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02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等到那个时候,再让他好生的培养你们几个兄弟,看看谁更出众,往后就往谁来接这个位子,当这个家。

你小子啊……真的是给了爷爷好大一个意外!”

大明这些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能想到,一个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就能让清理出那么多的隐蔽。

然后又是交趾道、占城道的设立,为大明解决了粮食问题。瀛洲四道,则让大明有底气创立大明银号,开始纠正宝钞存在的风险。

更不要说一场北征,彻底解决了跗骨千年的北方贼子,让关外草原彻底成了大明的放牧场。

这些还只是地缘上的改变。

在国中,一座座工坊的兴起,一样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无不在为大明盛世做着铺垫。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朱元璋微微眯起双眼。

他想了起来。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自己和太子去了大本堂,意外撞见了和先生辩论的皇孙。

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

朱元璋的手从朱允熥的脑袋上离开,抓住了对方的手臂。

“扶俺起来,有些冷了,送俺回屋。”

朱允熥立马点头,手臂用力,搀扶着老爷子起身。

站起身后,朱元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脸色有些涨红的看向朱允熥。

“看吧,爷爷现在就是起个身都要累的喘气。”

朱允熥夹紧眉头:“爷爷只是还没有修养好而已。”

朱元璋摇摇头,笑而不语。

爷孙两人走在甲板上。

朱元璋低声道:“回京后,俺会让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传位给你爹,到时候你要做好准备。”

朱允熥顿了一下。

老爷子这意思,无疑是在说要让自己做好当太子的准备。

他点点头。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笑容,停在了舱室门口,拍拍大孙子的肩膀。

“老虎虽然老了,当不了虎王了。”

“但虎崽子们也都长大了。”

“这高山大河,永远不会少了虎王……”

第六百九十章 太子不孝

朱允熥一行人,踩着腊月的头抵达应天城外龙湾码头。

皇帝圣体有恙的消息,早于船队先行抵达应天。等船队靠岸的时候,老爷子很少会用到的巨大而又奢华的皇帝御辇就已经停在了码头栈桥上。

朱标下了死命令,不许消息传出去,更不许内阁和朝廷的人出城接驾。

皇帝的身体怎么样,不该被朝臣窥探。

今天应天下着小雨。

船只浸在因为落雪而变得软绵绵的江面上,随着船上的人走下码头产生的振动,就会让那一层软绵绵的雪涌动起来。

旗舰停靠的栈桥上,除了有皇帝的御辇停着。

还另外搭上了一条棚子。

之所以说是棚子,是因为这棚子从御辇开始,一直搭到了旗舰下船位置。

顶部和两侧都裹上了厚厚的棉布遮挡风雪。

朱标一个人守在下船位置的棚子里,脸色有些苍白。

在他身后的棚子里,间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只向棚子外排气的火炉,为整条棚子提供着热度。

朱允熥带着朱高炽、朱尚炳三人先下了船。

“父亲。”

“大伯。”

三人行礼,朱标只是点点头,脸色依旧苍白,只是原本凝重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朱允熥走到太子老爹身边,低声道:“爷爷当下情况尚且平稳,只是有些虚弱,精神比之过去差了一些。”

朱标嗯了一声,点点头:“这一路,你辛苦了。”

说罢。

他就继续抬头,盯着船上。

在船上,由山永年和水三年亲自盯着,两名禁军官兵抬着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从舱室里缓缓走出来。

立马就有人拿着厚实的被褥挡在四周,顶上也撑起了一把大伞。

若今天不曾下雪,倒是不必这样做。

可是此刻有雪,加之码头上江风寒冷,才会如此大动干戈的移驾。

反倒是山永年老院使说不必如此,一小会儿的见风不会影响到皇帝。但包括朱允熥在内,没有一个人敢掉以轻心。

即便是现如今的太医院院使水三年,也觉得这个时候就该小心一些的好。

于是老院使山永年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反正也就一小段路而已。

老爷子被抬下船,进到棚子里的时候,朱标就已经走上前。

“爹……”

朱标单膝跪在轮椅前,双手抓着扶手。

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自从接到老爷子再次病倒的消息之后,原本整日忙碌国事,却愈发精神抖擞的太子爷,眨眼间就变得疲惫不堪起来。

大概是今天因为下雨实在有些冷,坐在轮椅上,裹着加厚羊毛毯的朱元璋,显得有些没精神。

朱元璋看了一眼太子,脸上露出笑容,语气有些虚弱道:“俺还死不了,且放心,你娘还没急着让俺去陪她。”

朱标有些不放心,转头看向一旁的儿子。

朱允熥轻声道:“回父亲,爷爷大概是因为时节气温,总是时好时坏,太医院以为,回宫之后稳妥下来,会慢慢好起来的。眼下,还是先入城回宫吧。”

朱标点点头,动作麻利的起身让到一旁:“对对对!快回宫,我已让人将乾清宫门窗加厚,另砌火墙昼夜取暖。又在寝宫旁隔了一间,可供太医院随时伺候看护。”

太子一边说着,一边挥手示意推轮椅的官兵赶紧动起来。

众人又在棚子里一阵忙碌,终于是将老爷子给送上了御辇。

在众多的锦衣卫和禁军官兵护卫下,御辇也终于是载着老爷子入城回宫。

御辇很大,但因为山永年和水三年要伴驾陪护,所以朱标、朱允熥等人便到了后面的马车上。

“老院使是我大明医道魁首翘楚之人,虽然他老人家会精心调理就能恢复过来。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眼下正值寒冬……”

马车上,朱标望着儿子已经两个侄子,语气有些凝重。

按照乡下的说法。

这人一旦病倒,又恰好是在冬天,那就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年关。

年关。

说的不光是一年的结束和开始。

民间对此,是有着很多忌讳和说法的。

即是时节、年轮、季节之关口变化,也是人之关口。

多少人家,红联变白纸的。

一时间马车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朱尚炳闷闷道:“大伯放心,爷爷可是咱们大明的开国皇帝,他老人家是有上苍庇佑,万民祈福的。这一次不过是水土不服,偶感风寒,定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年轻人宽慰着别人,可自己脸上却满是愁容。

朱标点点头,挤出些笑容:“老爷子自然能洪福齐天!”

朱允熥沉吟了许久,才开口道:“爷爷这一次病倒,和儿子说了许多。”

他有些迟疑,只是退位的事情,还是得要提前和太子老爹说明白。

免得到时候那么多繁琐的事情,一起来了,宫里宫外、朝野上下乱糟糟的给事情办砸了。

更重要,是要让太子老爹能接受这个事实。

朱标脸上露出疑惑。

朱允熥解释道:“爷爷当时说了很多,除了说些家长里短还有咱们大明将来。最重要的是,爷爷想要退位,让钦天监选个良辰吉日,传位给父亲您。”

他刚刚说完,朱标便立马脸色大变,沉声开口。

“此事绝无可能!”

朱标说的斩钉截铁,不容劝说。

他脸色凝重的看着朱允熥,沉声道:“你爷爷春秋鼎盛,国家又正值新政如火之时,岂可临阵换帅?再者,自古又有几人为臣子者,行承太上禅让事。为父虽无皇帝之名,却因你皇爷爷信任爱护,掌皇帝之权多年。便是不行禅让,为父也可为国效力,治理天下,匡扶社稷,造福万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