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221)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娘娘,你看!”顺着司音手指的方向,看到不远处一艘商船正疾速向她们驶来。

“我们有救了!”

当积水深及腰部的时候,商船靠近了她们。

正当大家踌躇着该如何攀至对方船上的时候,从空中抛出一条带着铁勾的绳索不偏不倚正好勾在沉船的船帮上。

就这样,她们得以逃生。

惊魂未定的上了对方的船,然而还未及喘息片刻,看到商船的主人,若微不由又是一惊。

这是一位三旬左右的女子,身上只穿了件淡绿色的绸衣,头上也没有珠环钗饰仅以一支玉簪将满头云雾松松地挽了一个流云髻,素面朝天不施半点儿脂粉,然而即使如此也难掩她秀美绝俗的容颜。

若微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正想开口相询,但是她却轻盈一笑抢先说道:“同为路人出手相救不必相谢。”

于是纵然若微有千般疑惑也必须悉数咽下,随后那女子手下的侍女仆人便将她们这些人一一安置。

事发如此突然如同惊天浩劫一般,官船上的仆役与船员折损大半,得以生存的部分官员与护卫们都精疲力竭很快下去各自休息。

可是若微根本无法入眠,午夜惊梦的一场大火来得蹊跷极了,可是手法又是那般的熟悉。稍加思忖便不难得知,有谁想置自己和锦馨于死地,又是谁不想让自己平安回到京城。

只是瞻基难道不会预见今日的情形吗?

是派了锦衣卫来接,更指派了自己的兄长继宗随行护卫。每餐也皆有银针相验,可说得上是小心翼翼了。可是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明目张胆的让官船失火,而自己的房门又被反锁,那么这船上的人,船工、侍卫、奴婢以及礼部的官员,这些人当中竟有她的人?难道她的关系已经渗入朝中了吗?

一想到此,若微便不寒而栗,后宫的内战争果然不是孤立的,那么朝中暗助她的势力又来自哪里?

若微心绪难宁,耳畔忽地响起一阵轻缈的笛音,于是披衣起身推开房门,寻着若有若无的笛音,若微悄悄走到船主的舱外。

“进来吧!”这门竟然自里面打开。

进了舱门才发现这间居室与许彬画舫上的格局摆设一般无二。

“坐吧!”那女子将若微让到罗汉床上,又亲自斟了热茶递到她手里。

直到此时若微一直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喝了半杯茶略为定了定神终于开口问道:“羽娘姐姐怎知妹妹有难?又怎会来得如此及时?”

羽娘笑了,她虽然长年在秦淮河上的风尘之地斡旋却并无半点妖媚风尘之态,明眸里闪烁的光华总这样清澈,她端起桌上的茶盏浅浅品了一口,又拈起果盒里的一片梨干放在嘴里细细嚼着,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妹妹如此聪慧何必还要问我?”

“聪慧?”若微唯有苦笑无言以对。

“好了,不逗你了!”羽娘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公子料到妹妹此番回京路上定是不会太平,所以特命姐姐我沿路相随,只是你们这官船架子大得很,寻常的船只都不得靠近,无奈只好远远跟着。”

“许彬?”若微面上微窘,“他又怎么会料到这突来的祸事?”

羽娘秀眉高挑,面上神色颇有些不以为然:“这世上哪有我家公子料不到的事情?妹妹想不到只因为身在此山中。妹妹只要想想,谁最不希望妹妹回京,就不难明白了。”

若微怔怔地盯着面前的茶水,那浅浅的淡绿色的影子幽静中透着诡异,她以手托腮喃喃低语:“人还未回宫就无端被卷入风波之中,这回了宫又会怎样?她也太过了,难道非要至我们于死地不成?”

“妹妹做何打算?”羽娘目露寒光,看着若微不由有些气恼,为了她这些年公子是费尽了心机,处处替她周全又为她暗中化解了多少麻烦?可是她总是这样一副风淡云清毫无作为的样子,心里真是有些怒其不争。

“打算?”若微摇了摇头,“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如今事态进退两难,由不得我。”

“谁说的?”羽娘轻哼一声,从桌几下面拿出一册书递给若微。

“这是什么?”若微目光一扫更是如坠云端不明就里。

“这是公子让我转送给妹妹的。是唐朝则天武后的《女训》。”羽娘看到若微眼神儿恍惚仿佛依旧不得要领,于是索性直言道,“当初则天皇后从感业寺被皇上接入宫中,在册妃之前遭皇后嫉恨,皇后多次陷害欲将其除之后快。这处境与今日妹妹的境遇何其相似?妹妹可知则天皇后如何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

若微淡然一笑:“武后并无作为,而王皇后却咎由自取,竟然联合淑妃在宫内施巫术,犯了朝廷大忌……”

“非也!”羽娘冷笑道,“真正令皇上痛下定决心废后的正是小公主之死。”

此语一出,若微神色大变。野史传闻,王皇后去武则天的寝宫探望过小公主之后,小公主便蹊跷而亡,高宗皇帝李治听闻之后龙颜大怒,认定是王皇后因妒生恨谋杀了小公主因而下旨废后。后来民间渐有传言说小公主原本是武则天为了陷害皇后而亲手杀死的。

羽娘手执茶壶在她的杯中徐徐注入茶水:“妹妹也该好好想一想了,每次都是这样被动,怕是到头来,不仅是自己受苦,还要连累许多无辜之人。”

若微的目光重新投在那本《女训》上,许彬的意思她此时才真正明白。与其总是被动挨打倒不如奋起一击,也许还能争出一条出路。

第十七章 无雨晴空照

骄阳似火,整个皇宫里所有的主子都在睡午觉,乾清宫的东暖阁里也静悄悄的,大明天子朱瞻基坐在桌案前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汗水顺着他的面颊悄然滴落,眼前的冰镇酸梅汤早已被暑气熏得温吞吞的,而他却忘了喝。直到最后一本奏折批完,才稍稍松了口气,他微闭龙目以手撑头,一脸倦色、眉头深锁,仿佛心中积了许多难以决断的大事一样费尽思量。

侧立在旁的倩影悄悄走上前伸出一双玉手在他脖颈之处轻轻揉捏,绵绵小手柔弱无骨而力道却恰到好处。朱瞻基立时感觉轻松了不少,他睁开眼睛微微一笑:“何时来的,怎么朕都没有发现?”

“皇上日理万机,全神聚精于奏折之上哪里会看到月奴?”她嘟着小嘴一副娇憨可人的俏模样。

朱瞻基盯着她仔细打量,今日她穿了一身翠绿色的宫妆如同碧荷映水清新至极,细观她的容颜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熟悉,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心无旁骛地相信她,并把她带回宫。只是细揣之后仍不免暗存疑虑,于是说道:“返京路上太过匆忙,一直没来得及细问你的身世,如今得了空,你就跟朕说说。”

“皇上,永乐十八年腊月在北郊冰场,演武军士中的一个兵卒欺凌弱小,您与越郡王仗义相救,此事,您还记得吗?”月奴的手从朱瞻基的脖颈之处轻轻滑下,她的身子也如一片轻盈的飞絮飘落在地上。是的,她跪在他面前,把头轻放在他的膝上。

这个动作让朱瞻基陷入惊诧之中,是的,皇家子孙天之骄子,从小他身边就不乏投怀送抱主动示好的女子,只是不管她们或是娇媚、或是柔美,再或是火辣,他都可以严辞拒绝,他讨厌那些女人带着种种目的亲近或是盲目的崇拜与逢迎。因为他知道,她们献媚的是他的名号和身份。

所以他可以对她们置之不理,漠视或是干脆一把推开。然而对于面前这个如同草芥一般又身世不明的平民女子月奴,他突然觉得难以拒绝。

“您不记得了,是吗?”她笑了,仰起头,眼中闪烁着亮晶晶的莹光,是泪吗?朱瞻基疑惑了,如果是泪,为何她的唇是在笑,笑起来还有淡淡的酒窝。

“对于您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对于我,这个被您救过的孤女那就是生命的全部。”她含着笑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原本是含泪滴血的凄惨经历,然而她含笑讲来却像一个感人至深的传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