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29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自己明明是在应天城外的码头上为自家兄弟送行的,可最后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的上了贼船,而且皇爷爷他们竟然都没有发现。

朱允熥欢笑了起来:“炳哥儿都偷偷带着人溜到船上,若是你不来,一个人在应天城岂不是要无聊死了。”

“你还不如让我现在就跳进海里去死算了!”

朱高炽吼了一嗓子,却是整个人从小腹处还是涌动了一下。

然后就径直的冲到了船舷的边缘位置,半个身子伸了出去。

一阵痛苦的呕吐声传来,却只有几滴泛着胃酸的胆液流出来。

“炽哥儿!”

“咋的?”

“又开始吐了?”

正在朱高炽肚子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吐的时候,巨舰外面的海面上,传来了一道呼喊声。

朱允熥这会儿端着一杯茶到了朱高炽身边,将茶送到对方眼前,张目看向船外的海面上。

只见一艘调运船,正从整个船队的外围游走了进来。

船头上,只见秦王世子朱尚炳正光着膀子,满脸欣喜涨红的振臂高呼。

“炽哥儿,咱刚捕到了一条大鱼,听船上的人说是深海底下的鱼,寻常人难得一见。等下就给你熬一锅鱼汤,喝下就不会再晕船了。”

朱尚炳这时候哪里还有半点大明宗室亲王世子的模样,提着一条扑腾扑腾溅着水花的大鱼,对着甲板上的朱允熥和朱高炽炫耀着。

身上穿着断臂衣袖的朱尚炳,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让往日本来就不怎么白的皮肤,给晒得更加黝黑起来。

等到他说完话,调运船也已经和朱允熥座下的宝船接驳。

即便是在这风浪不断的海面上,一手提着大鱼的朱尚炳也仅仅是一个健步,就从调运船跳到了宝船上。

少顷,朱尚炳就提留着大鱼上到了最上层的甲板上。

“去,给燕王世子熬一锅鱼汤。”

上到甲板的朱尚炳,如同是大获全胜的将军一般,将手中提着的那条足有十斤出头的大鱼丢给了已经内宦。

自己则是拍着手到了朱允熥面前。

他先是瞧了瞧喝了几口水有所缓和的朱高炽,而后看向朱允熥。

“大将军那边说,咱们已经走到广东道的外海了,再有几日就能到琼州府城外的海面。”

朱允熥稍作思索之后问道:“大将军是怎么安排的,舰队是否会停靠琼州港?”

朱尚炳摇摇头:“大将军并不打算停靠琼州港,但他认为咱们应该停在琼州府城。”

还不等朱允熥开口,终于是稍稍平复下来一些的朱高炽便皱着眉转过头道:“是昌化县那边出了什么事?可是安南的人知晓大明要攻伐他们,所以开始袭扰琼州府了?”

朱尚炳微微有些意外的看向朱高炽,他是没有想到这位堂兄弟不光是在政务之上颇有建树,就连军略也能知晓一二。

朱尚炳点点头,看向朱允熥,低声道:“昌化县那边,从年后开始,已经遭遇了好几次安南人的冲击,虽然死伤不多,但地方很是慌乱。”

说完之后,朱尚炳面露凝重的看向朱允熥。

按照他的想法,其实是和常升一致的,他朱尚炳和朱高炽都可以去昌化,但大明朝的皇太孙在昌化那边不曾安稳下来之前,最好还是留在琼州府城最是恰当。

朱允熥则是沉默了下来。

双手拍在甲板边缘的栏杆上,目光深邃的看向前方那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庞大舰队战船。

自从去岁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定下了征伐安南及南方的国策军略之后,整个应天城乃至于是直隶,都在为了这件事情忙碌着。

就如他现在脚下的这条宝船,就是在一个月前出京的时候才打造好的。

洪武二十五年的第二次会试,也在去岁入冬的时候彻底结束。六千余举人,朝廷录了五百名贡生。随后在冬至日前一天,皇帝亲自召开殿试,确定三鼎甲、两榜进士名单。

洪武二十五年科举三鼎甲,全数由书报局所出的举人夺得。

两榜进士、同进士,有超过一百五十人是已经明确表明心学子弟的举人所得。

虽然总数上不及没有表明立场,或是坚定理学子弟的人数多,但却是一个让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只是在会试舞弊案的影响下,民间的反对声很小,朝中更没有一丝不同的意见。

管他心学理学,自己为官一方才是真。

这是如今应天城里朝堂上,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另一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新任的礼部尚书任亨泰在殿试之后,竟然亲自去了书报局,并且为书报局提笔撰写了一副手书,后面被书报局用作牌匾。

这是身为礼部尚书的任亨泰,在无声的对所有人宣告,他彻底脱离理学的体系,转向心学,成为心学的支持者之一。

恩科便在这样出现了无数次反转之后,悄然的结束。

随后朝廷就开始了全力筹备南征之事。

终于是在一个月前,万事俱备,由三万京卫官兵组成的南征大军,交到了征南大将军、开国公、五军都督府都督常升手上,在监国皇太孙为监军,朝堂二十多名勋贵武将、数百名军中将领的辅佐之下,扬帆起航。

当日,应天城外,炮鸣有九,万里无云,朗朗乾坤,大日高照。

上百艘宝船、运粮船、运兵船,将整个江面铺满。

一面面可遮日月的船帆,好似要将整个应天城给盖住。

皇帝亲至,储君伴驾,三宫六院于宫中祝祷。

皇帝焚香祭天,储君高呼山河无恙、大明永昌。

船。

开了。

大明的目光,终于是伴随着三万京卫大军,从独宠九边,开始向着同样遥远的南方给予关注。

这将是一场不下大明营造九边的战事,胜则收获半座中原之地,败则大明就此之后数十年放弃南方利益。

“此战,孤绝不后退半步。”

终于,朱允熥默默开口,目光无比坚毅。

朱尚炳皱起眉头,悄悄的看向身边脸色煞白的朱高炽。

朱高炽耸耸肩,无奈的摇摇头,长叹一声,便对朱允熥劝说道:“舰队还有数百名举人,数十名今科进士,而且十七叔也在船上。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朝廷定然动荡,皇爷爷还有大伯他们恐怕也是要……”

说完之后,朱高炽愤愤的瞪着已经看向天空的朱尚炳,咬着牙跺跺脚。

要不是这个家伙自己想要随军南下,还给十七叔也给哄骗的上了船,自己也不至于被熥哥儿给拉上这贼船!

“等到了琼州府外,让张温带着战船先行出发前往昌化县海面清剿安南人的船。我们在琼州府停留三日再出发。”

朱允熥思索了片刻后,说出安排。

朱尚炳却摇起了头:“我觉得大将军可能不会同意你的建议。自从出了松江府,大将军就不和你坐在同一条船上,他亲自坐镇旗舰,让你到这边藏在舰队之中,就是怕出事。大将军能让你以身犯险?”

听到这番话,朱允熥也只能是无奈的苦笑着。

自己这位二舅真的谨小慎微,即便是在大明的海域,也绝不和自己坐同一条船。

更是自己坐镇那条插满大明龙旗、日月旗、星辰旗、帅旗的旗舰。

朱高炽哼哼了两声表示赞同,然后便对朱尚炳询问道:“今天大将军有定下此次我军军略部署了吗?谁去镇南关,谁去清化城?”

到了军中,除了朱允熥这位皇太孙以外,就算是朱高炽和朱尚炳这两位,也都是要领一份差事干活的。

按照常升的说法,既然上了船,那就是大明南征大军的一员,就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听从他这位征南大将军的安排和军令。

所以,明明生长在关中却天生会水的朱尚炳,就成了舰队旗舰和朱允熥这条宝船之间的传信官。

朱高炽则成了这条船的副二司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