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333)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高炽看了眼老爷子,然后便默默的看向朱允熥。

朱尚炳更是直接指向朱允熥:“爷爷,这事都是熥哥儿做的,他最懂。”

朱元璋亦是笑笑,眼含期待的看向默不作声的朱允熥。

朱允熥正皱紧眉头,好让自己的思虑能够更加集中。

朱元璋也不急切紧迫,只是默默的注视着、等待着这位被自己寄予厚望,将要委以重任的嫡长孙给自己作答。

一旁的朱标已经是对着内官总管孙狗儿招招手。

“命人于旁记录。”

太子小声的吩咐着,孙狗儿立马压着脚步从一旁取了笔墨和小桌案,亲自持笔坐在桌案前,目光热切的等候着太孙的开口。

朱允熥沉吟良久,面对着老爷子、老爹,还有身边的两个兄弟,不远处悄悄抬起头的老二书。

“大明的物产,实则足以让所有人都吃饱肚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朱允熥一句话说完,便立马从老爷子、老爹还有众人的脸上扫过,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双手撑在地上,准备着随时逃离可能会变成血腥之地的现场。

这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让当权者沉默的话题。

其中更是深深的涉及到了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分配的问题,以及最终的利益分配问题。

如今的大明,富有中原十一三道,千百州府,千万百姓,无数的良田。

让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从资源总量上而言绝对不是天方夜谭。

可放在人世间,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个难如登天的事情。

食肉者鄙。

人类的欲望,大概才是摧毁人类的根本病症。

没人愿意将自己碗里的肉,送给高门之外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苦之人。

所以,才会有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愿景。

竖着耳朵的朱允熥,等待了许久,却一直没有等到有谁暴怒呵斥自己的动静。

怀揣着担忧,朱允熥默默的抬起头看向老爷子,以及和老爷子坐在一块的老爹。

只见老爹正目光幽幽、感慨万千的盯着自己,不做一声。

老爷子则是满脸怅然,神色有些让人担忧。

朱允熥看向一旁的两兄弟。

朱高炽迎着朱允熥的目光,皱着眉杵了杵身边的朱尚炳。

不见对方有反应,朱高炽便伸手送到了朱尚炳的腰间。

拇指和食指夹起一块肉。

顺时针的向着一侧扭转。

“啊!”

满脸涨红的朱尚炳吃疼的惊呼了一声。

然后便满目惊恐的瞪着朱高炽,惶惶不安的瞥了近前的老爷子一眼。

朱元璋看了看闹出动静的孙儿们,长叹一声,目光闪烁的看向朱允熥:“至正二十七年,咱让百室清查直隶田亩,堪合天下良田、人丁。那时候,百室便和咱说,只要咱当上皇帝,天下人就都能吃饱肚子……”

皇帝轻声念道着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神色一片怅然。

似乎是陷入到了二十多年前,大明还在初创时的光景,那时候天下民生凋零、百业待废、兵乱不断。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老爷子的追忆。

至正二十七年,大明还没有创立,老爷子还没有称帝。

要到后一年,当时的吴王军取山东、进兵河南,夺取潼关,占据关中,再去陕西、陕北、甘肃、河北之后,才在应天城登基称帝,国号明。

而老爷子所提及的百室,也就是大明的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赐铁券,子孙世袭罔替的淮右文臣第一的李善长。

当年老爷子让李善长暗中清查堪合天下田亩、人丁,这桩事情朱允熥明显是不知晓的。

就连一旁的朱标,在这个时候也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很明显,所有人都还以为,大明朝的鱼鳞册是在创立大明之后才开始弄的。

老爷子这时候在追忆过往,众人都不敢出声。

等待了良久,朱元璋长叹一声,而后提振心气,哈哈两声,拍着大腿道:“咱又何曾不知,这座天下是何等的富饶,若是天下一心,又何至于有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居乐业。又如何能不似咱此刻一样,孙儿皆在身前,享天伦之乐。”

天下永远难得一心。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孙儿此次回京,便要踏踏实实的待在应天,想要依着自己的想法做些事情。”

朱元璋眉头一挑:“流通一事?”

朱允熥点点头。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天下四时分明,九州八荒辽阔。人以地分,方言不同,风俗不同,物产繁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东南两季水稻,交趾可三,大河之北独只一季,麦、粟有别。

孙儿想要让北平百姓能吃上新鲜的荔枝,想要交趾道的百姓吃到北方的麦面。四川道的百姓能任意购买山东道的物产,陕西道百姓可为家中添置广东、广西道的产出之物。

阴阳调和,以商贾通行天下,促天下物产流通,朝廷征收税赋,居中调剂,百姓承惠。

货运流通,朝廷便可广开财源,百官定策,江南赋税供西北百姓之用,天下南北,同安同乐。”

朱标观嫡子,察陛下,轻声道:“驱商贾货运天下,朝廷开源商税,可行也。”

朱元璋默默点头,皱眉沉思。

朱允熥则又道:“上林苑监培育天下良种,土地有总数,良种产量却无数。收罗天下良种,大明培育测试栽种。以更精良的手段耕种田地,保护地力,防治虫害。凡天下官,需知天下粮。”

“沟通南北东西,缩短商贾通行费时。放开户籍限制,百姓于一府之地可自由通行,促进民生百业兴盛。悬赏民间精良技艺,工部、匠作不可故步自封,当锐意进取。凡能提高量产、提高物产之物,皆需褒奖激励。”

“禁厚葬、禁熔钱、禁金银之祭,钢铁熔于海船,炼于兵械、农具。开海运,收寰宇物产,倾销中原之物。”

又是一番长论说完。

朱允熥默默抬头。

只见殿内不知何时,那些伺候在周围的内侍和宫娥,除了正在奋笔疾书的孙狗儿以外,尽数退下。

一旁的秦王朱樉已经将脑袋埋在了胯下,不断的无声拍打着自己的一侧耳朵,似乎是想要将自己听到的话都从脑袋里拍走。

朱标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涉民、匠、商事,盖农业、商贾、祭祀、海运物。这一遭交趾道之行,收获颇多,经年之思业已沉淀。”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负责记录的孙狗儿,大孙子今天说的话虽然算不上太多,但每一项都可以单独拎出来去推敲琢磨。

见到孙狗儿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眼神,朱元璋点点头。

而后笑着脸看向朱允熥:“如今,你想做什么?”

“孙儿想回宫好好的睡一觉。”

朱允熥直愣愣的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口。

殿内,忽的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眨了两下眼睛,以为熥哥儿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先推行一两件事情。

朱标也有些意外,自己儿子说了这么一番话后,竟然是想要回宫睡觉?

朱元璋亦是颇为意外,他已经做好了大孙子向自己要权的准备。

唯有朱尚炳。

大概是刚刚才吃饱了肚子,在一片安静之中,竟然是不加掩饰的打了一个哈气。

然后眨着起了泪水的双眼,茫然的看着众人,小声的嘀咕道:“是不是可以去睡觉了?”

朱高炽扬天长叹一声,以手掩面。

这厮实在是拉低老朱家的智商底线。

朱元璋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去吧!”

“都下去好生歇息着。”

“如今南方新征平定,也都回来了,往后有的是日子,爷爷还要看着你们一个个都成亲生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