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223)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这?”朱瞻基稍稍一顿。

“回皇太后,晴儿只愿做个粗使宫女就足矣了。”晴儿抢先答道。

“皇上的意思呢?”张太后直视着朱瞻基。

朱瞻基看着晴儿,心中稍有不忍:“就让她先在这乾清宫里当差吧。”

张太后心中暗暗发紧,若当个宫女倒简单了,怕的就是封为嫔妃,而比这更可怕的就是封为女官留在皇上身边,张太后想了想又说道:“既如此就按规矩来吧,云汀!”

太后一声低唤,从外面应声入内的正是张太后身边的管事姑姑云汀,她深施一礼:“皇太后!”

“带晴儿下去,先着医女验身,然后至教习所由柳嬷嬷带着教规矩,两三个月后你看着行了再来回我。”张太后面沉如墨,淡然说道。

“是!”云汀垂首相应,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晴儿:“晴姑娘跟我来吧。”

晴儿冲着张太后行了礼,又冲着朱瞻基恭敬异常地跪拜之后才随着云汀向外走去。她紧攥着手里的帕子,眉头深锁,只是面上冷峻异常。微微垂首跟着云汀不紧不慢地走着,直到出了乾清宫门恍然听到身后有人唤她,回头一看竟是小善子。

“金公公有何吩咐?”晴儿知道小善子本家姓金名英,现在这个名字也是皇上给起的,只有皇上和皇太后叫得,别人对他还是得尊称一声金公公的。

“皇上请姑娘放心,万事有皇上为姑娘做主!”小善子低语一句立即转头退了回去。

云汀在边上听得不十分真切,而晴儿却明白了面上立时染红如火一般烧了起来。

“皇上,那个丫头留不得!”当侍立在侧的太监与宫女全部退下之后,东暖阁里只剩下母子二人的时候,皇太后张妍说话也少了许多顾忌。

“为何?”皇上的态度依旧恭敬,可是显然并不顺从。

“为何?就凭她是汉王府出来的这一条就不行。”皇太后张妍对于汉王是谈虎色变,自己的丈夫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这二十多年就是在汉王的虎视眈眈与阴谋构陷中如履薄冰一点儿一点儿熬过来的,有多少次险些被他从太子宝座上拉下来。这世上还有谁比自己更清楚汉王对于皇位的觊觎和威胁,他的野心与胆量让两代先皇深感忌惮,如今事情如此蹊跷,安知此女不是以诈降和苦肉计来取得瞻基的信任从而再图大位?一想到此,张太后便如坐针毡不寒而栗。

“她是汉王府出来的不错,可是她并没有与叔王同道,否则她用不着冒死相救。”朱瞻基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应付着。

他的态度显然激怒了张太后:“皇上怎么知道她没有与汉王同道?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十年磨一剑’,她此次相救也行正是为了取信于你另图不轨,在这背后也许正隐藏着一个天大更的阴谋。”

“朕蒙她所救,于路上又朝夕相处,她若想毒害于朕也并非难事,所以朕信她。”朱瞻基依旧淡然以对。

“好好好,她的事先放一放,刚刚母后也说了,先让她去学规矩,学好了以后先放在仁寿宫,母后好好调教调教她,确信无害之后再还给皇上也就是了。”张太后暗想,先把此人从皇上身边支开缓缓再说,今日她来找皇上要谈的正题远比这个要严重多了。

“母后就不必费心了。刚刚母后说着人带她去验身,朕正想跟母后说,她已非璞玉,这验身就免了吧!”朱瞻基端起桌上的玉霜冰凌露送到张太后手边。

“什么?”张太后大感意外。

“朕已经收了她,原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再面呈母后,没想到……”朱瞻基终究还是微微有些发窘。

张太后紧盯着朱瞻基,没有去接他递来的冰碗,看着身穿龙袍的儿子突然觉得很陌生。

朱瞻基微微一笑:“让母后失望了?”

张太后沉默片刻之后又换了一副神态,仿佛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一般,依旧和颜悦色说道:“她的事情先放一放,既是皇上喜欢又受了宠幸就该纳入后宫,只是如今皇后之位未定,自然也顾不上她了。你们小夫妻的事情,母后本不愿意管,原本就是该皇后来操持的事务,母后也是瞎操心。母后今儿过来还是想问问皇上打算何时立后?”

朱瞻基眼帘低垂,轻声答道:“这要看她何时迁出坤宁宫。”

“什么意思?”张太后凤目圆睁,“皇上为何执意要善祥迁宫?”

“朕也是为了她好。否则立后诏书一下,她自己也没脸住下去。到那个时候再搬恐怕对谁都不好。”朱瞻基的目光掠到不远处九龙屏风前面的龙案上,看到那最后一本奏折,立即心硬似铁。

张太后没有放过儿子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她强抑心中不快好言相劝道:“听皇上这话里的意思,莫非这皇后之位还要另立她人不成?”

朱瞻基从唇边浮起一丝笑容:“儿子的心意母后一向都知道,就请母后成全儿子吧!”

“糊涂!”张太后在桌几上重重一拍:“善祥是你皇爷爷和父皇钦定的元妃嫡妻,如果她不能当这个皇后,还有谁能当?”

朱瞻基没有回答。

“母后知道你念着跟若微的青梅之情,闺房之中你宠她爱她,平日里偏袒她,这些母后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可是善祥又没有半点儿失德之举,你若弃她而立若微,会让天下人说你无德无义的。”张太后疾言厉色显然是动了真气。

“没有失德之举?”朱瞻基轻哼一声站起身紧走几步,于龙案上拿起那本奏折放在炕桌之上,“请母后裁夺。”

张太后打开奏折一目十行,脸色已然是变了又变。

“这?”她不敢相信。

“心如蛇蝎,嫉贤妒能,陷害皇妃与皇女……她还没有失德之举吗?”朱瞻基眼中冷如寒箭,像是在问太后又像是在问自己。

张太后摇了摇头:“皇上,此事还要细查。若微回京的船在途中遇险,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像皇上回銮途中于水上和陆路双双遇袭,我们却不能严办汉王一样。没有真凭实据不能定罪更不能诏告天下以堵悠悠众口,况且……”

张太后咽下即将脱口而出的后半句话,她实在不相信那样贤良大度的儿媳胡善祥会做出买凶杀人、暗中设伏谋杀若微和郡主的事情。她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

“况且什么?”朱瞻基笑了,“母后常怪儿子偏袒若微,其实母后何尝不是偏袒善祥呢?”

“母后只偏袒理和义。若是你查出实证此事为善祥所为,到时候你要废、要杀,母后绝无二话。但是现在还请皇上早日下旨册善祥为后。”张太后站起身抖了抖凤袍,“坤宁宫是母后让善祥去住的,如果要搬也得母后点头,否则皇上就是让母后难堪,那仁寿宫母后也不敢再住下去了,就请皇上在皇祖的长陵边上为母后修一间小屋,以后的日子母后就在祖宗的陵寝前日夜忏悔请罪吧。”

“母后!”朱瞻基看着张太后挺直的背、高昂的头和那流光溢彩、点翠镶金的凤冠,突然觉得母子之间再没有什么要说的话了。

“恭送母后!”他揖首行礼。

夕阳西下,晚霞映天,紫禁城内的景致华美而迤逦。

“小善子,依你看哪个宫的景致最好?”朱瞻基坐在四人抬的小轿上从东六宫走到西六宫只想为若微找一处好居所,只是看过之后总觉得这十二座宫苑是各有各的好,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回皇上的话,若说是宽敞气派当属承乾宫;若以景致来论自然是储秀宫最佳;不过,要说是雅致安静就要数长乐宫、降雪轩了……可是这灿美堂、晚情轩也都各有特色,风景独好,还真是难以品评!”小善子擦了擦额上的汗水笑嘻嘻地说道,“万岁爷,这可不像是七年前在咱们皇太孙府里给微主子选居所那么容易了。这宫里好地方太多,可是微主子却只有一个,要住也只能住一处,咱又不能让微主子一个月换一处轮着住,所以万岁爷您金口玉言随便选哪一处都好,咱们娘娘肯定喜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