬼土”一事,只是顺带查一查楼氏,没想到抓到柳鹑之后,发现楼家似乎牵涉极深,他先前派出去的人倒是没白费,如今也传来了消息。

当年于县出现大片鬼土,地方官员觉得不祥,欲瞒下此事,百姓走投无路集结数千人上京状告,被府兵拦下,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持械互殴。

事情闹得这么大,当地官员未能如愿瞒过,但他们在上报时做了手脚,隐瞒了事情的严重性。

那场冲突中,死亡人数达上百人,其余百姓遭到暴力镇压,反抗者皆被捉去矿场以犯人身份做苦力,九死一生,有去无回。

第365章 偷土

官府为防止上面有人来查,于是分批将这些乖顺百姓迁到别处。监察使只好先从矿场着手,然而矿场苦力耗损严重,几乎每天都在死人,三十年前进去的人几乎都死干净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寻到一个知情者。

那知情者十七岁被抓进矿场,如今已经快五十,在一日日的磋磨中早已麻木绝望,就连听见监察司要替他们翻案都已无动于衷了。

好不容易撬开口,他却对当年的事情所知寥寥,但幸好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监察使顺着线索寻到了当时的村民,从村民口中得知,当时他们半路被堵,藏身于林子中,府兵围在林外,双方僵持不下,而一个车队就在此时从旁边的道路上经过。

他们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当时僵持两个多时辰只有一队车马路过,而这队人不知道为何突然在路边停下,之后下来个带着女娃的妇人,还有一名年轻文士。

当时三方相距极近。

监察使又从当年参与围堵的府兵那里得知,他们眼见妇人带着孩子往林子这边走,怕这行人发现情况跑出去乱说,遂准备主动过来表明身份,告知他们正在乔装抓捕通缉犯。

然而坏就坏在,当时官府为了尽量缩小影响,有一大半府兵都扮做普通百姓!

车队护卫瞧见一帮衣着普通的青壮年手持利刃,还以为是遭遇劫匪,立刻提刀冲上前护着主人返回车上。

车队人虽不多,但车马不少,跑动起来动静极大,藏在林子里的百姓发现似乎有人与府兵交手,立刻趁机冲了出来。

三方冲到一起,百姓与府兵加起来有两千余人,声势浩大,场面混乱至极,小小车队便如那飓风中的茅屋,瞬间被冲散。

听知情者的描述,几乎可以确定这队人就是悬宿先生一行。

他似乎是与妻女同乘一辆车,至于为何会在暴乱中失散,一时不得而知。

魏潜看完第一封信,递到崔凝和易君如面前,拆开了第二封。

这封信来自另外一名监察佐使,内容很比上面一封简单许多。

当初于县参与械斗的家族全部都被迁走,后来很长一段这里都荒着,直到十五年前,官府才着手陆续迁人过来。

现在于县百姓全部都是新居民。

这名监察佐使到了于县,先勘察了土壤情况,确定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恢复正常,只有于县北边最靠近湖泊的山体土壤还是红色。

监察佐使在山中探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座山体部分被人为掏空,他埋伏在附近守株待兔,果然抓到一个行迹鬼祟之人。

旁人都觉得红土不祥,恨不能离得远远的,此人却趁夜跑去偷土!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