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274)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湘汀一次一次地端上热茶换下早已冷却的凉茶,一次一次为她端上热腾腾的饭菜,换下纹丝未动的上一餐膳食。除了默默垂泪,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只有尽量放轻步子,放缓动作,尽量让自己不发出一点儿声响,以免打扰了她和他在思绪中的神游相会。

当湘汀悄悄退到室外在角落里抹眼泪的时候,一声叹息将她惊扰,她猛地抬起头,坤宁宫总管太监阮浪引着大理寺卿许彬与锦衣卫指挥使孙继宗走了过来。

许彬依旧风度翩翩卓然不群,见到湘汀也是彬彬有礼。

孙继宗则快人快语开口问道:“湘汀姑娘,皇后娘娘精神如何?”

湘汀摇了摇头:“不吃不喝也不理人,前晌儿三位杨大人来过了,一起被挡了驾。午后,会昌伯孙大人和董夫人来了,也被拦在殿外。娘娘现在谁也不见。”

孙继宗望着许彬忧心忡忡道:“这可怎么好?多少大事等着娘娘的示下呢。现在可不是闭门哀伤的时候。”

许彬看着东暖阁那紧闭的房门,眉头微蹙面色沉重,始终不发一语。

阮浪压低声音说道:“奴才们也是没了主意,这才去请两位大人过来开导开导,皇后娘娘若总是这样,情势怕是不好。”

湘汀见此情景,心中虽然不太明白他们话里的意思,但是也知道事关紧急,于是说道:“那就请两位大人进去劝劝吧!”

孙继宗叹了口气:“没有娘娘传诏,外臣如何能见?只因我与皇后是至亲,所以才勉为其难地走到这宫门口,若是再往里走,也是坏了规矩。”

“这可怎么好?”湘汀急了,“要不,我再进去求求娘娘。”

“湘汀姑娘!”许彬终于开了金口,“能帮下官传句话给皇后娘娘吗?”

“许大人请讲!”湘汀此时也顾不得男女有别,紧走几步凑到许彬身旁。

许彬低声耳语片刻,湘汀怔了又怔转身跑入殿内。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内,许彬与孙继宗站在下首,若微一身重孝坐在当中。

“你说襄王进京,是什么意思?”若微开口一句直接问向许彬。

许彬态度如常语气和缓,只是眼中隐隐的寒意渐渐弥漫开来:“大行皇帝仙逝已经三天,可是太后始终没有降下懿旨让皇太子即位,三位杨大人和朝中重臣联名上奏请皇太子即位的奏折也被太后压下,留中不发。锦衣卫已得到消息,十天前,襄王已离开封地赶赴京城,算算日子明后天也就到了。”

若微紧盯着许彬,不敢放过他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他话里的意思说的很隐讳,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正在发生的普通事件,但是隐藏在事件底层的暗流与凶险,若微听懂了。

她坐在椅子上,袖中的手指微微轻颤:“她想怎样?”

孙继宗看了看许彬,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怨愤,他压低声音说道:“怕是要学北宋杜太后。”

“兄终弟及?”若微神色一黯,怔了半晌居然在唇边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像秋日的残荷,明知一场秋雨过后自己就要凋零惜败,可是依旧绽放着最美的容颜给世人最后的风景。

“也好。”谁也想不到,她竟然会说出这两个字。

“娘娘”!孙继宗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上前几步紧紧盯着若微,突然跪在地上,“娘娘不为自己,也要想想皇太子!”

若微从高台上缓缓走了下来,伸手将继宗扶了起来:“她若能如此,于国倒是一桩幸事。太子年幼,将来是否贤明,是否可以承继帝业、泽被苍生、中兴大明?我这个做母后的心里没底,天下人也没底。既然如此,如果能在先帝的兄弟们当中,择一位贤王继位,于江山社稷确实有益。而太子也可以从此卸去千钧重负,得到他父皇不曾享有过的快乐与自由,这样不好吗?”

孙继宗的嘴张得大大的,他觉得皇后一定是被什么东西魇镇住了,又或者是太过悲伤,以至于乱了心智,迷失了本性。

他扭过脸去看许彬,期望他开口相劝。

可是许彬更让他诧异,许彬千年寒冰的脸上竟然浮起了温如暖春般和煦的笑容,他甚至双手击掌高声赞道:“许彬何其有幸听到皇后这样一番高论,怪不得皇上遗诏说朝中大事白于皇后!”

赞过之后,他又说:“只是皇上错了,皇后虽然才智过人,可是怯懦柔弱与一般妇人无异,皇上留下的千钧重担,她担得起,可是却不想担”!

若微原本苍白憔悴的面上忽然闪过一抹狠厉,她指着许彬厉声说道:“你激我?”

“哈哈”!许彬爽声大笑,“站在皇后对面的,如果是宋太祖之母杜太后,皇后退让是明智之举;可如果不是杜太后,而是吕雉或是窦太后呢?皇后是想做人彘还是想做钩弋夫人?”

“许彬!”若微一声惊呼,玉颜大变。

仿佛刚刚还是万里晴空转眼即阴云密布、雷声大作,一场急风骤雨即将来临,她想要躲却根本无从躲藏。

许彬说的是发生在大汉后宫真实载于史册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铲除异己,将高祖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幼子株杀;汉景帝去世后,窦太后权倾朝野,欲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帝为此处处为难太子刘彻,并设下重重障碍阻止其亲政。后来,成为一代明君的汉武帝刘彻为了防止太后干政悲剧重演,在临死前,将太子之母钩弋夫人斩杀。

皇权的交接,向来都不是一番风顺的,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安稳的日子过了没几年,怎么就忘记了从朱棣到朱高炽直到朱瞻基,这帝位的更迭,隐于背后的风波和杀戮还少吗?已经站到了风口浪尖,不勇往直前,真的还能退回去吗?

恐怕退意刚萌,一个大浪打来,被深埋海底的,正是自己。

若微重新回到宝座之上,坐在这里俯视大殿,风景确实不同。

面色仿佛已经和缓多了,但是眼眸中的神色冷的骇人,微微挑起的秀眉带着一丝轻佻狂傲,高耸的秀鼻就像她刚刚坚定起来的信念,想要不受伤,就要在脆弱易碎的七巧玲珑心外面包上一层铁衣,筑起一座城堡,这就是所谓的铁石心肠吧。

微微翘起的嘴唇仿佛在笑,但是看上去却无端地让人心底发寒,笑中怎么会藏着阴狠与冷酷呢?

那是她心底的铠甲。

战鼓已然擂响,既然是退无可退,就昂首相搏吧。

仁寿宫慈荫楼内灯火通明,一对母子正在秉烛夜谈。

一身孝服,满面尘色,难掩他如珠似玉的俊美容颜。他是紫禁城里最耀眼的那颗星,只要他一笑起来,坚强就变做温柔,冷酷也变做浓情,就像是温暖的春风吹过大地……现在,在仁寿宫里,对着他曾经万分敬仰的母后,他的面上却没有半分笑容。

“儿臣一入宫已经听二哥说了,皇兄过世之前曾召百官于文华殿拜见太子,也曾留有遗诏让皇太子即位。母后怎么能还要让儿臣即位?这不是违逆皇兄的遗愿吗?这等不忠不义之事,儿臣做不来!”

坐在屏台床上的张太后手拿佛珠仪态端庄,面对儿子的质问她不急不躁,缓缓解释道:“瞻墡,母后毫不讳言。母后刚刚对你说的话是违逆了你皇兄的意思。可是母后没有私心。你是母后亲生的儿子,祁镇也是母后的亲孙子,自打他一出娘胎就养在母后的身边,母后对他比对你们都尽心。可是,母后不能因情忘理,因私废公。”

“母后?”他凝望着她,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虽然盘踞在心底的疑惑还是没有完全解开,可心情却已然平静下来。

“若是你皇兄能多活十年,母后绝不会多此一举,大老远的把你从封地召来。可是今时今日的情形,我们都不能因情忘本,大明的江山是姓朱没错,可大明的江山更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这九州十三司的泱泱大国,能交给他们孤儿寡母吗?八岁的孩子再聪慧,他能坐在金銮殿上统驭群臣处理繁杂的朝政吗?靠谁?那些大臣?别说他尚在幼冲,就是当年建文帝朱允文二十岁登基,他又坐了几天龙椅?你皇爷爷靖难起兵虽说是势如破竹,可若是建文帝身旁那些顾命大臣通史尽心辅佐少主忠心体国,建文朝又怎会如此不堪一击。”张太后叹息连连,仿佛一夜间老了许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