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353)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则是皱紧眉头。

之前的谣言他们都是知晓的,只是任谁都想不出究竟是谁在背后散播谣言。

当时,一夜之间谣言就遍及整座应天城,翌日开城门,谣言就往城外传播出去。

若非是朝廷反应机敏,及时将谣言给按下去,又立马再次行文,当时恐怕就要在地方上引起一阵骚乱。

回头,几乎是所有人都在暗中推演摸索着线索。

只是都无奈的发现,这谣言根本就找不到源头。

所以,这时候听到谣言背后的散播之人已经被查出来,解缙和夏原吉两人皆是面露好奇。

孙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此事,涉及应天城内共三十五家应天府士绅,又有五十四名商贾参与其中。”

解缙当即皱紧眉头追问道:“没有朝中之人参与?”

孙成摇摇头:“我等已经多番核查,朝中并无人家参与其中。”

“都是那些士绅和商贾参与其中的?”夏原吉同样面带不解,再一次确认。

一旁的田麦苦笑着点点头:“确实如此,我等原本也是循着朝中官员追查此事,然而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最后,还是有太孙提醒,我等才将去岁应天府摊丁入亩的事情又复查了一遍。

而后将目标锁定在去岁和官府推行摊丁入亩发生冲突过的人家,以此为线索,一一摸排下去,最后几经确认,这才将这些人给揪了出来。”

解缙不由感慨道:“竟然真的就只是这些人做的。”

朱高炽却是面露忧虑,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他看向朱允熥,低声道:“这件事还是要好生处理,不然恐怕地方难靖,这样的事情往后还是会再出现的。”

“裹挟百姓猜测朝堂官府,致使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

朱允熥沉声说着,目光逐渐的阴沉起来,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手中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致使满盘黑白棋子跳动坠落到地上。

书房里,只余棋子落地滚动的声音。

朱高炽几人同样心知肚明这件事情的真正目的。

朱允熥目露杀气的低声道:“他们是想要永远把持乡野吗!”

书房里,几人默默无声。

这件事情已经涉及到了古往今来,所有王朝的一个通病。

皇权不下乡。

就以如今的大明为例。

从大明创立开始,朝廷就在设置朝堂权力归属和地方行政划分以及权力的延伸终端。

朝廷初一开始以中书省为首,率诸部司衙门,总掌天下社稷权柄。

地方上,则是以道府县三级为朝堂权力意志的延伸。

官府的权力,最终停留在了地方县域里的县令、县丞。

这两个官职,仍然是由朝廷吏部任命官员。

而在此之下,一县的县簿、县尉,及县衙六房的吏员,则几乎都是由当地士绅充任,或是地方的经年吏员人家,父死子继,兄终弟继。

再往下,虽然朝廷也有里正、村正、粮长之类的管理岗位设置,但基本都是由地方上自行推选。

这就导致一村、一镇,掌握权力和话语权的,只会是当地的士绅商贾家族。

他们负责对乡野百姓解释朝廷的每一条政策,负责每一个乡野之地每岁的税赋缴纳。

摊丁入亩从根本上剥夺了地方士绅商贾对地方百姓的盘剥权力。

而原先一开始,朝廷在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就没有顾及到地方上数量庞大的小士绅商贾群体。

现在,他们开始针对自己的权益被剥夺,发起了第一次反攻。

小书房里陷入了一阵沉寂之中。

毕竟,皇权下乡这件事情,可是数千年都没有人能够做到的。

夏原吉在观察了许久之后,终于是小声开口:“殿下,若是这个时候朝廷太过强势,恐怕今岁夏秋两税,会有变动。”

他是从户部的立场和角度去看的。

毕竟,现在朝廷还没能从地方上收缴权力回来,地方上的很多事情,尤其是承接在地方官府和百姓之间,负责从百姓那里征收税赋,上缴给官府的粮长制度,还是由地方上那些小士绅商贾们担任的。

解缙亦是说道:“粮长之制,若是此刻不能改变,强行以今日所查之事问责地方,恐怕今岁地方税赋艰难。”

“置之不理,还是轻拿轻放?”

朱允熥淡淡的说道,目光则是看向解缙和夏原吉两人。

他们两人的说法并没有错,执政万事求稳,更不可能不做准备就去干涉动手税赋之事的地方。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被问的哑口无言。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太孙往日一贯的行事作风。

朱允熥这时候便看向棋盘对面的小胖。

被盯上的朱高炽面色一愣,不禁轻咳几声,脸颊上带着一抹涨红,才缓声道:“其实……这件事……如果能妥善安排,循序渐进,也不是不可能办下去,对地上也能产生震慑作用。”

说完之后,朱高炽默默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当即微微一笑。

小胖是猜中了自己的想法。

朱允熥哼哼两声:“今日就到这里吧。”

解缙和夏原吉两人对视一眼,两人都是目光闪烁着,默默起身。

“臣等告退。”

朱允熥转头俯瞰已经彻底凌乱的棋局,不发一言。

站在前面的孙成和田麦两人,看了看似乎是陷入冥想的皇太孙,也一并躬身合手:“臣等也先行告退。”

“你俩先留一下。”

朱允熥的声音,这时候却是忽然发出。

孙成和田麦两人脸上带着不解,默默的停了下来。

朱允熥则是轻声道:“派了人暗中继续查,整个应天府,整个直隶,孤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还在想着将乡野之民、乡野之地,视作一家私有。”

“臣领命。”

孙成、田麦两人提神振气,面露杀气。

待两人离去之后,朱允熥这才安静了下来,淡淡的看向坐在面前的小胖。

朱高炽无奈的笑笑:“所以,你是要先拿下应天府和直隶。”

朱允熥嗯了一声:“你觉得我会怎么做?”

“先去应天,再去直隶,如浙江道摊丁入亩之事一般。”朱高炽没好气的嘀咕着。

然后,目光一转。

朱高炽盯着朱允熥问道:“还有驿站改革之事的手法,这一次你也会用上吧。”

“嗯,确实是如此打算。”

听到明确的答复,朱高炽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啧啧两声,朱高炽便继续道:“难怪说,这一次回京,你并未给那些随我们一起回来的南征伤员请功。”

“是啊,有功将士的功劳还没有兑现呢。”朱允熥面带微笑:“他们是跟随我们征战疆场的有功之人。”

朱高炽轻声道:“所以,你能放心将他们放到地方上,取代地方粮长、里正、村正。因为他们不会抱团,不是本地人,可只要有数人在一起,就能对一村、一地形成威慑,因为他们上过战场杀过人。”

“用伤员入地方,接手地方权力。除了这个办法,我现在还想不出第二种法子。”朱允熥脸色稍稍绷紧:“只是啊,现在用人放心,可他们扎根在地方,成婚生子,繁衍后代,又是否会重蹈覆辙?”

说完之后,朱允熥抬头深深的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幽幽一叹:“从来就没有一个老靠的法子,能让权力得到约束。权力的核心,就是不断的集中。”

说完之后,这位年轻的燕世子,脸色一片黯然。

朱允熥亦是有些精神不振,只是很快又振作了起来。

是啊。

这天下就没有绝对的制度能够保证权力的平稳和善意。

而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去将最开始的制度建设好。并且,给予这个制度在未来有勇于改变的可能。

“若长期以大军伤员充任地方粮长之职呢?”朱允熥轻声说道,旋即又很快摇头:“此法不妥,朝廷也绝无可能一直对外征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