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720)

与此同时,有几匹快马疾驰出城。

“大人,家里来信。”崔平香道。

崔凝搁笔,接过信快速看过一遍。

被抓的那几个人,除了卢旭是出自范阳卢氏旁支外,其他皆是出身寒门和落魄士族,门阀世家瞬间便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寒门官员落马,他们自然喜闻乐见,并且蠢蠢欲动想要添一把火,就连一向稳如泰山的崔玄碧都有点按捺不住了。

崔凝并不认同符危的观念,但也并非没有任何触动。寒门出贵子难,是因为门阀士族对知识和权利的垄断,她能共情寒门,然而倘若她只是崔家待字闺中的小娘子,再多的共情也不过是居高临下轻飘飘的怜悯罢了,寒门不需要,说不定还会唾一句假惺惺。

唯有手握权利,她的看法才有分量!

崔凝很清楚自己能有今日有九成靠家族,她不会否定自己的付出,可这天底下努力的人那么多,监察司难道非她不可?一个典书而已,许多人都能胜任。

还有圣上说的女子为官之道,她也很想试试。

她知道,若要争夺清河崔氏的势力人脉,她就必须是一个对家族有用之人,现在,将来,没有掌握话语权之前,也都必须以家族的意志为方向。

想到此处,崔凝抽出一张纸,提笔写了几个字塞进信封,“送给我祖父吧。”

人太容易在追权逐利中迷失,崔凝垂眸看着手中的笔杆,在纸上缓缓写下一句“知止则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知道适可而止,吐故更新,始终能够把握好“度”,才能在欲望中保持自我,不断成长。

这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崔凝把它写下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变成符危。

一天过去,监察司的监牢里人满为患。

至此,符九丘证据名单里有人四人落网。这几人被分开关押,他们还不知道究竟为何会暴露,所以正是引导互相揭发的好时机。

这次被捕主要疑犯正好分别由四个监察处主官亲自审问,但由于四处监察佐令暂时空缺,魏潜又要同监察令一起审问符危和符远,因此分到监察四处的这名疑犯,便由崔凝和易君如共同审问。

他们分到的是四名疑犯中官职最低的一个,也是其中唯一一名文官。

狱卒压着一名干瘦老叟进来,解开脖子上的枷锁,将其扣到胡椅上。

崔凝问,“姓名?年龄?”

那人垂眸不语。

易君如轻咳一声,打破寂静,“乌大人,您看您如今有凳坐,我们问话也都和和气气、客客气气,问的又不是什么难答的问题,如此抵抗没必要吧?”

静了许久,老叟抬眼看向二人,声音干涩,“乌敬贤,四十四。”

崔凝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继续问,“官职。”

“兵部员外郎。”

崔凝道,“经符家指认,你曾经在二十年前东硖石谷之战期间通敌,可有此事?”

她故意模糊了说法,符九丘也是符家,并没有说谎,至于对方理解成谁,那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乌敬贤胡须颤抖,“胡说!纯属污蔑!”

崔凝没有多言,将手底压的一张纸递给旁边的黄格,让他捧到乌敬贤眼前。

乌敬贤原是不以为意,然而一看之下,鬓边瞬间冒出冷汗,他手指微动,蠢蠢欲动想要夺过那张纸毁掉,却终究是忍住了,他很快恢复冷静,立刻反过来质问,“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假的!你们想栽赃嫁祸!”

崔凝神情漠然,“真的假的你都跑不了,劝你老实招认,自己免受皮肉之苦,多想想你那一大家子,还有尚在襁褓的小孙儿!”

乌敬贤浑身颤抖,咬牙切齿道,“伱们还想屈打成招?!”

易君如打圆场,“哎呀,乌大人冷静啊!您想想,您好歹也是堂堂六部官员,我们监察司怎么可能无凭无据直接冲进家里拿人?这是符家为我们提供的证据之一,您所看到的确实是仿制版,真正的证据今早已经被呈至御案。”

乌敬贤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没有做过!全都是诬陷!”

崔凝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问道,“前天晚上子时之后,你在哪里?”

乌敬贤脸色惨白,仍然嘴硬,“自然是在家中睡觉。”

崔凝冷笑,“你不会以为,监察司拿到证据之后会不派人监视你吧?你这几日的动向,我们一清二楚,劝你在继续狡辩之前想清楚后果,想清楚别人会不会为了你牺牲自己!”

乌敬贤有点坚持,但不多,他对其他几个人根本没有丝毫信任,是以崔凝一提起便再也嘴硬不起来了。

他已经算是四个人里面情绪相对稳定的,能效仿符危由武转文,在兵部混的还不错,多少是有些脑子。其他人里面,还有的一看见监察司亮出的证据,立即绷不住夺过来毁掉,这一举动直接进一步坐实罪名,后续反应过来再多狡辩都是徒劳。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