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5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此言一出,偏殿内一阵无形荡漾。

文华殿行走可是国朝未曾有过的官职。

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如今解缙三人每日也都是入宫梳理奏章,那直入宫廷的赏赐也无足轻重。

最要紧的是皇帝最后那句参知政事的话。

要知道,参知政事在前些年可还是未曾被废的中书省官职。

大明中书省于洪武十三年彻底废黜,而参知政事一职则是在洪武九年被废黜。

然而在此之前,中书省参知政事一职,乃是实打实的从二品大员,在朝堂上乃是仅次于左右丞相、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右丞的人物了。

再严谨一点说,那就是在官阶品级上只比六部尚书矮半级,但手中权力却几乎等同的朝堂大佬。

皇帝老爷子这是要重新设立中书省嘛?

詹徽等人心头不由一阵怀疑,旋即又否决了这个想法。

毕竟老爷子说的是加文华殿行走,这才是如今还没有品的官职,后面则是圈定的职责范围。

与其说是官职,不如说是一份恩荣,在他们面前第一次肯定了解缙三人在朝中的地位。

解缙三人也是心中一阵迷茫,那文华殿行走又是什么东西?

朱允熥瞧着三人在那闷头苦思,不由轻咳一声,低声道:“如此殊荣,还不快快谢恩!”

解缙三人这才反应过来,当即再一次叩首。

“臣等叩谢圣恩,自当铭记陛下厚恩,以天下社稷为己任,报效陛下,报效大明!”

朱元璋笑容满脸。

他看着这些年轻的臣子,就好似是在看自家田地里,正在茁壮成长的庄稼,将会在不久之后给自己一个大大的丰收。

然而正在君臣和睦喜悦之事。

外头,一喜飞鱼服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却是疾步入内。

到了皇帝面前,蒋瓛单膝着地,拱手挺胸,他看了眼边上的朝臣们,最后脸上带着急切看向皇帝。

朱元璋当即收敛笑容,沉声道:“哪里出事了?”

蒋瓛是锦衣卫指挥使,向来都是不将情绪表露在外的。

此时皇帝询问,蒋瓛拱手低头道:“浙江倭患,嘉兴府乍浦所千户死战阵亡。”

“倭寇大胆!”

偏殿内,朱允熥当即怒目冷喝。

朱元璋则是眼神一片杀气,强压着心头的怒意:“此战嘉兴府情形如何?”

今年,广东道有倭寇进犯雷州,百户李玉、镇抚陶鼎战死。

那时候广东道那边废了老大的劲,才清剿干净进犯倭寇。

如今已经入了深秋,浙江这边竟然又有倭患发生。

更是死了一个千户!

蒋瓛沉声道:“幸得海宁卫及时出兵,已经倭寇大部击杀、驱逐出海。然却有小股倭寇,潜入嘉兴府,如今不知所踪。臣已命锦衣卫在嘉兴府的人严加查探,务必彻底清剿倭寇!”

朱允熥当即转身,躬身抱拳:“爷爷,朝廷当下旨责令浙江都指挥使司,严加盘查地方,绝不放过一个倭寇存活!乍浦所千户战死,朝廷亦当嘉奖,赡养家人。”

蒋瓛这时候也抬头看向皇帝。

他能动的只有锦衣卫的人,浙江那边如何清剿倭寇,如何处置后续之事,还需要皇帝的旨意。

朱元璋一阵气血上涌,最后却是被他给硬生生压下。

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

朱元璋淡淡开口:“令浙江都指挥使司清剿,兵部考功。”

朱允熥顿时不解,老爷子为何眨眼间就恢复了平静。

蒋瓛已经是领旨,转身退出偏殿。

詹徽和赵勉两人则是看向身边的兵部尚书茹瑺。

茹瑺亦是心中大为不解,如今都快要入冬了,按理说倭寇往常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进犯袭扰大明东南沿海。

更不会说,与大明官兵拼命厮杀,最后不但没有撤退,反而是有倭寇潜入到了嘉兴府之中。

茹瑺想了想,当即上前开口:“陛下,可否要下令松江府、苏州府严加看防边界。”

嘉兴府南边就是浙江道的三司所在杭州府,周围地方上卫所密布,倭寇绝不可能从这边更加深入。

倒是松江府、苏州府都属直隶,若是不加协调,或许会让那些倭寇袭扰进来。

朱元璋心中盘算着事情,这边听到兵部说话,微微点头:“兵部发文松江、苏州两府。”

茹瑺领了旨,也要往宫外赶去。

却是见一名小太监又急匆匆的从外头跑了进来。

“陛下,云南西平侯世子沐春入朝觐见,此时已到午门外。”

沐家来人了!

一时间,就连忙着要回兵部发文松江、苏州两府的茹瑺,也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原本还因为倭寇进犯嘉兴府,而心情不悦的朱元璋,脸上徒然一喜。

“是沐英家的老大来了?”

那小太监跑的满头大汗,也不敢擦拭汗水,忙不住的点着头。

朱元璋当即看向詹徽等人:“都散了散了。”

随后又抬脚踹向朱允熥:“快去外头,接了你沐春堂哥过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要嫁女给皇太孙的沐英

中极殿外。

因为西平侯沐英长子沐春入朝,皇帝老爷子欣喜不已,连带着皇孙朱允熥统统都给赶了出来。

朱允熥一脸无奈的走在最前面,回头拍打着被踹了一个脚印的屁股。

被赶出来的詹徽几人,并肩低头走在一起。

朱允熥见几人沉默的样子,整理了一下衣袍,这才恢复常态,开口道:“浙江那边的事情,诸位还是要尽快去办,爷爷万寿将至,绝不能再闹出什么惹他老人家心烦的事情出来。”

詹徽等人拱手领命。

兵部尚书茹瑺开口道:“依着蒋指挥使所言,此次进犯倭寇大部都已被海宁卫阻拦击杀,驱赶下海。潜入我大明境内的倭寇人数,定然不会太多。地方上互通有无,如今又年节将至,行商出游的百姓渐少,彻底清剿这些倭寇想必不难。”

朱允熥点点头,目光幽幽的望着这位兵部尚书,默默一叹,摇摇脑袋。

他这幅表现落在几人眼中,不免一阵迟疑。

詹徽小声询问道:“皇太孙是在担忧那伙潜入的倭寇会生出事端来?”

朱允熥又是摇头:“不过些许撮尔小贼,我大明将士定能尽数清剿。本王只是在想……”

说着,他张开双臂,神色也渐渐动容起来。

“若是我大明沿海海面之上,有我大明无数的龙舟宝船,战船日夜巡游防备,水师骁勇善战,又如何会有不臣之贼,屡屡侵犯我大明?”

詹徽目光转动着,他不打算接这个话。

户部尚书赵勉亦是张张嘴,最后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

倒是茹瑺这位兵部尚书,苦笑道:“皇太孙,我大明沿海幅员辽阔,海疆无垠,若是将战船铺满海面,日夜有战船巡游,恐怕就是举国之力也难以办成。”

朱允熥哼哼着:“难道我大明只能束手就擒,只有倭寇来犯之时,才能以沿海卫所官兵抵御?”

说着,他看向一旁的户部:“赵尚书,户部大概是清楚的,我大明沿海不少百姓于海上捕鱼为生,东南一带更是有商贾出海行商,转回金银。若是倭患不除,恐怕你户部不单单是少了这些海商的税银,还要头疼东南沿海百姓的口粮了吧。”

被点名了的赵勉避无可避,只能是回头拱手:“皇太孙所言不虚。杭州、泉州、福州、广州等地,多有海商出海赚取金银财货。且东海一带诸道地形,以山地居多,本无多少良田耕种,本道沿海百姓,也多是出海捕鱼,添补口粮,补贴家用。”

“我大明百姓何至于此饱受此等劫难……该是我大明出去抢大明的才是啊……”

朱允熥摇着头,一身怆然戚戚,摇摆着手独自一人走的远远地。

留下詹徽几人相互看着,面面相觑。

若说皇太孙好战的话,可他却明明也是因为同情东海沿海百姓。可若说怜悯百姓,但皇太孙又口口声声要出去抢别人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