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1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他用词很是细腻,无处不以沐英乃是属于这座应天城为要点。

沐英亦是感受到了这份感情,抱起双手对着应天城敬拜了两下,满目动容:“回来了!若非要为大明效力,护我国朝疆土无虞,文英情理甘愿俯首圣前,愿以侍候陛下一生尽孝。”

沐英言语之间感情真挚,让人不免赞佩其忠孝之心。

朱允熥则是目光微动,在老爷子的一众义子之中,可以说沐英是最受瞩目,也是最信任和器重的一位。

这些年,随着宗室亲王能的成年,坐镇地方,九边藩王渐渐成型,当年追随老爷子的一众义子们,或者早已战死,又或病死,余下的大多只能是坐镇一方,或为一道军马,或是一卫指挥,很明显已经不如当初那边重用。

而独独是沐英不同于其他人。

在岐阳武靖王李文忠薨逝之后,沐英便是老爷子现存义子之中爵位最高者,更是手中军权最盛者。

凡云南道军政刑名之事,一律皆知晓西平侯府,便可窥见一斑。

朱允熥长吟一声,满面笑容:“皇爷爷此刻正待英伯回宫,此番英伯回来,便不必再走了,日后还有很长的日子,英伯可以在爷爷身边作伴,以全往日未尽之事。”

沐英却是目光幽幽一叹:“待明日,臣沐浴焚香更衣之后,还想去孝陵一趟。”

这是要去祭奠皇考孝慈皇后。

朱允熥神色收敛:“届时,侄儿陪英伯同往。”

沐英回首看向朱允熥,脸上带着一抹珍重,伸出手拍拍他挽着自己手臂的手背。

在一旁,礼部的官员们已经对西平侯一行人全了礼仪,正欲要引着众人从码头上离开。

朱尚炳拉着朱高炽还有一众堂兄弟,混到了沐晟、沐昂两兄弟身边。

朱尚炳脸上带着一抹自傲,对着两人挑眉道:“听说你们两人在云南很能打?”

他是觉得自己去了一趟交趾道,在那大罗城头亦是骁勇灭国,军武之上不必同龄人差。

沐昂哼哼斜眼哼哼了两声,因为这些人皆是宗室子嗣,便未曾开口。

沐晟倒是笑了笑,摇摇头:“臣与昂弟算不得勇武,西平侯府吾兄沐春最是悍勇。云南诸军之中,亦有无数小将,可阵前力倒巨象。”

说完之后,沐晟目光上下打量了一下朱尚炳。

似乎是在说,朱尚炳这幅身骨,大概是见到云南那边土人们驾驭的巨象,就得被吓倒。

很显然,朱尚炳也看出了对方的眼神。

不满的冷哼着:“熥哥儿的太孙府北边就是小校场,回头兄弟们比试比试?”

“炳世子乃是秦藩之子,千金之躯,臣等不敢。”

朱尚炳摆手摇头道:“皇爷爷昨天才说了,我等父辈与英伯乃手足兄弟,我等自然也与沐家兄弟们亲如兄弟。兄弟之间,当不分君臣彼此。”

朱高炽双手揣兜走在一旁,听到这话,不由的将脸偏到一旁,不想再见朱尚炳即将被虐的场面。

他难道还不知道,自己这一次是要给熥哥儿当宾相去挨揍的吗?

果然。

沐晟在听到朱尚炳这般说,眉头顿时一挑:“今岁,南边有叛乱生起,臣不才,与昂弟统兵前往平定。遇险地,敌众我寡,囫囵之中,臣与昂弟两人协力,力服巨象,训为牛马。臣昔日闻听秦藩世子随太孙南下征讨,亦有灭国之勇,若能一试,倒是可平遗憾。”

朱尚炳这时候已经发觉有些不妙了,眉头一阵阵的抽抽着。

什么险地敌众我寡,二人降服巨象训为牛马。

四条比自己整个人还要粗的象腿,有万钧之力的象鼻,还有那如山一样的身躯,一头狂躁的战象形象就在朱尚炳的脑海之中悄然生成。

正当他想要挪动脚步,将炽哥儿拉到两个中间的时候。

啪的一声。

朱尚炳双手微微一颤,只见沐晟已经是满脸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一条手臂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而后呲着牙说道:“炳世子果真悍勇,臣已经期待不已了。”

朱尚炳两条腿都绷紧了,若不是被沐晟搭住肩膀,他都觉得自己要走不动道了。

“晟、昂两位兄弟和炳哥儿、炽哥儿他们相处的很是不错呢。”

陪着沐英的朱允熥,望着已经到了前面的一众人,脸上带着微笑。

沐英亦是含笑点头,自家儿郎能与皇室贵胄如此亲厚,属实难得。

等到看着前面礼部的官员们分出两队之后,却是停下了脚步,回首看向江面。

“今日还有人回京?”沐英目光闪烁着:“是汤老公爷?”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老公爷今年身子骨差了些,抱恙在身,原本是定了要入京的,怎奈何只得上奏称述详情。

今日是汤二叔带着家人入京,礼部照例要前来迎接的。只是因为不确定何时回京,待稍后侄儿送英伯入宫之后,便要过来等候。”

沐英眉头皱起,汤和抱恙居家的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人一上了年纪,稍微有些风寒热症,说不得就要说大事。

轻叹一声,沐英开口道:“原本还想与老公爷相聚京师,却不想竟如此。只是不知,往后可还有机会在与老公爷共饮一杯了。”

朱允熥也有些不太确定,他只是大致记得,信国公似乎是在老爷子前面就走了的,那想来也就这两年了。

朱允熥脸上挤出笑容:“如今英伯就要留在京中,想来往后是有机会的。”

沐英却是摇摇头:“陛下便是欺负你们年轻人腿脚有力,这码头到皇城得要多少的路,往返两趟大半天的功夫也就消磨了。”

说完之后,沐英举目四望,瞧着码头边平日里有力工们做活歇息的联排棚子,便拉住朱允熥就往那边去。

朱允熥满脸迟疑:“英伯您这是……”

沐英一回头,两颊并着下颚满是胡须的脸上满是笑容:“不走了,如今既然人都来应天了,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不打紧。再不似往年,每次回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赶着时间。咱们就在这里等着信国公府的人到。”

西平侯坐在码头上不走了。

刚刚分好队伍,一队引路一队等候的礼部官员们,纷纷懵了。

这不在礼部的流程上啊。

可众人左看看右望望,又都不敢开口。

那可是西平侯啊,陛下最宠爱的义子。如今,更是即将嫁女皇太孙,自此长居应天。

朝中眼下都已经有些流言,说是西平侯沐英这一次回京,不光光是为了嫁女,也不光光是因为年事已高回京荣养,在陛下身边伺候。

而是有很大的可能要入主五军都督府,执掌京卫数十万大军。

没人敢在这样大喜的日子里冒犯了沐英。

于是,礼部官员们只能将可怜巴巴的目光,看向已经被西平侯拉着坐进码头凉棚里的皇太孙。

朱允熥也有些意外,看来这一次沐英回京长居,倒是会有很多好看的事情要发生了。

“既然英伯体恤孤,不愿孤来回奔波宫中与此地,便都候在这边吧,等着信国公府到了,一并入宫。”

礼部的官员们得了太孙谕令,立马放下心来。

一旁,则有一名礼部官员手拿墨笔小册,奋笔疾书:时年八月,太孙熥迎西平侯,共于江畔候信国公府。

这是礼部在今次大婚前后,特意留备出来,负责记录一应大小事的官员。事毕之后,这些文书皆是要存档宫中,以示此次大婚之隆重,皇恩浩荡。

坐下来之后的朱允熥望着滔滔千古不绝的长江,心里算着信国公府的船还要多久才能渡江而来。

沐英则是看了眼围在凉棚外的礼部官员,还有重重围围的上直亲军禁卫。

“臣于钱塘靠岸补给,听闻应天朝中近来颇多事,甚是精彩?”

朱允熥悄然回头看向面带笑容的沐英,心中微微一动,转头看向凉棚外的官员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