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44)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那朝中的拦路虎,纪某也为二爷除去不少,二爷自己却到现在迟迟还不肯动手,是心软了,还是改主意了?似乎忘记通知纪某了!”他话音冰冷,一只眼睛紧紧盯着朱高煦,仿佛他才是正经主子,而朱高煦不过是为他服务的一粒棋子。

朱高煦轻哼一声:“动手?动什么手?本王现在封地,好好的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早就不管朝中的事情,就是这次圣上亲征,都未曾召本王前去护驾随行,依本王看,纪大人,还是另觅名主吧!”

“呵呵呵!”纪纲一阵冷笑:“二爷是用不着纪某了,只是这河还未过就开始拆桥,似乎来的太快些了!”

朱高煦早就十分厌烦他这份嘴脸,最初两人的交情是起于战场之上,还有几分英雄相惜,又在一次醉酒之后,将心底之事吐露一二,不料他竟然信誓旦旦,要以自己为主,为自己成为储君扫平一切障碍。

本以为这是一句戏言,然而接下来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只让他侧目胆寒。朱高煦承认,他想要这个储君的位子,因为事实上,朱棣能够夺下南京,继位称帝有一多半的战功都是朱高煦打下来的。

他清清楚楚的记得,在战场上,自己第三次救下朱棣,并为他挡下那只暗处射来的冷箭时,朱棣眼圈微红,郑重其事地拍着他的肩头说道:“老二,你大哥身体不好,将来这江山还是要传给你的!”

所以,他一向认为,他只不过是拿回属于自己东西,并不是与当今太子,他的长兄夺权。所以这个纪纲借着朱棣的宠幸及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以为朱高煦排除异己为名,大肆陷害忠良,更逼死了一代才子解缙,还常常来邀宠请赏,对此朱高煦既不满又厌恶。

“看看这个!”纪纲从怀里掏出一个奏折,啪的一下甩到朱高煦面前。

“这是?”朱高煦在他眼中看到阵阵寒光,遂把奏折打开,一目十行,扫了几眼,立即“叭”地扣在桌上:“你要拿这个威胁本王?”

“非也!”纪纲此时倒换了一副表情,面上微微带笑,手执酒壶给朱高煦和自己面前的杯子分别斟满,举起杯,目光如炬地看着朱高煦:“纪纲只想以此为献礼。愿从此与汉王殿下缔结信盟,并为殿下当一马前卒!”

朱高煦眸如深潭,对上他的眼睛,如一道剑光射入,只想看到他内心中是如何打算的。

他却举起杯子,不容分说与朱高煦的杯子轻轻一碰,撞得杯中的酒微微溅了出来,随即一饮而尽:“殿下与其气恼此次圣上北征未带殿下同往,倒不如好好想想,当圣上回銮时,该如何接驾的好!”

“回銮?接驾?”朱高煦目光中精光闪过,只愣愣地盯着他,原来,他打的是这个主意。

第三十章 弦断

围剿鞑靼余部的战役,以本雅失里战亡,阿鲁台坠马逃遁,其余人全军覆灭的战绩宣告明军大胜。朱棣命令停止进攻,决定胜利还师。

当朱棣带着主力军队踏上归程,准备返回大本营的途中,遇到了身穿锦衣卫服饰的一小队人马。

个个带伤,飞骑而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马云,而与他同乘一骑的,正是权妃。

马云飞身下马,扑通一声跪倒在圣驾之前。

不用一语,朱棣仿佛全然明白了。

“奴才该死,圣上的车辇,军粮辎重,都没有保住!”马云面上是难掩的沉痛,是的,不管这其间自己是否经历生死,搭上了多少条兄弟的性命,而在君王面前,汇报的,首先是结果。

结果,在很多时候,让你的过程苍白如雪,一文不值。

朱棣的目光中带着苍凉与忧虑:“车辇毁了,还可以再造,军粮留给他们,真让朕切齿难安!”

“万岁,那些粮草,在奴才突围前,已然放火燃成灰烬。奴才知道万岁所忧,故绝不能给他们留下半粒粮食!”

朱棣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马云,看了看他身后的队伍。

所有的人都带着伤,在见到他的那一瞬就下马跪倒行礼。

只有她,他的权妃,目光痴痴的,一直呆呆地坐在马上,直到看到朱棣望着自己,才眼圈一红,成串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淌下来。

说不出的娇怯可怜,朱棣走上去,一把将她从马上抱下,拉在怀里,用手轻抚着她的背:“好了,没事了!”

只此一句,那态度凝重得让她感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她才真正意识到,当自己面临死亡时,她心中想的,念的,究竟是谁。

把头深埋在他的怀里,再也不愿起身。

朱瞻基冷冷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双手微微攥拳,看到了权妃,却为何看不到若微?为什么马云没有把她一起带来?

他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

当他的目光像一道冷箭射向马云的时候,马云面上微微黯然,朱瞻基一步一步缓缓走到马云面前,只是冷冷地看着他,那眼神儿让马云有些胆颤,十三岁的皇太孙的目光怎么与天子的目光那样相似,一般的雷厉,一样的吓人。

马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物件,双手捧着,高高举过头顶。

瞻基目光一扫,顿时如同被雷击一般。

那闪烁着淡淡莹光的珍珠耳坠,这是她的。

是若微妹妹的。

朱瞻基的眼中蓄满了泪水,心中如锥刺般难抑的疼痛。

他甚至不敢伸手去接,微微愣过之后,他撇下众人,疯了似地掉头就跑,不知要跑向哪儿,只是一味地被一口气顶着,飞奔而去。

此情此景,让权妃失声痛哭。

马云也深深低下了头。

“哭什么?这样的经历,对于瞻基来说正是最好的磨砺!”朱棣沉着脸。

马云低声问道:“万岁,长孙殿下,是否要紧?”

“随他去吧,跑一阵,哭一场,也就过去了!”朱棣立即宣布在此处扎营。

营帐之内,听马云将当日情形细细讲来,朱棣气愤难平,想不到征战一生,却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这边刚把鞑靼打的落花流水,那边瓦剌又开始挑衅,野蛮的蒙古人真真可恶!

狼子野心!

朱棣面色阴沉,冷得怕人。

马云立在帐中,大气也不敢喘。

过了半晌之后,才说道:“你说当时是那个若微丫头提醒你,要分路出击,冲出重围给朕来报信的?”

“正是!”马云点了点头。

“也是她提醒要毁去粮草的?”朱棣又问,脸上是有些难以置信的表情。

“是,正是若微姑娘提醒,说若留有大批粮草在此,怕瓦剌会以大本营为基地,诱皇上深入而歼之。若是没有了粮草,他们原本就是偷袭,自然没带多少供给,就是想在此设伏,也撑不了几日。她还说……”

“还说什么?”朱棣紧紧追问。

“说娘娘的安危,抵不上突围给万岁报信。提醒在下,关键时不要愚忠,要断然取舍!”马云说到最后,满面憾色,再一次深深垂下了头。

大帐里一片寂静。

朱棣脸上也有些神伤之色,只是他心中好奇,若说瞻基文武兼修,出类拔萃,是少有的少年英雄。那是因为自小将他带在身边,日日教诲,耳提面命的结果。而这个孙若微,不过是一名地方小吏的女子,琴棋书画等六艺精通也就罢了,可是医理药经、为人之道显然早已超越了一个十岁孩子的心智,而在大敌包围的险境中,竟然有男子一般的机智勇敢,敏锐得如同久经疆场的老帅一般,真叫人称奇。

看来,也许她真是上天赐给瞻基的绝配。

可惜了,实在是可惜。

“去,看看瞻基。”朱棣叹了口气,身子重重地倚在榻上,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是!”马云出了天子的大帐,召来侍立的亲兵,得知朱瞻基已经回营,自己一个人躲在营帐中,这才稍稍放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