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7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大殿内,赶过来的朱允熥躬身立在老爷子面前,小声的禀报着先前的结果。

朱元璋悠然的饮了一口茶,询问道:“这次用兵倭国之事,你在和爷爷详细说一遍。”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官的劣根性

如何出兵倭国,又如何执行后续诸军开矿事宜,这些日子已经在驻步的完善成形。

朱允熥微微一笑,早已胸有成竹:“还是以爷爷的方略为首要,如今我大明对倭国,徐徐图谋,稳扎稳打。”

朱元璋轻轻点头,眼神示意朱允熥继续往下说。

“如今我朝年年被草原上的北元余孽用兵,牵扯朝堂半数精力,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军马,也都是预备着征讨北元余孽之用。”

“此等情况下,大明对倭国境内局势,所能投入的精力也就所剩不多。”

朱元璋目光深邃,开口道:“所以你用李景隆,让他掌总倭国事。”

“回爷爷,确实如此。”朱允熥解释道:“曹国公并无军阵之上的经验,但为人处世,待人处物,样样都挑不出毛病。如今我明军踏足倭国,是去稳定局势,为我朝开辟财源。曹国公很适合在倭国南北两朝中间腾挪虚与。”

大明朝现在还没有能力两线开战,更不可能持续不断的渡海输送大军,组织一场远离中原的战争。

让倭国南北两朝鹬蚌相争,又能维持住南北对峙的局面,才是大明现在最希望看到的。

朱元璋点头认同道:“九江是个好人选,有一卫军马驻扎倭国,只要为他选上一员副将,便可无虞。”

一卫五千多人。

是这一次朱允熥算计过后,朝廷能派出的最大限度。

不是朝廷没有军马,而是渡海倭国,朝廷通过山东道及李氏朝鲜国,所能输送过去的物资,只能维持这么多人的存在。

朱允熥接过话道:“一卫军马足以让倭国北朝忌惮,也能保证我朝在倭国境内的安全。余下的,却是要工部组织匠人,还要协调李氏朝鲜那边征召百姓,前往倭国开采银矿。”

朱元璋在心中复盘推演一番,转口问道:“九江的副手人选,你可有想法?”

朱允熥皱起眉头,沉吟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道:“军阵之上,孙儿以为,鹤庆侯张翼堪当大任。”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点着头看向乖孙,赞许道:“张翼自幼随父从军,是跟着咱家从凤阳一路打出来的,他在军阵上敢打敢拼,但更难能可贵的却是持军稳重。有他在,想来不会在军阵之上出现大变动。”

朱允熥笑着道:“孙儿也是这般想的,所以才属意于他。”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看人愈发的准了。再说说吧,朝廷里还有谁是你看中,要派去倭国的。”

心里未曾说出的话,被老爷子点破。

朱允熥尴尬的笑了笑,迟疑道:“孙儿有意让文华殿行走、礼部仪制司郎中铁铉,去倭国。”

礼部有甚好的。

铁铉可是自己心目中的兵部尚书人选。

去一趟倭国,待上几年,积攒下来了功绩,回头返朝,那时候茹瑺大概也要退下来了,铁铉自然可以顺势携功获封,掌兵部事。

朱元璋却是眉头一挑。

这个人选,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铁铉与解缙、夏原吉二人,可都是你小子看重的人,你能这般舍得将他给派去倭国?”

朱允熥笑笑:“既是我汉家儿郎,大明官员,便无论舍得与否。他适合这个位子,孙儿便首选于他。”

朱元璋顿时轻笑出声,有些无奈的看着如今愈发有主意的乖孙。

“你是看中兵部尚书的位子了吧。”

这时候,一直不曾开口的太子朱标,却是幽幽开口,目光淡淡的看着自家儿子。

朱元璋亦是收起了笑声,眉目好笑的看着乖孙。

朱允熥被老爹戳穿小心思,无可奈何的苦笑着:“儿子只是觉得合适……”

朱标无声的笑笑,摇摇头道:“恩出于上,雷霆雨露,臣子皆受。你乃是君,铁铉是臣。他想要什么,就得自己去挣,去做出了功绩再来你面前求封。不经历艰险,何以知晓了朝堂官阶难得。”

朱允熥张张嘴,还未等他开口解释。

身后的老爷子已经是附和道:“你老子说的没错,哪有替臣子从头铺好路的。越是看重的人,便越是要敲打。这回儿爷爷便让他去倭国,但这等替臣子铺路的事情,再无下次。”

听着老爷子和老爹的告诫。

朱允熥猛然惊醒,方才反应过来。

脸上亦是一阵凝重忧虑。

朱元璋瞧了瞧乖孙的尴尬,用脚踹了一下他的屁股:“传旨去,该交代的都交代下去,让九江择日带着倭国使臣出发。”

朱允熥屁股上挨了一脚。

伸手捂着屁股,应了一声,在地上爬了起来就往外走。

等到刚走出殿门,就看到户部尚书赵勉、中书舍人刘三吾,已经几名都察院的御史,联袂而来。

“臣等参见皇太孙。”

赵勉、刘三吾等人看着碰巧从殿内走出来的皇太孙,躬身作揖。

朱允熥停了脚步,看向几人:“诸位此时入宫,可是有国事进奏?”

刘三吾正要开口,却被边上的赵勉抢先一步。

赵勉眼底露出一丝迟疑尴尬,轻声道:“朝中有几件事情,臣等还要禀明陛下,才好往下办。”

“哦?”

这帮人明显是要搞事的样子。

朱允熥转过身,已经是折返进殿内:“几位,随孤去见爷爷吧。”

他也不给这些人推辞解释的机会,径直就走进了殿内。

刘三吾脸上有些急切。

赵勉却是显得更沉稳下,转头对着众人示意,又对刘三吾低声说道:“刘舍人不必担忧,这时当要稳重!”

刘三吾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随着已经前头迈出脚步的赵勉,走入大殿之内。

殿内。

朱元璋看着去而复返的朱允熥,脸上好奇又好笑不已:“怎得,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朱允熥干笑道:“回爷爷,孙儿刚出去就撞见赵尚书、刘舍人,带着几名御史过来觐见。”

自己今天可没有召见赵勉、刘三吾他们啊。

朱元璋心头闪过一丝狐疑,旋即脸色平复下来,斜靠在桌案上,目光淡淡的望着已经到了偏殿外的几人。

“臣等有事启奏陛下。”

赵勉等人躬身站在偏殿外头,齐声开口。

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孙狗儿,看了眼老爷子的脸色,便上前两步:“进。”

赵勉等人躬身踏入偏殿,一路到了皇帝近前。

几人抬起头,只见刚刚似乎还准备出宫的皇太孙,这时候已经是盘坐在皇帝身边,小心翼翼的为老爷子倒茶。

朱元璋抬眼看向几人,露出些许的笑容:“找咱说甚?”

刘三吾转头看向赵勉一眼。

这位户部尚书回了一个眼神,随后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高举。

“启禀陛下,我大明可是又要开战了?”

正在为老爷子倒茶的朱允熥,拿着茶壶的手不由停了一下,随后轻轻的将茶壶放下,回过头淡淡的看向赵勉。

朱元璋轻声着:“哦?赵尚书是从何处知晓,咱要用兵的?”

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赵勉心中腹诽着,愈发小心说道:“臣身居户部,朝中钱粮、地方大仓皆有熟悉,近日应天各仓都有钱粮军械运往龙江船厂。京军诸卫也在都督府协调下,频频抽调军马往龙江船厂过去。臣若是再不知晓陛下要用兵,便是愧对陛下要臣执掌户部。”

皇帝这样的习惯很不好。

虽然过往皇帝一直都很霸道,但国朝用兵征伐,从来都是拿到朝堂上议论的,各部司也是协调在一块办事。

这会儿皇帝老爷子竟然绕过了朝廷,明显一副低调示人的做法,让赵勉、刘三吾等人很是担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