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情薄(59)

作者:西菁 阅读记录

但出来了好像又不知道去哪了。

她四处扫了一眼,神色有些苦恼。

“城东有个明月台,在上面能看得到半个上京的样子,既然想出来看烟花礼炮,不如去那?”

容淮安自然不知道她想出来是为了自己,往前扫了一眼,开口。

谢明蕴顿时眼神一亮。

“这个好。”

两人到了明月台,才发现那下面比长街还热闹,四处人影攒动,更甚至有一家酒楼没关店,除夕夜也在忙活着。

谢明蕴一怔。

“为何除夕夜有这么多人在这?”

容淮安拉着她往前走。

“有不少从外地来京城的商户百姓们,总共也休息不了几天,路程遥远回不去家乡,但除夕夜自己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也没事,便都聚在这明月台下面,也算是凑一凑除夕夜的热闹。

明月楼的掌柜的是对年约六十的夫妇,他们常年都在这,儿女在外地忙活,所以他们每逢除夕也不关店,说是人多热闹。”

谢明蕴听着他絮絮叨叨地解释,忽然问。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容淮安默了一下。

他还在姑母家的时候,每年除夕一个人在府中孤寂,有时候祭拜过母亲之后,便会来到这明月台。

遇到天南海北的人,偶有时候也会坐下来一起喝杯酒,浅浅地交谈几句,后来回到容家,他不入府,除夕夜也会来到这。

也许和这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相处,都比家中冷漠的父亲和刻薄的姑母,这些心怀鬼胎的“亲人”更让他放松。

“碰巧知道的。”

明月台下有很多人,老老少少,有的拖家带口都在这,酒楼里外都摆了很多桌子,人们坐在这,桌前或者摆的膳食,或者是酒,认识或不认识,都凑在一起玩笑着。

“你想上去,还是在这下面?”

容淮安本意是要带她去明月台上的。

那明月台高有十几丈,素日没人上去,但是这样热闹的日子,站上去能看见半个上京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谢明蕴刚要说上去,目光落到容淮安身上,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摇摇头。

“我饿了,咱们进去找个地坐着吃点东西。”

这么快就饿了?

容淮安瞥她一眼,不由得怀疑这皇宫今晚是没让她吃东西么?

“好。”

但对于谢明蕴的话他一向很少反驳,便与她一起走了进去。

刚一进去,迎面一道残影笑嘻嘻地跑过来,一下子撞进了谢明蕴怀里。

“娘,你抓不到我,嘻嘻。”

谢明蕴被这冲劲撞得后退了两步,下意识护住了怀里的孩子。

容淮安皱眉去扶她。

身后跟着妇人一上前,瞧见他们二人一身绫罗锦缎,顿时有些慌张。

“琴姐儿,还不过来。”

她慌里慌张地喊了孩子一声,又对着谢明蕴福身。

“贵人恕罪,孩子还小,并非有意冲撞您二位。”

谢明蕴笑着摆摆手,怀里的小女孩直起身子,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她。

她身上一身衣裳洗得发白,连固定头发的簪子都很朴素,没几岁的年纪,脸色却白的厉害,瞧着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听见自己娘亲的话,她连忙吐了吐舌头,俏生生地对谢明蕴道歉。

“对不起,姐姐,我不是故意的。”

屋里人多,小孩子一时跑得急不是什么大事,谢明蕴蹲下身子,温和地对她笑了笑。

“没事,你没撞着吧?”

她摇摇头,刚要说话,忽然背过身子咳嗽起来,那妇人脸色一变,走上前拍着她的背,她咳嗽了几声,谢明蕴眼尖地看到妇人的帕子上染了些血丝。

“是病了吗?”

她看着小姑娘也才五六岁的年纪。

妇人一边给她顺背一边点头。

“是,天生带出来的病,这些年我和夫君走南闯北,好不容易来到上京找到了治病的办法,便一直待在这。”

难怪她瞧着这姑娘脸色发白。

“很严重吗?”

“之前是严重的,如今已经快好了。”

病是快好了,这些年家里的银子也花的七七八八,如今过年他们连回家的银钱都凑不够,只能待在这,夫君连除夕夜都不敢停,还在跑着当轿夫。

小孩子停下了咳嗽,在妇人怀里露出个头,睁着一双眼睛,对谢明蕴笑了笑。

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这么一回,除夕夜发了高热,爹娘不顾寒风,找了昂贵的轿夫带着她跑了半个城去看大夫,她那时候心中愧疚得厉害,娘便抱着她说。

“钱是能再赚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隔着十多年的光阴,如今她在别人身上又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场景,竟觉得恍如隔世。

她看着这小孩,心中忽然涌出几分冲动,上前两步拔下了头上的簪子,递到妇人手中。

“去换些银钱吧,就当是给孩子送个新岁的礼物。”

妇人错愕之后连忙推拒,谢明蕴却执意递给了她。

“你们夫妻二人带着生病的孩子在上京日子必然不好过,这簪子能应付一段时间,不是很贵重的东西,收着吧。”

话落,她弯下腰去看小孩,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快点好起来吧。”

妇人眼眶一热,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京城虽然繁华,到底是上层权贵们的好日子,底下的百姓……其实也和江南的没多少差别。”

容淮安与她一起走上二楼,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接话。

“天下的百姓都是一样的。”

“若是有一日,能有这么一个盛世,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免受苦寒和疾病的困扰,不用这样拮据可怜地度日就好了。”

她若有所思。

“近些年北谢也算日渐繁华,尤其是这两代,太子殿下少时及冠之后,曾亲往北地一带体察民情,北谢在皇上和太子日后的治理下,必然会越来越好的。”

他目光含笑道。

“公主想要的盛世,也不会太远。”

“太子哥哥是个好储君。”

“公主也是个好公主。”

容淮安忽然看着她,一字一句。

谢明蕴知晓他的意思,笑。

“不过是看着他们像小时候的我自己,弥补一些遗憾罢了。”

容淮安摇头,但笑不语。

她能在这样的日子里瞧见底层百姓的挣扎和苦楚,生出怜悯之心,继而想到盛世之下庇佑百姓安然,已经比许多人要好了。

她并没有因为有能力便许诺出几百几千两的银子去帮他们,因为她知道帮了一个帮不了千千万万个,一个簪子足够解决他们如今的困顿,又不至于让他们生出太多贪婪之心,恰到好处。

这便是谢明蕴。

她通透又柔软。

微微摩挲了一下手下的杯盏,容淮安刚要说话,掌柜的已经把一碗阳春面端了上来。

“喏。”

谢明蕴朝他努了努嘴。

容淮安不明所以地看她。

“不是公主要吃东西吗?”

谢明蕴瞥了他一眼,嘴角一抽。

“谁没吃饭还要我点明吗?”

明明晚上就没用晚膳,非要跟她说吃过了,她起初倒是信了,没一会就想起来,他刚从先夫人的陵墓出来,下人早就休假走了,怎么可能用了晚膳?

她出来时瞧见太傅府的小厨房里都是暗的。

容淮安一怔,目光又落在桌上还冒着热气的阳春面上,一个有些让他惊讶的念头浮上来。

是为了他。

谢明蕴早就知道他没用晚膳,所以才非要来了这明月楼里。

一晚上孤寂凉冷的心忽然被什么敲了一下似的,他动了动唇,最终没说什么,低下头拿起筷子,慢慢地吃着这一碗阳春面。

谢明蕴坐在他对面,支着脑袋看了他一会,忽然喊来了掌柜的。

“有酒吗?”

“有,我这就去给您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