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白鹭起【古代探案】(207)

作者:红摇 阅读记录

霍槐如醍醐灌顶:“老祖宗英明!”

窦文走近霍槐,俯视着他,面色变得森冷:“不过,槐儿啊,你最近是怎么了?好像打不起精神啊。你跟着咱家最久,该知道拖咱家后腿的人,都是什么下场!”

霍槐噤若寒蝉:“儿子知错了!”

窦文忽想起什么似的:“对了,二十年前鬼道乌涧来建凡心阁时,曾赠我一瓶独家秘制的珍品,叫作百转锥,只有这么小的一小瓶。”

窦文拿手指比出两寸的长度,赞叹道:“乌涧说过,只需在人身上滴一滴,药力入体,像软锥随血流钻遍全身,直至钻心,足足能痒痛三日,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鬼道乌涧已然仙逝,这瓶百转锥已是绝世珍品啊!想来,能令你打起些精神。”

霍槐神色一呆,猛地叩起头来:“老祖宗,儿子不敢了!老祖宗饶儿子这一次!”

窦文不理会他,只端起茶抿了一口。

两名亲卫不知从何处冒出来,抓住霍槐朝外拖去,霍槐只惊叫了一声,便被捂嘴堵了回去。

窦文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口,体贴地嘱咐:“小子们,记得把槐儿的手绑一下,若他挠破皮肉留下疤痕,咱家会心疼死。”

亲卫应着,拖着人在积雪上划出一道深痕,偌大的宅院很快恢复静谧。

第162章 乌纱帽要掉

大理寺官衙内。易迁看着方小杞呈上来的“杀人陈情书”,末尾处四人的联名签字晃晃地刺眼。

易迁头痛不已,眉头皱得夹死蚊子:“本官知道了,放这儿吧。”

方小杞狐疑地看着他:“易大人,有了这份证据,可以给陈节翻案了吧?也能证明沈大人杀死的是四名凶犯,不该再追究他的罪责了吧?”

易迁伸手就想拍桌子。

旁边椅上,传来常镛一声咳嗽。

易迁的手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苦口婆心:“方小杞,你一个小小官差,操心的可够多的!沈大人是何等身份,有长公主在,那点小事自然不会让他落罪责,免职什么的,不过是意思意思,几天就过去了,轮得到你操心?”

椅子那边传来常镛的声音。他一边擦着弓,一边说:“这老夫就不爱听了。怎么就轮不到小杞操心了?”

易迁看着那张巨大的弓,咽了咽唾沫,苦着脸道:“常将军,方小杞不过是云洲的部下……”

“非也。”常镛抬起浓眉,“小杞可是河儿的……”

他顿了一下,想了想措辞:“是河儿长辈的故交之女,当然有资格关心河儿的事。”

易迁大惊,顿时对方小杞刮目相看,赶忙请教:“方小杞,令长辈不知是长公主这边,还是沈尚书这边的故交?”

方小杞如果顺水推舟含糊应承,易迁说不定会办事办得痛快些。

但她如果借这份顺水,又替沈星河膈应的慌。干脆牙一咬,道:“都不是,家慈与沈大人的生母是至交好友。”

“生……生母?”易迁眼前一黑。

沈星河的身世,民间闲人可以议论,官场中人万万不敢谈及,否则就是触长公主的逆鳞。而他大理寺,胆大包天,竟把沈书允姘头的密友的女儿招进来当差役!

完了,他的仕途完了!

易途扶了扶岌岌可危的乌纱帽,缓一口气,指节敲着摊在桌上的陈情书:“我说……方小杞,陈节是你什么人?与你有关系吗?你何必总急着给他翻案?”

方小杞睁大了眼睛:“我是个官差,此处是衙门,大人您是大理寺卿!错案就该纠正,这有什么不对的?”

“还有什么不对的……幼稚!天真!”他气得胡须颤抖,“这案子是哪里办的?刑部!刑部的最高长官是谁?是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是谁?是沈云洲的亲爹!这份陈情书一递上去,陈节案就是冤假错案,最后责任落在谁头上?沈尚书头上啊!”

易迁声音一高,嗓子劈岔,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顺气儿,指关节敲着桌面:“方小杞,你不是操心沈大人吗?最后办到他爹的头上去了,沈大人能乐意吗?”

常镛又插话了:“这事老夫可以替河儿回答:他可太乐意了。”

易迁愁云罩顶,朝常镛作揖:“常老将军,这是我们大理寺的公务,您老不如去后边歇歇?”

常镛把一支利箭搭上弓弦,对着屋梁瞄准头: “老夫身体好着呢,不用歇。”他手臂用力,百斤大弓被拉弯,发出令人胆寒的咯吱声。

易迁面露畏惧:“将军啊,别在屋里玩弓啊,这房梁可经不住您一箭啊!”

方小杞一直低头不语。突然上前一步,把易迁面前的陈情书拿回手中,转身朝门口走去。

易迁一怔:“站住!你去哪?”

上一篇:善男恶女 下一篇:和离后养崽日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