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77)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原来如此,胡善祥这才想起,此人分明就是前些日子出现在自家厅堂之中,与爹爹关起门来密议许久的那个人。

胡善祥心中满是疑团,只是此时容不得细想,只见黄俨手拿名册,逐一检选。

叫到自己的名字时,他居然一切如常,仿佛初见,胡善祥更加不解,只是如今只有听之任之了。

检选完毕之后,众女便依次进入西内暗室,而出来时都是面上飞霞,娇羞怯怯。

胡善祥最后一个入内,室内有两名嬷嬷,其中一人冲她微微一笑,上下打量:“请去除衣衫!”

胡善祥大愕,紧紧抓着自己的衣襟,面上极为惊恐。

其中另外一人看着她,面色含笑:“姑娘莫惊,入宫待选,都是这样的,别说是给皇太孙选妃,就是这宫里的粗使宫女,也要验个明白,才能入内的。”

胡善祥抿着嘴唇,眉头微皱,不禁想起今早临出门时,娘亲的叮嘱:“女儿此去,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咱们胡家上上下下这几十口子人,不求荣宠,但求平安,宫中比不得家中,规矩大,人口多,少不了要受些委屈,女儿就多担待吧!”

想到此,便把心一横,衣裳尽褪,站在她的面前。那嬷嬷仔细打量,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玉尺:“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不痔不疡。”

一面看一面又说:“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

另外一人则详细记录在案。

她的目光由上及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脐容半寸许珠,胸乳菽发。”

胡善祥不免有些云里雾里,先是想着这词藻运用得如此美妙,随后细细品味,方觉得那是在形容自己,又不免有些汗颜。

随后,那中年嬷嬷指了指帘后的一张美人榻,“请姑娘走过去躺在上面”。

胡善祥如依而行。

“弓腿!”她语气平静。

此时只有强作镇静,如她所说,做好准备,只等着她来看。

平生以来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检查,气味、颜色、甚至她还以手轻触花萼之弹性与柔软程度,饶是胡善祥平时一向大度爽朗,此时也满面通红,眼中含泪。

好容易盼着一切都结束了,这才得以分配住处,暂时歇息。

“胡善祥、袁媚儿、曹雪柔,你们三个分住一室!”

就这样,胡善祥与袁氏、曹氏共分一室,那袁氏与曹氏,一个活泼好动,一个娴静如水,年幼的袁媚儿,拉着曹雪柔问道:“姐姐多大?家在哪里?”

曹雪柔浅浅一笑:“我十七,是苏州人氏。妹妹呢?”

袁媚儿一口标准的北地口音:“我说姐姐看起来如此娇俏美丽,原来是苏州人氏,说话也是极好听的,不像我,我是北京城南大兴人氏,此次从北面一路而来,在车里颠簸了好些日子,如今正是腰酸腿痛,又困又乏!”

袁媚儿说话极快,又十分的干脆爽利。

她把头一歪看到了胡善祥,不由笑了:“胡姐姐的名字好大气,刚刚在外面听到,我们几个都是略带女孩儿气的名字,只有胡姐姐,听起来就觉得有些雍容,我猜胡姐姐,莫不是我们当中的贵人?”

胡善祥心中有苦难言,只是淡淡一笑,没有答复。

袁媚儿自知无趣,冲着曹雪柔眨了眨眼睛,自嘲道:“一路之上闷得紧,见到姐姐们就不由得聒噪起来,姐姐们莫怪才是!”

她如此一说,胡善祥才知道自己刚刚的反应太过冷淡了,于是走过去,挨着她坐下,拉起她的手说道:“妹妹哪里话,刚刚姐姐是一时心烦,不是冲着妹妹,而是突然才得知我们入宫的原由,又惊又怕,一时没了分寸!”

袁媚儿闪着灵动的大眼睛,看着胡善祥,有些不知所措。

而一旁的曹雪柔则目光中露出关切,她压低声音问道:“难不成你入宫,家里人没有事先告诉你?”

胡善祥微微叹息:“我只当是与我大姐一样,只是来做个宫女,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放出宫去,哪成想会是这样?”

曹雪柔与袁媚儿对视之后,面上也是一派哀色。

袁媚儿更是口无遮拦:“原来姐姐是被家人骗来的!”

忽然她神情一变,立即喜笑颜开:“姐姐莫要难过,我来时听父兄说过,皇太孙不同于一般的王孙贵戚,他不仅英俊潇洒,而且少年老成,举止得体,才学武艺都是一流,更难得的是,虽然已经成年,可是府中并无姬妾,人品是极好的!”

“人品是极好的?”胡善祥心中更加悲泣,好又怎么样?能好过他吗?

看她神色忽明忽暗,曹雪柔轻轻碰了一下袁媚儿的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了。

第五十二章 玄虚

几日后,城曲堂内咸宁公主凭栏远望,面上很是焦急。而坐在一旁的若微怀抱琵琶凝神静思,如玉的十指在琵琶弦上流泻,此起彼伏的弹拨之音交错,一曲流畅的《阳春白雪》骤起,忧伤的感觉缓缓而出,像是铺散的丝绸,又像展开的书卷,更像是一泻千里的月光,阵阵拨音,纯净婉转的音色之中透着骨子里的刚劲与沧桑。

“若微,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你别急,我再去求求父皇!”咸宁公主说罢,便转身向外走去。

琴音骤止,若微淡然一笑:“公主对若微的好,若微铭感五内,只是天子的金口,岂能朝令夕改呢,求也无望,不如顺受吧!”

只此一句之后,她又恍若无事人一般,自顾自地弹起琵琶来了。

只是这顺受二字说的如此简单,可是面对这样的变故,又有几人能坦然面对呢?

柔仪殿内,朱棣歪在床榻之上,王贵妃手拿锦扇小心地为其扇着。

而立在殿内的太监总管马云则如实回禀,不敢有半分的隐匿。

朱棣半晌之后,突然睁开眼睛:“她真的如此平静?没有哭闹?”

马云打量着朱棣的神色,小心应对:“正是,只是陪着公主在城曲堂弹琵琶,并没有说什么,听小扣子说,他过来的时候,那音律还在耳畔盘旋呢!”

“弹的是什么?”朱棣看似随口一问。

马云不由大感意外,看了一眼身边的王贵妃。

王贵妃会意,低笑着说道:“万岁,马公公手下的小太监,有几个是通音律的?能知道在弹琵琶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辩出曲目来?”

朱棣点了点头,扫了一眼马云:“东宫那边,一切太平?”

马云立即答话:“是,今日一早,太子妃就令皇太孙移驾东宫,如今正在检选,司礼监黄公公也侍候在侧!”

“好,你去吧!”朱棣仿佛倦了,身子向后一歪,闭目凝神,不再言语。

马云与王贵妃对视一眼,目光中尽是感激之色,这才躬身退下。

太子东宫大殿之上。

太子妃居正位,皇太孙朱瞻基居左下。

十名盛妆少女分列两排站于殿内。

当值尚仪手拿名册,一一念其姓氏,介绍其籍贯、出身,家世、才学。

朱瞻基面沉似海,默不作声。

太子妃微微示意,东宫大宫女慧珠手捧托盘,跪在朱瞻基面前,托盘之中放着三块玉牌,示意朱瞻基走到殿中,将玉牌交给中意之人。

可是朱瞻基迟迟没有动作。

整个大殿气氛凝重,压抑的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司礼监黄俨心知肚明,却不敢有半分怠慢,只得示意尚仪女官又把名册重新念过,于是十位待选淑女再次一一行礼。

太子妃面色越来越难看,看来昨晚对瞻基的谆谆教导都付之东流了,许是站的太久了,又许是太过紧张,殿中居然有一名身形娇小的待选女子,竟然昏了过去。

太子妃此时不得不开口说道:“皇太孙以仁孝之心为诸行之首,在选妃之事上也不愿擅专,如此甚好,就从了皇太孙的心愿,请黄公公去往柔仪殿,禀万岁与贵妃娘娘旨意后再做封赏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