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17)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元璋点着头,又是一声叹息:“哎……都说家事难断啊,你们又如何能知晓了清楚。”

在众人以为皇帝还要拉家常的时候。

却听朱元璋言辞忽的拔高,严厉起来:“今日宫中生了兵变叛乱,意图刺杀淮右郡王!事涉东宫,此行可恶,其罪该死!”

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自揭伤疤,自报家门的将这件事情给挑出来。

而朱元璋却是在詹徽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如何应答的时候,就抢先开口道:“太子继妃吕氏,虽以伏法,但涉……”

“爷爷!”

朱允熥眉头不断的跳动着,忽的开了口,硬生生将朱元璋接下来的话给打断了。

在詹徽等人不安,朱元璋不满的注视下。

朱允熥苦笑一声,身子弯的更低,小声说道:“爷爷,二哥先前在殿外几乎是磕的血肉模糊,险些就要昏厥过去……唯有一件请求,就是希望爷爷能……能……他愿一力承担……”

监国当真是个仁厚纯孝的人啊!

眼看着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机会,却被朱允熥拿来求情。

詹徽等人心中便是一阵感叹。

朱元璋更是不满的冷哼一声:“愚蠢!他那时愚孝!全然不知道他自己是在做什么事!今日生的这些事情,便是他能求下情来的?国法何在!”

咳咳咳咳……

咳咳……

皇帝似乎是盛怒至极,骂完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咳嗽。

朱允熥拍打着老爷子后背的手不敢停下,继续小声劝说着:“终究不曾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局面出现,爷爷您莫要动怒,万不可因为这些事,让您身子受累。”

朱元璋冷声着。

目光却是渐渐的软了下来。

他抬头看向面前拱立着,不敢开口说话的官员们。

良久之后,方才再次开口道:“朕!要夺了太子继妃封号,贬为太子嫔,另选坟茔之地埋葬。广陵郡王举止有失,难为重担,秉性羸弱,偏听偏信,着夺郡国,以皇孙之身,往中都凤阳皇城,独身省过。”

朱元璋将对吕氏和朱允炆的惩处说出后,转口又道:“东宫太子嫔身边宫娥内侍,尽诛!禁军亲卫周骥,引兵谋逆,诛!江夏侯周德兴教子无方,纵容逆子,诛九族!玄武门谋逆禁军,诛三族!”

将今日宫中所有参与谋逆之人,统统定罪之后。

朱元璋疲倦的看向面前的臣子们。

“尔等领旨,草拟圣旨,明发朝堂,通晓天下。”

太子嫔已经伏法薨了!

这是詹徽等人如何也想不到的结果,而如今广陵郡王更是被直接夺去宗室郡王名号,被发配中都凤阳皇城圈禁。

至于东宫宫娥内侍、周骥及周家,以及今日参与谋逆的禁军株连三族、九族,则又要牵累数千颗人头落地。

大明朝再一次的血雨腥风了起来。

“臣等领旨。”

詹徽心中泛起一丝不明的感觉,领班带头领旨。

而朱元璋的话却不曾说完。

在众人准备告退之时。

朱元璋已经拉着朱允熥的手,将他推到了众人面前。

在詹徽等人疑惑的等待下。

朱元璋似乎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缓缓开口:“太子病重,朕抱恙,皇孙稳重,纯孝仁厚,通晓文武,熟稔朝堂,列祖庇佑,当于国朝为难之际,临危受命,担当重任。

拟招,着各部司筹备册封皇太孙之典。

即日起于殿外御门监国,闻奏国事,百官勠力,不得有误!”

第一百三十四章 风暴前夜

临危受命,册封皇太孙,御门监国!

朱元璋这最后一番话,宛如晴天霹雳一般,在詹徽等人头顶炸响。

大明朝终究是三代而定了!

大伙震惊于大明皇太孙之位已定,更担忧皇帝这一刻所表现出来的虚弱感和紧迫感。

这时候的皇帝就好像是在交代后事一样。

詹徽等人已经分不清,这个时候是该恭贺淮右郡王……不!是皇太孙!

还是该担忧皇帝的圣体是否安康。

倒是朱允熥在激动意外之余,还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对几乎已经在预料之中的皇太孙之位,最先反应过来。

他转身便跪拜在了老爷子面前。

“孙儿领命谢恩,绝不辜负爷爷的寄托,绝不耽误我大明社稷!”

随着朱允熥的高声谢恩。

詹徽等人这才醒悟过来,纷纷是跟着跪了下来。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皇太孙。”

“大明三代而定,社稷稳重,盛世将至,天下大定!”

“臣等誓死效忠,报效国朝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卧在软榻上,露出垂暮的神色,弱弱的挥挥手:“去吧,今日便都出宫吧,回家洗漱,换上新衣,为我大明增添新颜色!”

詹徽等人心中仍带着激荡之情,闻言联袂叩拜,告退。

看着臣子们一个个转身离去,朱元璋对着朱允熥喏了一声,在朱允熥的疑惑下,对着詹徽等人的背影挪挪嘴:“去送送。”

朱允熥方才醒悟过来,默默的点点头。

冲着老爷子拱手拜拜,才转身赶上已经走到殿门口的詹徽等人。

“诸位,我送送诸位!”

已经纷纷走出殿门的部堂大员们,不由的停下脚步,疑惑的看着赶上来的朱允熥。

直到朱允熥走到了最前面,他们这才又重新迈出脚步,始终跟在朱允熥身后半步之内。

詹徽走在了最前头,脸上带着笑容:“微臣恭贺监国,如今册封太孙,御门监国,闻奏国事。”

“臣等恭贺太孙,监国闻奏。”

朱允熥不急不缓的走在前头,侧脸听着身后臣子们的恭贺声。

他侧身拱拱手,脸上并没有获封大明皇太孙后应该出现的喜悦之色,反而是面色忧虑道:“如今爷爷抱恙,父亲病重。我于此危难之际,御门监国,闻奏国事。

我实在惶恐,心中不安,唯恐社稷动荡,辜负爷爷厚望,愧对大明列祖。”

詹徽等人瞧着朱允熥此刻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忧心国事的样子,心中愈发感叹满意起来。

倘若是换个人,此刻骤然获封大明皇太孙,大概是已经喜形于色,开始手握权柄便要使来吧。

反倒是眼前这位,过往十几年来,以秉性懦弱内敛著称的皇孙。此刻竟然是如此的沉稳,不骄不躁,不单单是纯孝仁厚,还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国朝社稷。

陛下没有选错人啊!

詹徽等人眼神又是默默的交换着,心中生起了无限的感叹。

吏部尚书詹徽,亦是稍稍收敛脸上的笑容,沉声道:“皇太孙纯孝仁厚,允文允武,聪慧过人,更是老成持重,自不会有此忧虑之事发生。我大明也必将兴旺发达,盛世到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无事!”

朱允熥这时候已经是走到了大殿前的陛阶上,回首看向詹徽等人。

他脸色沉重,摇着头道:“不!如今我御门监国,闻奏国事。还需诸位鼎力相助,我等携手,为大明社稷稳重,不负爷爷厚望,不负列祖庇佑!”

这是明晃晃的招揽之意,亦是明晃晃的安抚人心,笼络人心之言。

即便是在场的人,都是多年为官。

可面对大明朝新晋出炉的皇太孙,如此看重,又如何能不动容。

詹徽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诸位同僚。

这数十名代表着大明朝最顶级文官的大人物们,纷纷迈出脚步,快步下到陛阶两侧。

在朱允熥面前,姿态无比的恭敬,表情无比的激动。

以詹徽为首,所有人抛起衣袍,双手划开,而后缓缓合掌。

躬身。

双手高过头顶。

“臣等誓死报效大明!”

皇太孙就是大明的未来,报效大明,便也是报效皇太孙。

有皇帝和太子在,有些话,总是不能说的太过多。

朱允熥站在大殿前,陛阶最顶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