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615)

崔道郁也笑,“确实不妥。万一日后那魏五郎欺负我女儿,我都不好上门去打人。”

“那现在呢?”凌氏问。

崔道郁隐隐有了一些想法,“我想辞官去洛阳自己建学舍,收些寒门学子……”

崔道郁性子不大适合做官,退到官学做山长倒是不错,可惜注定不会有什么建树。书院的环境简单,是因为这些人还没有面临最直接的利益纷争罢了,其实里头有些真才实学的学子大都属于不同派系,他白担个师长的名头,有个面子情,将来这些关系无法真正的为他所用。自己建书院就不一样了……

天下学子都向往士族族学,崔道郁出身崔氏,本身亦声名在外,并不愁生源。

崔道郁只是不适应官场,却并非真是个蠢人,他很清楚圣上忌惮世家,若是崔氏子弟大张旗鼓的办私学必定会遭到猜忌,但唯他、唯有现在这个时机,或许可行。

崔道郁在朝堂上的不思进取、不懂变通简直深入人心,就连圣上提起他都免不了惋惜一句“才华横溢,心性澄明,奈何胸无大志”。

人家逆流而上,他则顺流而下,一退再退。像他这么个眷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废物”,不想与家人分离,于是辞官开馆,再正常不过了。

崔道郁思忖道,“此事还需同父亲再商议。”

凌氏闻言突然坐直身子,盯着他双眼放光,“你是想建个书院?!”

若是弄几间屋舍收几个学生,哪里需要如此慎重。

崔道郁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就、就是有点想法。”

“这想法极好!”凌氏本已经接受了自己夫君与世无争,不料人到中年还能生出这种雄心壮志,她如何能不激动,于是压抑住巨大的欣喜,柔声细语地煽动,“你虽不喜与人争,但才学有目共睹,教书自是不在话下。若是将来能著书立说、桃李满天下,也不比在朝上身居高位差,若是努力钻研,说不定还能流芳百世呢!”

这番话直是说进了崔道郁心坎里,但凡是个有才之人,便不会真的甘心平庸,崔道郁不争是因为厌倦纷争也不擅长交际,若能凭一身所学施展抱负,想想都热血沸腾。

以往崔道郁不是没有生出这种心思,但朝堂之上寒门与世家,一向泾渭分明。

近几年世家子弟打着支持科举的名头纷纷下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家就此向低头。恰恰相反,这场皇权与门阀世家的博弈,已从暗斗到明争。

圣上起初大力推行科举,一众世家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朝中权柄尚在世家手中,推举的路子才是真正的进官之途,那些寒门子弟即使高中,也得乖乖接受安排,但是许多年过去,世家察觉到站在朝堂上的寒门官员越来越多,这才猛然惊醒。

于是世家改变策略,令自家子弟参与科举,挤占名次。

世家千百年的底蕴,能获得的资源远非寒门可以想象,这么做的效果极为显著,本是为了寒门入仕才推行的科举制度,这几年的榜几乎都被世家大族霸占。

多次交锋看起来是世家占了上风,然而圣上半点不着急,因为她的目的已经达成一半。

所有人都明白,一切并不会到此终止,世家当中打前锋的大都是新兴或是衰落的家族,真正大权在握的世家并没有参与,直到这一次崔氏支持崔况下场科举。

第418章 鱼上岸

其中有什么机锋,崔道郁看不懂,只知道这之后圣上下旨准许开办私学。

此“私学”非彼私学。

其实民间一直允许开设蒙学,亦准许收弟子,也算是私学的一种,但几乎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而那种“家庭作坊”式的私学,仍然走举荐路子,不过是门阀士族发展势力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而从今以后,私办大型学院也会被纳入官方人才选拔,这一政令,实际上是将皇权与门阀的斗争,转为皇权、门阀、与寒门布衣之争,而寒门布衣壮大之时,便是皇权退出斗争之日。

皇权至上,毕竟有天然的优势。

如今世家也在拉拢寒门,与崔道郁同样想法的并不在少数,且早有人在众人尚在观望之时已然行动起来了。

“谢子清!”

谢飏下马车刚刚站定,便被几个华服少年拦住去路。

“听说你要开办书院招收寒门学子,可是真事?!”一人怒目质问。

以往谢飏看似被家族所困,一切皆由旁人操纵,如今在旁人眼里,他这是腻味了家中急功近利,索性不再为官,因此多数人都是同情他的。

这几个少年所说,正是前几日饯别宴上他随口提起之事。

谢飏颌首,“是。”

听他痛快承认,几人愈发愤怒,“你身为谢家嫡脉竟然背叛世家!”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