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57)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点点头,继续说道:“若是将曹国公调往宣府镇统兵,不知曹国公意下如何?”

问完之后,朱允熥便目光淡淡的看向李景隆。

皇太孙当真是要让自己去燕王手下!

李景隆这时候心中却是犯难了起来,自己去了北平,那可就远离应天了呀。

这帝师的位子……

终于,李景隆抱拳躬身:“臣听凭皇太孙吩咐!”

“听凭吩咐?”朱允熥幽幽的复述了一遍,随后爽朗的笑出声来:“有曹国公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相亲相爱的大明朝堂

越几日。

虽然并未到了年节时,但应天城中已经是开始了张灯结彩,街道上也愈发热闹起来。

此等非年非节的时候,能有这般热闹景象,皆是因为大明的洪武皇帝要过万寿节了。

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心中都很清楚。

洪武老爷子能因为贪官贪墨了几十两银子,就将其扒皮充草。能允许百姓入京告状,朝廷更是年年奉养那些孤寡老人,伤残阵亡将士及其家小。

这便是十足十的大好人!

皇帝老爷子今年要好好的办一场万寿节,应天城中百姓那是比自家有个好收成,自家过节还要高兴。

皇帝老爷子勤恳了这么多年,也该是风风光光的办一场万寿节了!

百姓们在等待着皇帝老爷子的万寿节,要普天同庆。

朝廷里最近却是格外的繁忙。

皇帝老爷子的万寿节要办,皇太孙的册封大典还没有办,也要时刻准备着。

今岁燕王北征得胜,朝廷封赏、将士抚恤,各部司亦是在考功推行。

在这一片繁忙之中。

朱允熥却忽然显得格外的清闲了起来,倒是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已经好几日不曾见他们到自己这边来蹭饭噌酒了。

今日,他刚从军器监交代了些事情。

主要是弄出彩色烟花,顺带着认识一些这些执掌大明军械制造之人,熟悉下大明如今在火器制造上的工艺。

忙活完之后,他便赶回东宫。

只是他前脚刚回来,后脚礼部乌泱泱一大帮的人,便抬着一箱箱的物件,到了东宫。

来的是如今的礼部侍郎任亨泰,身后则是礼部的一众官吏。

正欲让汤鹊清伺候着换下衣裳的朱允熥,只得来见这帮人。

领着汤鹊清还有彩蝶彩莲,以及二妹、三妹、小二十三叔、朱允熞几个看热闹的小家伙。

朱允熥看向眉宇带笑的礼部侍郎任亨泰。

“不知任侍郎这般兴师动众的过来,是为何事?”

他瞧了一眼礼部的人抬到东宫的那些箱子。

任亨泰满面红光,躬身作揖,随后解释道:“回皇太孙,前番陛下册封皇太孙,朝中事急从权,如今朝局渐渐稳定下来,皇太孙的册封大典也该是要办上了。”

说着话,这位礼部侍郎侧身抬手,指向那一口口的箱子。

“礼部会同宫中典衣局,这些日子赶出了几件皇太孙册封大典时,需要穿戴的衣物配饰。臣想着,还是要让皇太孙试穿一些,若是不合尺寸,便再让人修改一下。”

“另外,皇太孙册封大典上,有些事情,臣等还要禀告皇太孙商议。”

原是为了这件事情。

朱允熥心中明悟,还未开口。

一旁的小二十三叔朱桱已经是抢先开口:“允熥要办册封大典了呀!到时候会不会有很多好吃的啊?”

一旁人小鬼大的三妹朱清宁立马扯了一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二十三叔。

“二十三叔,你能不能不要整日里想着吃的,看你这些日子住在咱们东宫,都胖了多少了?”

朱桱一撇嘴:“这是允熥侄儿孝敬我的!”

怕不是你整日里缠着三哥哥,弄得三哥哥没有办法了,才拿出吃的填饱你那填不满的肚子!

几个小的一时间,闹作一团。

朱允熥则是上前,掀开了几口箱子。

任亨泰便在一旁小声的解释着,册封之典上的礼仪规矩,声称礼部是废了老大的功夫,从一堆旧书里面翻出来历朝历代的规制,一路追溯到了周礼,才定下了一整套的流程。

这是自表功劳。

朱允熥笑吟吟的附和称赞了几声,随后又试了几件典礼之用的礼服。

等到定下合适的后,任亨泰又说道:“礼部问了钦天监,选了几个日子,不知皇太孙要不要看看?”

朱允熥沉吟片刻,便说道:“等爷爷万寿节办完后,选个近些的日子就好,一切从简,不必铺张浪费。”

年前到出兵倭国这段时间,自己还有一阵忙活,一个典礼只是必须要存在的形式和流程而已。

任亨泰躬身应下。

这才领着人,又抬着箱子离去。

“你们几个,去后头玩去!”

瞪了一眼已经彻底乱作一团的几个小屁孩,朱允熥沉声驱赶。

乌泱泱一片,顿时奔逃而走。

这时候一旁的汤鹊清方才得以上前:“总觉您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那今晚也留在本王屋里?”朱允熥握住汤鹊清的双臂。

闻声,汤鹊清脸上一红。

没个正经!

她低着头小声道:“不许胡来!”

朱允熥顿时笑出声来,正欲再进一步,雨田却是从外头走了进来。

“殿下,陛下那边叫您过去一趟。”

朱允熥眼前一亮:“可是驿站改制之事?”

这几日他整日往军器监跑,还要兼着封赏燕王北征得胜及抚恤之事,但这驿站改制的事情,虽交在了解缙三人手上,可他也每日都要过问的。

雨田点点头应了一声。

朱允熥正欲赶往前头,却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眼底已经带着些幽怨的汤鹊清。

他伸手在对方的鼻梁上刮了一下,上前贴着耳边小声道:“今晚想喝鸡汤。”

汤鹊清推了一下朱允熥,白了一眼:“您那口庐州府的鸡汤不会少的,您快去陛下那边吧,万不敢耽误了朝中正事。”

等朱允熥赶到中极殿的时候,便觉得自己殿内君臣之间的气氛,处处透着不同寻常。

太子爷老爹照旧是晒在阳光下,倒是让人怎么也想不通,他都晒了这么多天了,为何就不见黑下去。

皇帝老爷子依旧是盘坐在案几旁,竖着腿,方便自己胳膊压在案几上,脸上带着已经不加掩饰的欣喜。

身着绯紫朝服的詹徽等部堂尚书们,更是没了往日里在朝堂之上与国事的争锋相对,显得是一团和气,脸色红润的好似是已经过大年了。

唯有角落里,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脸色惨白,个个顶着两个黑眼圈,即便是在天子面前,还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众人看到朱允熥到来,纷纷转身回头。

詹徽更是领着众人作揖开口:“皇太孙来了呀!”

“皇太孙才思敏捷,文武双全,仁厚纯孝,属实乃我朝之幸!”

“……”

当头便是一阵猛吹狂捧,让朱允熥以为这帮老倌儿是不是今日里吃错了药。

到底是他眼尖,见到被放在老爷子手边,那一盘子的小纸片。

当上前躬身见礼。

“孙儿参见爷爷。”

“儿参见父亲。”

朱允熥笑吟吟的,又忘了一些画面更加精致,质地也更加尽量的那些邮票。

当下开口道:“果然,爷爷和诸位臣工的笔墨丹青,尽显我朝风采!”

朱元璋今日先前听了户部的禀报,这时候心中已经是乐开了花,却还是瞪了朱允熥一眼:“滑头!”

一旁的吏部尚书詹徽强在户部尚书之前开口:“皇太孙于国朝驿站改制之事,目下看来,已然是仁政无疑!臣心悦诚服,皇太孙大才也!”

被抢了先的户部尚书赵勉,还不等朱允熥开口,亦是附和道:“詹尚书所言不假。皇太孙于朝局,稳重老成,于经济一道,开源卓然,臣掌户部多年,都不曾能想到皇太孙这般国手之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