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27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却已经对候在一旁的田麦吩咐道:“让人将狮子山上的事情在城中散布出去,将孤要去狮子山的消息也传出去。”

“太孙要去狮子山?”詹徽惊呼了一声。

田麦也是迟疑道:“您现在要去狮子山?”

朱允熥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国朝贤能离世,孤身为监国,身为宗室,自是要走一遭的。”

走一遭,以示朝廷对天下贤能的重视。

詹徽眼前一亮,他已经知道太孙说的送自己的那桩好事,究竟是什么事情了。

田麦现在还是不明白,但不妨碍他已经将太孙的吩咐给听进去。

领了命,转身便有下了塔楼。

朱允熥则是满意的看着楼下的田麦,开始吩咐锦衣卫去城中散步消息,而后看向詹徽:“詹尚书,我们也走吧。”

詹徽点点头,看向太孙的眼神却已经是悄然发生了变化。

……

狮子山。

自从三个多月前,燕王带着人将山顶的这片宅院给封锁了起来之后,此处便处于不许任何人进出的状态。

一开始,还有城中的百姓每日往宅院里仍些烂菜臭鸡蛋,也算是为宅院里的人供应了些吃食。

后来,百姓们的嫉恶如仇也就随着时间渐渐的消失,转而对今岁恩科产生了讨论的兴致。

而守在宅院外的锦衣卫自然也不可能让宅院里的人都饿死,于是便隔几日让宅院里送些吃食进去,勉强算是样宅院里的那些人给养了自己。

原本一切都是好好的。

只是谁能想到,今天去宅院里送菜的人,进去没一会儿便脸色惊恐的冲了出来,声称宅院里所有人都悬梁自尽了,没有一个活口。

锦衣卫不信,当即入宅查证。

便见前院的横梁上,一排尸骸整整齐齐的悬在半空中。

从那些老儒开始,到那些仆役,一排整整齐齐的吊在廊下横梁上。

“解学士,我等当真不知晓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明前两日还是活生生的人,今天怎么就全都自缢了。”

负责看守狮子山的锦衣卫总旗,满头大汗的对最先赶到狮子山的解缙解释着。

解缙脸色阴沉的看着廊下那一具具尸骸,已经不知道如何开口。

“消息送到太孙那边去了吗?”

锦衣卫总旗低声道:“我等发现之后,便将消息送出去了。”

解缙点点头,伸手指向廊下:“将人都放下来吧,等着太孙那边的吩咐。”

总旗满心苦涩的点着头,觉得自己这一遭恐怕是要完蛋了。

发配边疆都是事小,说不得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一路心事重重的想着自己的结局,总旗一边想着院外走去,准备叫了麾下进来将那些个尸体放下来。

等到锦衣卫总旗刚刚走出宅院,便看到朱允熥和詹徽已经领着一帮人上了山赶了过来。

锦衣卫总旗顿时脸色剧变,连忙上前,低着头单膝着地:“小的参见太孙。”

宅院里的解缙也听到了外头的动静,立马走了出来。

迎着朱允熥的注视,解缙脸色难看的上前,躬身作揖:“微臣参见太孙,太孙此刻实在是不该来此地的。”

解缙觉得自己整个嘴巴里都是苦涩的滋味,却又不解的看了一眼跟在朱允熥身边一起过来的詹徽。

朱允熥却是没有二话,当即对锦衣卫总旗吩咐道:“将里面的尸骸都搬出来,务必小心仔细了,盖上白布。再多叫人手赶过来,等会儿这边恐怕是要热闹一阵子了。”

满心想着如何弥补过错,如何能不被扒了这一身飞鱼服的锦衣卫总旗哪里还敢去想朱允熥这番吩咐是何用意,当即领命,又是叫人去山下召集西城军营里的官兵,又是自己亲自带着人进了院子里去搬尸体。

解缙却是眉头皱紧:“太孙亲自前来此处,又言稍后这边会热闹起来,难道是消息已经泄露出去了吗?”

朱允熥轻笑的看向解缙。

一旁的詹徽则是轻声道:“解学士,这边的消息已经被太孙给放出去了。”

解缙立马脸色剧变,下巴几乎都要砸在地上。

“啊?”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孙不战而降?

解缙彻底蒙了。

原本他就觉得太孙不该在这个时候亲自前来狮子山。

毕竟这里头死的可都是理学大儒,把持江南一地的文脉。

甚至就连他自己都应该早早的离开此地,免得最后说不清,反倒是让自己沾了一身屎。

可现在,皇太孙竟然不光是人来了,还主动将消息给传了出去。解缙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到,目下锦衣卫正在城中大肆缉拿今科会试舞弊案涉案人员,已然是让其他人心生怨愤。这个时候狮子山上的消息传出去,那些不曾被缉拿的人定然是要赶过来的。

兔死狐悲。

那些在今天不曾被锦衣卫送进诏狱里的人,只会认为今天应天城所有的变故,都是朝廷又或者说是年轻的皇太孙在杀鸡儆猴。

“您这时候该回宫的。”解缙迟疑了片刻,小心上前低声说道。

然而这时候,狮子山下却已经是传来了一阵骚动。

解缙闻声脸色突变。

眼神也更加焦急的盯着朱允熥,希望对方能在那些愤怒的理学子弟们上山前,从后山悄然离开,全身而退。

狮子山下。

三个月前被上万追求公德正义的应天百姓踩踏出来的一条条山路前,是一群群的在京读书人从各处闻讯奔赴而来。

几名身着锦缎,腰佩坠玉,观其容貌便是世家子出身的年轻人,此刻却是神情最是动容,人人眼眶红润,脸颊上带着泪痕。

在身边众多同窗、好友、故交的陪同下,齐齐的汇聚在了山脚下。

“费兄,此刻非是伤心时,我等还是先行上山,查清了谣言真相才行定夺。”

一名今科参加会试却落榜的举人,眼神机警的打量着被众人簇拥在最前面的一名年轻人。

被称作费兄的年轻人,却是低吼道:“家祖被逼自缢,此仇不报,吾难为费家郎!”

这是已经认定狮子山上是出了事,且要追究到底的意思了。

周围众人不禁神色凝重起来。

这个姓费的,可是出自江西的举子。

更是江西吉安府鼎鼎有名、显赫一方的理学大族。

大明开国二十五年,就数江西的秀才、举人、进士最多。

有明一朝,江西共计出了八百多名进士,举人和秀才则是不知凡几。

可谓一个卷字。

而江西道,又数这吉安府科举最难。

想到吉安府,在场众人神色又是微微一变。

那个创办书报局,推行心学那劳什子知行合一的解缙,也是吉安府的进士。

“江西胡家,穷后辈子孙,亦要寻出凶手!”

恰是这时,又有一名江西的年轻举人振臂怒吼。

这江西胡家,同样是一个名门大族。

同样的,家中亦有老祖前些日子入京游学,暂居在这狮子山上数月。

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家中老祖是在狮子山上的人家站了出来,出声表明心迹,誓要追查真相。

人群开始躁动了起来。

这时人群中忽的传来一声高呼。

“定是那心学的人逼死的各家前辈!”

随后,山脚下聚集的人就看到一名不过二十出头的举人爬到了山下的一块巨石上。

“那是湖广李家的嫡系。”

“李家这一次是不是也有老祖前辈入京住在这狮子山上了?”

“可不是嘛,听说还是和刘舍人有着颇多私交的关系。”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站在巨石上的人。

巨石上湖广道的李家举子振臂高呼:“定是心学那等邪说中人,使了计谋,方才逼死了狮子山上的诸位前辈大儒!”

李家举子再一次的重复了自己的判断,继而道:“今岁恩科会试,原本一切顺风顺水,若当真有舞弊之事出现,那锦衣卫的豺狼虎豹又何必要等到今日放榜后才行捉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