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05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有的时候,也不是为了什么事情,或许就只是单纯的跑到上林苑监来吃一顿饭。

当时有几个人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但后来有一次朱允熥和袁素泰在上林苑监吃饭的时候,有人便当场问了出来。

然后总算是的得到了一个答案。

按照皇太孙的说法,那就是时常在上林苑监吃饭,可以吃出很多大不同。或许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知道大明朝接下来是不是又会有新的物种,可以被端上饭桌。

这对于天下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上林苑监一个衙门,就能有远超规格的后厨小食堂的原因所在。

朱允熥对这个表字起的很是远大的年轻上林苑监官员有印象,面带笑容的沉吟了片刻就开口道:“禾树也在少师这里啊。”

禾树脸上闪过一丝意外,连忙躬身颔首,让到一旁:“殿下请进,少师就在屋里。”

两人说着话的功夫,袁素泰的声音也已经是从书屋里传了出来。

朱允熥连忙迈开脚步上前。

果然就看到袁素泰这时候已经是从位子上站起身,到了书桌前,正要对自己行礼。

他立马上前,满脸不悦的伸手抓住还没有来得及弯腰的袁素泰双臂。

“和您老说过多少次了,您老在小子跟前,不必这般多礼。再说了,小子现在也没了监国的权柄,更是当不得您老的大礼了。”

这老倌儿,明明已经是大明朝或者的祥瑞了,却还是完全一副不自知的样子。

天知道朝野上下,多少人都希望这位能活的更久一些。

这是一种最纯粹的愿望。

不掺杂任何一丝半点的利益。

不管是谁,哪个不希望袁素泰这位当代神农能活的更久。

哪怕他不会再弄出什么粮食大增产的东西来,就是他脑袋里装着的那些经验,能多教出来几个好徒弟,那也是整个大明朝的幸事。

如果朝廷现在进行一次评选,评选哪个衙门是最受欢迎的。

那定然是上林苑监无疑。

若是哪天,袁素泰这位少师,忽然冲进内阁,对着内阁大臣们一顿臭骂,人们也只会认定了是内阁的人做错了什么事情,才会招致这位老倌儿的臭骂,而不会觉得是袁素泰发了什么疯。

袁素泰却是满脸的笑容,接连摇头:“殿下不论还监不监国,都是君,老臣便是有天大的功劳,这礼也不能废了。”

朱允熥自然是不能让这老倌儿对自己行礼的。

拉着老倌儿就到了一旁的茶案前,将对方稳稳的扶坐在椅子上,这才算了事。

他则是自顾自的坐在了茶桌主位上,开始拿着桌子上的茶具忙活了起来。

袁素泰则是笑吟吟的看着朱允熥在自己面前忙东忙西。

朱允熥则是一边忙活着,一边开口道:“今天刚好有空,又馋着少师这边的饭菜,这才特意跑过来打打少师的秋风。听说年前,少师家里头从绍兴那边弄了几坛子陈年女儿红,不知道小子今天能不能有这个口福?”

那几坛子女儿红是杭州府送给袁素泰的年节礼物。

其实按照大明律的话,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行贿受贿了。

但是。

这可是少师袁素泰啊。

就算是有人给他一座金山,朝廷也只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现在不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朝堂之上,给袁素泰送些特产都是提前和锦衣卫报备,然后才会送过来,全程不会有半点的风险和隐患。

当然,送来的也都是些地方上的特产。

真正的特产。

袁素泰笑着看向后面走过来的禾树,伸手指了指:“听到殿下说的没有?老头子还没有开坛,殿下就闻着味了。让后厨那边也别准备黄酒了,今天就开一坛女儿红,等下你小子也过来陪着殿下喝几杯。”

禾树乐的如此。

不是乐的能和皇太孙吃饭,而是自己也嘴馋杭州府送来的那几坛女儿红好些日子了,今天总算是能沾光喝上几口了。

他乐呵呵的跑出去,安排事情。

袁素泰则是看向已经开始泡茶的朱允熥:“杭州府希望上林苑监今年能在他们那边规划几片试验田,说是不求朝廷有一文钱的拨款,只要能让他们的人看着咱们上林苑监的小后生在那边指导耕种,学会些经验就好。所以,这才年前让人送来了几坛子女儿红。”

这是原因。

袁素泰算是将这件事情给解释清楚了。

朱允熥自然是没有任何意见。

“自洪武二十四年那场雪灾之后,浙江道那边算是很不错了。杭州府能有这份心思,倒是难能可贵。”

袁素泰嗯了一声,点着头说道:“浙江道说是财政不错,但百姓还是苦的很。这么多年下来,七山二水一分田,能养活那么多百姓,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上林苑监本来就有意,要在浙江道那边看看,能不能推行新的耕种模式。杭州府是听到了风声,所以才借着这几坛酒,过来探探口风的。”

这同样还是在解释。

是上林苑监先有了要在地方上搞实验的计划,然后才有了杭州府听到消息,过来送些特产的事情。

朱允熥依旧是面带笑容,为自己和老倌儿倒了一杯茶。

“您老安心收着酒,平日只管喝就是了。要是小子今天不来提这一茬,您老是不是就要将那几坛酒一直埋在地里不动?”

说着话,他目光笑意的看了老倌儿一眼。

袁素泰见自己的心思被识破,但他这个年纪,已经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只是点着头说道:“总还是要让殿下知道的才好。朝廷上下运转,也要守规矩。大家看老臣年纪大了,多有体恤照顾,老臣却不能仗着年老,就在朝廷所要无度。”

朱允熥喝了一口茶。

上林苑监的茶,都是自己在山上种的。

下面还有一个不小的茶厂,每年都能通过种茶卖茶,给衙门弄来不少的经费,顺带着将不少附近的百姓给照顾起来。

朱允熥轻声说道:“您老现在也不必有这么多顾忌,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您老是大明神农,便是如今已是少师多年,可家中子弟还是耕读并重。听说家里不少孩子,因为忙着种田都错过了科考?”

“科考来年还有,可地里头不能荒废了。一年荒废,就是好些粮食欠收。”袁素泰脸色平静,似乎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朝廷现在开了考公制,老臣觉得,还是要让家里的孩子们多学些真本事,再来官场为好。不然到时候连地里头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东西都弄不明白,怎么去当百姓的父母官?

真要是没这个本事,老臣倒是情愿他们都在家中务农,少去当官,最后因为蠢笨,害了治下百姓们耽误农事民生。”

朱允熥这时候便有些唏嘘起来。

他感叹道:“所以小子才说,咱们大明朝现在啊,您老才是表率。要是其他人,也都能如您老这般想,朝廷不知道能少多少麻烦哦。”

袁素泰笑了笑,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他小声询问道:“殿下今天过来,恐怕也不是为了老臣那几坛子酒的事情吧。”

这时候。

刚刚出去的禾树,已经是带着两名后厨的人赶了回来。

后厨的人手上各自提着一个大食盒。

禾树带着人走了进来。

便在一旁的空桌子上布置了起来。

“殿下,今天后厨做的都是猛火快炒,还有几样下酒小菜是早先就备好的。”

“您和少师先吃着,这酒也开了一坛。”

“后面还有一道羊汤,一道炖羊肉,一道腊货咸拼在蒸着。等好了,微臣再送过来。”

说着话的功夫,禾树已经亲自给桌子上布好了酒菜。

便是那几道大菜还没有上,但这时候桌子上已经有了七八样菜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便起身走到袁素泰身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