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9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刘三吾目光沉下:“耕读传家,若无耕,何以读?”

“听了从浙江传来的话,那边已经开始清田令,要核实地方田亩之数。以十亩、三十亩、五十亩、一百亩、三百亩、五百亩划下征收定额。”赵勉忧虑的说着。

他是国朝的户部尚书,这些细节出的数目,总是要知道的更详细。

只见他又说道:“另有商税,对坐商行商征收税赋,也已有了明数。最低三分,却只对那些入城售卖的百姓征收。往上,则是七分、一成、两成、三成征收。”

刘三吾冷哼一声,心中一团无名火燃起。

“苛捐重税,老夫已经能看到浙江道不久之后,民生凋零,百姓流离失所!更能看到官绅哀嚎,政令阻塞,商户闭门。”

这位从前元走来的中书舍人,满脸阴霾:“到时候,便又是国朝的一场灾难!”

赵勉无力的摇摇头:“可陛下如今的姿态,大概是绝不可能停下此事。”

“所以老夫才欲要举天下士林之声入朝!”

刘三吾看向赵勉,目光中带着一丝顽固和愤怒。

……

“完蛋!”

“怕是要坏事了!”

望着眼前不远处的应天城正阳门。

一路奔袭回京的朱允熥,忽的低骂了一声。

只见他座下战马,满身泥泞斑点,一身衣裳也因为许久不曾更换,多了几分破败之色。

在他的身后,是孙成亲领数十名锦衣卫,一路护卫着他从杭州城经由官道赶回应天。

孙成勒马上前,低声询问:“三爷,可是有什么问题?”

说着,孙成扫眼看向前方的应天城正阳门。

朱允熥摇摇头,脸上却是有些迟疑。

他之所以急匆匆的赶回应天,所为便是要解决朝中可能生起的攻讦和拖延,最终致使好不容易肃清了浙江道,将将起步的改革之事戛然而止。

但直到现在重新看见应天城的时候。

朱允熥才忽然惊醒,自己想错了。

有老爷子在应天城,有如今潜伏低调却始终关注着朝堂的太子爷老爹在,只要他们没有犹豫,自己在浙江道的事情就绝无可能被突然打断。

自己出京杀了半座浙江道,老爷子自然可以在应天城中杀上一些。

那么自己此时的突然回京,就会变成一个充满变数的事情来。

他要直面朝中的问责和压力。

远不如先前,自己身处浙江道,朝中无法指责,最多不过是在朝会上弹劾自己而已。

想到这里,朱允熥的脸色便阴沉了下来,心中莫名的一阵烦躁。

孙成担忧的询问着:“三爷,是否要入城?”

“入城!先去清凉门那边。”

说完之后,朱允熥便立马调转码头,从可以直入皇城的正阳门前,向着西北边的清凉门而去。

孙成赶忙领人跟上。

一行人贴着应天城,过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方才到了清凉门。

入了城门,又变是应天中城,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到右手的小五台山为止。

城门左手方则是清凉山,而清凉门也是因此得名。

在小五台山和清凉门东北面,就是应天西城和北城,这里多是田地、坟茔以及散步在各处的庄户屋舍。

以及一座座戒备森严的京卫大营。

朱允熥一马当先,贴着清凉山下的路绕向清凉山东北方向。

入眼,则是一大片被栅栏圈起来的棚屋。

这是应天城的人牙市场。

专门做买卖仆役的地方。

其实就是买卖奴隶人的地方,只是因为洪武皇帝开国之时有政令颁布,大明不得有奴隶人存在。

但天底下这些年有多少的功勋武将、皇亲国戚、宗室亲王存在。

只要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蓄养奴仆的事情,就永远都禁绝不了。

不过只是换了一个理由和借口而已。

孙成有些不太明白,三爷为何回京之后,不先回宫,反而是先来了这等污秽之地。

而朱允熥则是牵着马,一步一步的走完了整个人牙市场。

人牙市场最前头,是价格最低的昆仑奴,所谓昆仑奴倒也不过是些从天竺亦或东南海外进来的,被刻意晒得有些黑的奴隶而已,并非真的就是昆仑奴。

往里,就是一些残次的新罗妇、胡人胡姬。再往里,才是品相更好的新罗女、西域胡姬。

到了最里面,则是身上插着草标的明人。

插了这草标,便表明是这些明人自愿卖身,而非作为奴隶被同族售卖。

当然,卖身之后的钱,还是会到了那些同族人手中。

只是多了一个流程而已,便将这件被皇帝禁止的事情给合法化了。

等一圈看完之后,朱允熥的脸色已经让跟在身边的孙成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除了人牙市场后。

朱允熥开了口:“回宫,买根麻绳带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着来的阳谋

“天爷爷呐!”

“咱的天爷爷啊!”

“咱这心脏快要跳出来了啊!”

威严肃穆的应天皇城里,忽的传来一阵喧嚣声。

内宫总管孙狗儿满脸焦急,额头上挂着一滴滴的汗水,带着一帮小太监,夺路奔向中极殿。

进了殿,孙狗儿赶忙停住脚步,人却是在金砖上向前滑出去好长一截距离。

到了偏殿门前,下盘不稳,哐当一声就跌跪在了地上,双手刚刚好是撑在了门槛上。

“陛下!”

“太子爷!”

“皇太孙回京了!”

孙狗儿梗着脖子,上气不接下气的张大了嘴冲着偏殿里喊了一嗓子。

这是很失礼的举动,若是放在往常,孙狗儿这位总领内宫事务的总管,是决然不会做出这等举动的。

但今天那就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样。

容不得孙狗儿还有时间去顾忌什么宫廷礼仪了。

偏殿里,自朱允熥离京,前往浙江道赈济灾情后,汤鹊清和沐彩云便从东宫到了前头来,每日伺候皇帝和太子商议政事。

见到平日里总是笑面迎人,对东宫也多有照拂的孙总管,这时候这般的慌张失措,两女不由好奇的看了过来。

同样看过来的还有朱元璋和朱标。

父子两人先前还在商议这次浙江道田亩赋税及商税改革之事,朝中官员弹劾诸事。

见到孙狗儿不成模样、体统尽无的爬跪在殿门口。

朱标皱起眉头。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个狗奴,慌慌张张,是天塌下来了吗?”

“等等!”

忽的,朱元璋眉头一挑,心中突突的。

随后在孙狗儿惊惧的注视下。

朱元璋几乎是咬着牙阴森开口:“你个狗奴,是说允熥回京了!”

孙狗儿脑袋如捣蒜泥,几滴汗水顺着眉骨,砸在了地上。

“放肆!”

“成何体统!”

朱元璋立马是站了起来,来回用力的挥着衣袍,前前后后的踱着步子。

忽的,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

朱标眼珠一转,身子向后一仰:“要不,儿臣去揍他一顿?”

“揍!揍个屁!”朱元璋如是在村头叫骂的老汉儿一样,双手叉着腰,吹胡子瞪眼:“愚蠢!愚蠢之极!去了一趟浙江,脑袋是叫雪给砸晕了吗!这时候谁让他回京的!”

老爷子好一顿的叫骂。

朱标悄悄的招招手,叫了两个丫头过来给老爷子倒茶,顺气。

朱元璋攥着茶杯,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砸在桌子上。

老爷子甩手向前一挥:“去,叫他滚进来!”

孙狗儿愣了一下,显然有些踌躇。

朱标望了一眼老爷子,再看向孙狗儿:“说清了,那混账又干什么了。”

“三爷……三爷他……”孙狗儿眼睛一闭:“三爷给自己用小臂粗的麻绳绑了起来,就跪在西华门前。”

朱标一愣,然后无奈的苦笑着:“还好这混账不是跪在西安门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