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26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默默一笑。

眼前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很懂事,也很有眼见,看得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朱允熥目光淡淡的看向正闭着眼装死的詹徽,轻声开口:“都察院,锦衣卫所奏之事依律可否?”

双手揣在袖中,就站在詹徽身边的茹瑺,不由的低下头,发出只有身边詹老倌儿才能听到的轻笑声。

詹徽心中大叹,自己终究是没有躲过去,事到临头还是给自己提溜了出来。

这位身兼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大明朝文官第一人,不得不睁开双眼,看向上方的监国皇太孙,而后又看看跪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明明锦衣卫可以不讲规矩,直接冲进应天府将那什么刘景行给带回锦衣卫诏狱,偏生这杀才今日里上朝,先是威慑了一番文官,而后又依着规矩向太孙请奏。

不由的,詹徽再一次回头看向陛阶上的皇太孙。

他觉得这件事情,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太孙一手推动的,今天蒋瓛之所以这么的守规矩,也同样是太孙的要求。

难道是为了逼自己站队?

这个想法仅仅是刚刚生出来,詹徽就立马在心中给划掉。

太孙还不至于要逼自己站队。

试探朝堂文武?

詹徽脑海中忽然蹦出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便控制不住的将这个想法的理由给补全。

今日一开始太孙就在征询武将们的看法,随后是申斥刑部和大理寺,又夹带着将刘三吾给挤兑了一番,现在锦衣卫出现,又要自己说话。

这分明就是在看这座中极殿里,到底有多少人是有异心的。

“启禀太孙,都察院依律所查,锦衣卫不曾禁审理定刑,今缉拿千余参与私斗之人,远比首犯更重,当由应天府移交首犯于锦衣卫。”

于是,想清楚之后的詹徽,沉声说出了这番话。

同样的一个细节,他詹徽并没有如现在那些文官同僚们一样,屡屡提及昨天那些人是什么学子举子,仅是如蒋瓛一样,将之称为斗殴者。

随即,朱允熥身子终于是再次靠在了圈椅上:“尔等以为如何?”

原本还低着头嘲笑詹徽的兵部尚书茹瑺,立马是第一个躬身抱拳:“臣附议。”

随后,就是越来越多不曾表露心意的文官们紧随其后,表明附议。

“如此,便让锦衣卫去应天提人吧。”

朱允熥缓缓的说着,目光淡淡的瞥了一眼先前被自己挤兑了一番的刘三吾。

只见对方果然没有出乎自己的预料,再一次的抱着手中的笏板,高声道:“启禀太孙,锦衣卫乃禁军官署,非刑部、非大理寺、非都察院,应天府乃应天地方衙门,应天城中所生民间私斗之事,理应由应天府署理。”

“放肆!”

朱允熥冷喝一声。

在刘三吾以及众多官员不解的目光之中。

朱允熥脸色一瞬间冷了下来:“刘三吾,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中极殿里,气氛再一次凝重了起来。

朱允熥冷声道:“尔不过中书舍人职,今日屡屡横插朝堂政事,是觉朝堂之上各部司衙门不在?不思本务,频频谏上,尔可是要坐到孤这张椅子上来啊!”

说着话,朱允熥第二次起了身,让到一旁,猛的拍向椅背。

刘三吾立马就跪了下来。

“老臣不敢。”

朱允熥冷哼一声,掠过殿内的文武百官:“尔等是否也想上来坐坐?”

哗啦啦的,顿时中极殿来响起一大片的跪地声。

数不尽的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了地上,以至于中极殿外那些分不清情况的官员们,也只得是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万死不敢。”

朱允熥长叹一声,足够殿内的官员们听到。

而后,他缓缓说道:“昨日书报局前私斗之事,乃知法犯法,聚众千人,胆大妄为,锦衣卫当严惩。”

蒋瓛嘴角微微一扬,冷笑一声,而后高声道:“锦衣卫领命!”

声音震得一旁的刘三吾一阵气短。

朱允熥则是继续冷声开口道:“孤以为,大明的朝堂,往后当各部专司其职,六部之下还是少奏谏些无关己身的事情。”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窃议起来。

这是要夺了在场人手中那一份并不显眼,却格外重要的权力。

各部专司其职,少奏谏无关己身之事。

少只是一个客气的说法,只是为了照顾他们这些在场人的脸面。

真正的画外音,是往后大明朝的官员,除了自己所在的衙门亦或是所在的地方之事,不得再插手其他衙门或者地方的事情了。

有人立马就想要起身劝谏,然而想到刚刚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那阴森森的笑声,还有被皇太孙屡次训斥的中书舍人刘三吾。

即便是有心人,这时候也终究是不敢再站出身来。

皇太孙明显是借着刘三吾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在场所有人一个反击。

这是一次警告。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今天的事情终于可以结束的时候。

朱允熥却是再一次开口道:“谕令,应天府无能,致使京畿之地出现动乱,千人私斗,应天府知府贬谪钱塘县令,上元县县令贬谪钱塘县县丞。”

殿内虽然有些异动,在对于应天府和上元县被处理,却同样是在大多数人的预料之中。

仅仅只是没有想到处罚会来的这么的快而已。

可是呢。

皇太孙的声音,却是再再再一次的传入到文武百官们的耳中。

“中书舍人刘三吾,屡屡妄议别部事,念及主考今科会试,罚俸三年,罚铜五百斤,以作惩戒。”

同一时刻,所有在脑海中都冒出了几个字。

报应来的太快!

终于到了这个时候,内宫总管孙狗儿开始高呼退朝。

少顷,陛阶上传来了太孙离去的脚步声。

直到此刻殿内的文武百官才敢缓缓抬起头站起身,心神不宁,各怀心事的退出到了中极殿外。

正当众人复盘今天朝局的时候。

内官雨田却是出现在了百官面前。

这是皇太孙的贴身内侍,百官这些日子都认得。

而上一次被雨田给狠狠的打了脸,今天又被太孙给训斥罚俸罚铜了的刘三吾,见到雨田后不由的冷哼了一声。

雨田冷冷的瞥了一眼刘三吾,而后笑着脸越过众人,到了今天啥也没做的解缙面前。

这小太监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拜到底。

“解学士,太孙有请,偏殿说话。”

解缙愣了一下,淡淡的看了眼周围的同僚,拱拱手侧身从人群中随着雨田离去。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

人群中响起了一阵骚动。

有人猛然醒悟过来:“原来今天太孙的手笔是落在了此处!”

还有人懵懂不知,茫然开口:“甚手笔?难道不是……”

说着话,这人眉头冲着不远处黑着脸的刘三吾挑了挑。

很明显,这人对于并非坚定的理学门徒,也非是刘三吾他们那一帮人。

今天被提溜出来的詹徽,与兵部尚书茹瑺,从后面走到了正在议论的两人身后。

詹徽淡淡开口:“文华殿行走。”

两人立马躬身:“尚书大人。”

还不等两人抬起头,便见詹徽和茹瑺已经是远远的朝着宫外离去。

两人不由对视一眼,那原先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官员,立马眼前一亮,拉着同伴低声道:“此后不入行走,不成六部?”

同伴点点头,却又迟疑的摇摇头:“或许,但咱以为,往后说不得是要调换一下顺序。”

于是,那反应过来的人,眼睛就瞪得如同牛眼一样。

“断不至于吧!”

偏殿内,朱允熥看着被喊回来的解缙,摇着头到:“咱不至于如此想,但若是外头当真这般以为,或许对你往后的处境会有所改善。”

解缙眨着眼,盯着解释的朱允熥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松了一口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