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756)

崔凝打了个哈欠,“懂了,母亲安心。”

安心?凌氏更悬心了!

哪有小娘子听懂这档子事,居然会是这个表情?

凌氏宁愿她没有懂,倘若懂了还是这反应……以后该不会对这方面毫不感兴趣吧?但是该讲不该讲的都讲的清清楚楚,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凌氏带着满心忧虑翻来覆去,到了成亲这日,眼下已经一片青黑。

亲迎这日,崔凝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慢悠悠的开始沐浴。

婚礼仪式在黄昏之时,时间尚早,青心青禄伺候崔凝换上崭新中衣,擦干头发,退到一侧,由两位妆娘开始梳妆。

崔凝的眉毛不是细细弯弯那种,现在都流行把眉剃掉,但妆娘并没有强行修改,只是刮掉杂毛,顺着眉型画了一双羽玉眉,眉毛上边缘平直,下边缘上扬,从眉峰向后拉长,看上去有一种清冷疏离感,却又在眼尾处扫了大片胭脂,犹如桃花花瓣晕开,将冷与艳结合的恰到好处。

梳头用了很长时间,两个妆娘一点一点将发髻盘起,中间还要垫上假髻,待差不多梳好,已申时中。

待妆发完成后,她暂时只穿上外衣,那些繁重的发冠和礼衣暂时还没有上身。

崔道郁、凌氏、道衍进来与她话别,殷殷嘱咐。

凌氏别开脸按掉眼角的湿意,待平复情绪,一转眼见丈夫哭的不能自已,泪水沾襟,胸口已然湿了一小片,女儿正笑嘻嘻的拍着他的后背安慰。

在一旁原想劝着点新娘子不要哭花妆容的妆娘一时语塞,就……没见过这种。

崔净抱着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进来,他一见到崔凝便叫,“姨姨。”

“珺珺。”崔凝惊讶极了,握住他肉肉的小手,“他没见过我,怎会认出我是谁?”

崔净半个月前才到洛阳,小孩子长途跋涉过于辛苦,便在家休息不曾带出来见人,直到今日崔凝才是第一次见到。

崔净哭笑不得,“这臭小子,也不知道随了谁,见到美人就会喊姨姨。”

小孩乐的眯起眼睛,“香香。”

童言稚语引得众人发笑,崔道郁趁人不注意悄悄抹干眼泪。

“郎君,娘子,前头来亲迎了。”有女使跑来通报。

“我们先出去了,快继续装扮吧。”凌氏道。

妆娘手脚麻利的给崔凝戴上钗冠,在唇两侧点上妆靥,补了点唇。

侍女执礼衣替她换上。

这两年崔凝长高了很多,却没有长多少肉,所以她的钗钿礼衣进行了一些细节调整,使得一层层宽大的礼衣叠加穿在纤细的身上,庄重之余还显出几分飘逸。

二门外,崔况正带着一群崔氏族兄手拿棍棒准备拦门。

这是婚礼习俗,意为挽留新娘,阻止新郎把人抢走。虽然只是一个形式,并不会真弄成械斗,把人打伤,但魏潜免不了要挨几下。

“来了来了!”崔况见到魏潜,振臂一呼,“族兄们,上!”

清河崔氏枝繁叶茂,还只是在近京的嫡枝年轻郎君就有几十,一群人拿着棍棒黑压压的冲过来,当真把来迎亲的人吓了一跳。

“五哥,这阵仗,只请咱们一顿酒不行吧!”

魏潜道,“半个月。”

年轻郎君把胸脯拍的砰砰响,“为兄弟两肋……嗷!”

话还没说完,雨点似的棍棒就落了下来。

能选出来送嫁的崔氏子弟都极有分寸,与迎请队伍闹做一团,魏潜却连发丝都没有乱,只是这场面让围观的人心有余悸,“娶大家族的娘子当真不容易。”

众人当然知道不是真打真拦,但若是日后对人家姑奶奶不好,这棍棒可就成真了。

这还只是开始,若说郎君们拦门,只是瞎闹腾,那女眷“下婿”可就是真招呼到魏潜身上了!

女眷手持戒尺、棍棒、鸡毛掸子一下一下打过去,警告新郎不许对新娘不好。下手同样不重,但打多了终归会疼,魏潜眉头都没皱一下,待一众女眷打完,理好衣襟,作揖行礼,保证日后好生相待。

屋内,崔凝已经梳妆完毕,隐约听见外面动静,好奇的扒在门缝往外瞅,兴奋问道,“外头怎么了?”

像是恨不能亲自出去瞧瞧似的。

青心无奈道,“是郎君们和姑太太们在拦门下婿,听动静应该是要到门口了。”

话音方落,便听见有人来报,“娘子,人已经在二门催妆了。”

紧接着,一首首催妆诗通过侍女传进来。

“新妇子,催出来!”

在伴郎哄闹声中,崔凝后知后觉的紧张起来,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越听越觉得眼前一切像做梦似的。

也不知听了几首诗,又是谁将一把扇子塞进她手里,在侍女忙忙碌碌的整理衣裙之后,她恍恍惚惚的抬起扇子遮住面。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