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16)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感慨之时,正不知如何接话的时候,她轻轻将托盘放在桌上,里面摆着一盘一碗,盘子中是一张圆形的薄饼,并且已经用刀分成了六角,淡黄的颜色,上面还有点点的翠绿。

“请长孙殿下品尝。”她有几分忐忑,也许是于礼不合,但是她还是把筷子递给了他。

瞻基并未迟疑,他接过筷子,夹起一小块薄饼,放在口中,慢慢品味。

“猜猜是什么做的?”她眨着眼睛问道。

“有蛋香、又清脆爽口,是加了青菜的鸡蛋饼?”瞻基想了想才答道。

“对了一半!”若微有些小小的得意:“就是刚刚殿下看到的白布中包着的豆渣。”

“豆渣?”惊呼的声音不是出自朱瞻基的口中,而是身后不知所哪儿冒出来,正一脸垂涎的胖胖的二皇孙:“你给我皇兄吃这个?”

“嗯,这可是好东西!”若微笑意连连:“豆渣也是豆子的精华,加点面粉,鸡蛋,用少量的水和成糊状,再加上新鲜的青菜煎成薄饼,出锅前撒上一点儿盐和胡椒粉,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朱瞻基笑而不语,瞻墉看了看,眼睛一转,随即下手从盘中拿起一角塞进口里就嚼,一边嚼一边说:“也没什么好的呀,不如肉饼过瘾。”

而此时若微又托起青花瓷碗,朱瞻基接过来,小口饮着:“这就是你刚刚磨出来的?”

“正是,叫豆浆!”若微笑颜如花。

看得瞻墉有些痴痴的,连连问道:“还有没有,给我也盛一碗!”

“不给喝,一会儿二皇孙喝完了,肯定又要说,不如肉汤好喝,还是免了吧!”若微刻意逗着朱瞻墉。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瞻墉来的次数比瞻基要多多了,所以两人早已经混熟,开起玩笑来丝毫不见生僻。

“若微,你干吗给我皇兄喝这个?”瞻墉没有喝到豆浆始终有些遗憾。

若微叹了口气:“可惜这儿东西不全,要不然,我就做些豆腐,给你们包个豆腐汤饺!”

“豆腐汤饺?”瞻墉大叫:“豆腐难吃死了,还要包成饺子?”

“别人包不得,我却包得,就是用豆腐做皮,包成饺子!”若微脸上的笑意渐渐收了,目光对上朱瞻基:“殿下一定知道,豆腐是汉时淮安王刘安首创的,小小的豆腐,却是最贫贱的美餐,人都说豆腐易碎,但是只要有心,豆腐也可以做成皮,包着馅,成为一道佳肴!殿下信吗?”

朱瞻基面色微变,直愣愣地盯着若微,见她两只漂亮的大眼睛忽闪个不停,稚气逼人,聪慧可爱的模样,让人心中微颤,过了半晌,他才郑重地点了点头。

“你们两个看来看去,看什么呢?”瞻墉凑上前,看了看瞻基,又看了看若微,很是糊涂。

“好了,瞻墉,我们也该回去了!”瞻基看了一眼若微:“明儿,我再来看你。”

若微仿佛有些意外,怔怔的忘了对答,直到瞻基拉着瞻墉出了房门,走出小院,才缓过神来。

湘汀看在眼里,心中暗喜,外人都道皇长孙知书达礼,小小年纪就文武兼备,深得皇上的宠爱,在大臣中也有很好的声名。只是在东宫近前侍奉的人都知道,这位皇长孙人小心大,平日里虽然对谁都态度和善,但却最是张驰有度,不亲不近。

想不到,若微姑娘刚刚进宫没几天,不仅跟二皇孙混成了可以没大没小胡乱嬉戏的玩伴,更让皇长孙对她青睐有加,这真是个好的开始,想到此,湘汀的心里也豁然开朗起来。

而朱瞻基与瞻墉回到颐和轩,就一头扎进四知堂里,翻箱倒柜地找东西。

内侍小善子连忙上前侍候,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要找什么?奴才帮您找?”

“找那个玉兔镇纸!”朱瞻基头也未回,依旧在书隔、箱笼里翻着。

“奴才帮您找!”小善子想了想,走到窗根底下的红木绞丝纹卷头案边上,打开那个靠墙而立的两层对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小锦盒。

打开一看,立即喊道:“殿下,在这儿呢!”

朱瞻基立即停了手,走过来拿在手里,细细端详,这款玉兔镇纸,是用西域碧玉籽雕制而成,玉质油嫩光洁,滋润度极好。

小巧可爱的玉兔趴在用黄玉雕成的一叶大树叶上,上边是碧玉精雕而成的玉兔,下面是油嫩的玉叶,相互映衬,更显得滋润光洁。

“皇兄,这会子急哈哈地找这个做什么?”瞻墉凑过来刚要伸手去摸,瞻基却抢先放回盒中,吩咐小善子道:“去给若微姑娘送过去!”

小善子显然愣了一下,然后立即接了过来:“是!”

接着就训练有素地匆匆退下了。

“我说皇兄这样急哈哈的找这个,原来是要送给她?”瞻墉笑了:“只是为什么要送这个呢?还不如送个耳环、钗子实惠。”

瞻基淡淡一笑,坐在书案前,一边研磨,一边说道:“刚刚在她房里,看她拿胭脂盒当镇纸,恐是身边没有,所以才想着给她送过去!”

“哦,那也用不着送这个呀,这还是皇祖母给你的呢,哥哥就是属兔的,这不把自己送给人家了吗?”瞻墉晃着脑袋,嗡声嗡气的。

瞻基瞥了他一眼,没有应答,只是提起笔,蘸了墨汁,展开贡纸,在上面挥笔而就。

瞻墉凑过来一看。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什么意思?”瞻墉感觉今日的皇兄,分明有些怪怪的。

就在此时,小善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起来,怀里还抱着一个大布包。

“回殿下,这是若微姑娘送的回礼!”

“什么好东西,快打开看看!”瞻墉立即嚷道。

小善子把东西放在桌上,扯下外面包着的布。

“啊?石磨?”瞻墉愣了,嘴张的大大的。

而瞻基则笑了。

“这丫头,可是疯了吗?给你送这个?什么意思?”瞻墉道。

“这有何不好,这一方质朴的小石磨磨出的是原汁原味的豆浆,还可以让自己保持闲适的心情,这礼物,甚好!”瞻基心中十分激荡,原来被人了解,能够引起共鸣,所谓的知音,就是这样妙不可言的感觉。

豆腐,是汉时淮安王刘安发明的,身为皇叔的刘安遣人来京城向年少的汉武帝敬献豆腐,并以此试探汉武帝削藩之心,年少的君主与手握重兵、居一隅厉兵秣马的皇叔,他们之间的较量,仿佛与今日或者明日,自己与汉王对奕的情境一样。聪慧的若微,体贴的若微,用这方小小的石磨,分明就是在提醒着自己,鼓励着自己。

瞻基心中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充斥着,他第一次感觉,身处宫闱,身为皇家子孙,居然也有了一些乐趣。

第二卷 芙蓉新落钟山春 第十一章 太子

一晃儿,若微在宫中已然住了月余,每日除了晨起至东宫太子妃处请安问好,就是到城曲堂中陪着咸宁公主说说笑笑,再有就是偶尔和皇长孙朱瞻基赋诗闲聊,不觉间时间过得很快。

这一日,阳光正好,若微与瞻基相约在太液池边玩耍,若微早早的到了,远远的看到湖边空无一人,心想瞻基别是被什么事情绊住,来不了了,便一个人在草地上懒懒地走着,看着低垂的杨柳心中一动,一时兴起折下几枝嫩柳,坐在湖边大石上编起花篮来。

不多时,听到有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若微以为是瞻基来了,于是悄悄藏身于花丛之后。

“你们下去吧!”一个微弱的声音缓缓说道。

“是!”内侍特有的声音,随即是细碎的脚步声由近及远。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那个微弱的声音又起,只念了这一句,就暗自叹息连连。

若微听了,不由心中难过,探头一望,吃了一惊,“咦”的一声喊了出来,那人一身玄色的袍子裹在身上,正倚在一张硕大的躺椅上,那虚弱的神态与其肥胖的身材形成巨大的落差,那没落失意的眼神儿更深深触动了若微,此时她的一声轻哼,引来那人的转头侧目,四目相对,皆微微诧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