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1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地方官府亦可用水泥法,在往日不敢下手的地方建造桥梁,沟通地方。

便是日后地方城池有损,也可通过水泥法修补,省却国帑耗费。

而在孙儿看来,最重要是,若是往后我中原之地再有水患,还可以以水泥法快速堵塞缺口,修补河堤。而后,以水泥法,去修建永不溃决的水渠,滋补地方良田。”

听到这一连串的好处之后,朱元璋已经动容的无以复加,他清楚,这些好处大概还只是大孙子现下说出来的,还有更多是没有说出口的。

“好!好好好!”

朱元璋又是一阵喝彩。

现在只等着朱允熥大婚之后,才会被正式授予五军都督府官职的沐英,这时候悄然上前,面带笑容的到来朱元璋面前,躬身作揖。

“臣为陛下贺,今日得水泥之法,我大明便又添一助力。臣不才,倒是只能想到,若是将水泥路用于云南山河之间,我朝大军此后将能以雷霆之速镇压地方土人叛乱。

更可在险要之地筑造城寨,阻隔土人串联,防备地方土人做大。我朝现今所行土流并行之举,便可驻步以我大明流官为主,彻底教化云南。”

朱允熥听着老丈人这番话,不由意外了起来。

没想到,老丈人坐镇云南这么多年,竟然已经想到了中原要想彻底的收服云南,必须要以流官为主,改土归流。

不过想了想,朱允熥心中也就平复了下来。

这改土归流的政策,本来就是建立在土流并行的政策之后,一步步耗时百年的大政策。

不是现在人想不到,而是现在就算能想到,一时之间也做不成。

世间万物可改,唯有人最是难改。

让东南一带的土人移风易俗,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成的事情。

朱元璋现在已经是龙心大悦:“好啊!这是大好事!”

感叹完之后,朱元璋立马收敛笑容,目光下沉:“此法绝不可流于外,掌于外人之手!”

这是皇帝口谕。

朱允熥、沐英、解缙等人立马上前躬身。

“臣等遵旨。”

朱元璋这时候脸上恢复笑容,挥挥手,拉住朱允熥的手腕再一次的踩在了水泥路上。

“明日就是大婚了,想要爷爷赏赐些什么给你?”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的张二工。

朱元璋立马摇头低声道:“提拔太高乃是害。”

朱允熥了然,无声的点点头:“为自家做事,孙儿不用爷爷赏赐,只要爷爷觉得孙儿没有做错就好。”

“当真什么赏赐都不要?”朱元璋撇撇嘴,斜眼瞧着朱允熥。

朱允熥挠挠头,终于还是低声道:“若是爷爷要筑造九边长城等用水泥法之事,能否让孙儿指派朝中官员去做?如此,也能免得水泥之法流于外。”

朱元璋不由多瞧了大孙子两眼,脸上露出笑容。谨慎甚微、防患于未然,这是好事。

“爷爷允了。”

朱允熥立马龇着牙:“孙儿谢爷爷的赏。”

朱元璋立马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朱允熥的肩膀,目光看向沐英:“回宫吧,明日便要大婚,若是出了岔子,咱可不好跟你这位岳丈交代。”

沐英立马躬身:“臣惶恐,沐家小女能与太孙成一体,皆为皇恩。”

朱元璋挪挪嘴:“改了姓,便这般谨慎。如今既然做了这小子的岳丈,往后你便要多管教于他,莫要有那君臣有别的想法。”

沐英颔首,默默点头。

皇帝这话明着说要他以岳丈的身份管教太孙,其实无过是要沐家做太孙的支持者。

看过水泥路,知晓了水泥的其他用途之后。

朱元璋也就没了继续留在城外的念头,当下便摆驾回宫。

……

翌日。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原本,按照往年的规矩,朝廷是会有中秋赐宴的,君臣在宫中同席。

今年倒是因为皇太孙的大婚,两桩事就并在一起办了。

一早,礼部和宗人府的官员,就分别代表朝廷和宗室,前往天坛和地坛进行祭祀,告慰天地。

大婚正副二使,则是昨夜就留在了宫中,宫门开启之后,就负责一应的礼仪。

虽然宫中早就有明旨,不许地方官员进献贺礼,可宗室和朝中勋贵却还是早早的就将贺礼送进了宫。

今天又因为是将婚宴定在了奉天殿,于是奉天殿外的陛阶上,便是一层层用红布、红缎装点的贺礼成堆。

天还未亮。

朱允熥就被比自己还要兴奋的小二十三叔朱桱给吵醒。

小家伙穿着厚厚的袄子,疯了一样的在床榻上蹦跳着,呼吼着今天终于能吃席了。

等到朱允熥起了身,彩蝶、彩莲两女为自己梳妆,换上通天冠服的时候。

此次大婚的正使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任亨泰,和大婚副使文华殿大学士方孝孺便在朱高炽和朱尚炳等一众在京宗室王世子的陪同下,到了东宫里面。

不说小胖和炳憨等人,今天便是任亨泰和方孝孺,都是满面的红光。

二人见到朱允熥已经穿戴好通天冠服,便立马上前。

“今日太孙大婚,臣等为殿下贺。”

完事之后,方孝孺又轻声补充道:“陛下恩典,太孙大婚,于东宫合卺(交杯酒),殿下当铭记陛下脉脉恩情。大婚之后,便是成人,往后当敦本守正,万事皆思社稷,早期宗室皇族血脉繁衍。”

方孝孺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学究,在这个时候却又让人很难讨厌起来,显得颇有些可爱。

没能睡足觉的朱允熥,迷迷糊糊的点着头。

“允熥谨记方先生教导。”

任亨泰看了两眼,推搡了一下方孝孺:“既然太孙都已经准备好了,我等便随殿下去太庙祭祀大明列祖吧。莫要误了后面迎亲的时辰。”

方孝孺满脸笑容的点着头,看着在大红通天冠服衬托下,英武不凡的朱允熥,只觉得自己当初在那场雨中的决定没有半点的错。

这两年,不论朝中如何的说。

这位年轻的,对自己有过弟子礼的太孙,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立足于百姓而出发。

虽然其推行心学,与自己一辈子恪守的理学道理大有不同,可世间学问万千,心学既是儒家一隅之言,方孝孺想了很久之后便也觉得没有什么了。

圣人还教导过弟子们要仁爱为民。

如今眼看着大明的百姓,日子渐渐过的更好,方孝孺便愈发的享受起在大本堂教导那些宗室王世子的日子来。

一行人往东宫里太子的居住过去。

朱尚炳双手揣在袖子里,用肩膀撞了撞身边的朱高炽:“你们说,熥哥儿今晚是先和谁合卺?”

朱高炽斜眼看向对方:“听说沐晟、沐昂和汤家的几个兄弟昨天凑到一起了,你不先担心担心这件事情?”

朱尚炳嘿嘿一笑。

自己今天要担当迎亲抗揍的角色,这个事情他最近也终于是反应了过来。

见到朱高炽提起此事,立马凑近对方一点,将自己的后背转向对方。

然后低着头奸笑道:“昨晚我就在宫中武库待了半天,终于是找到了几件软甲,现在都穿在身上了呢。最外面还有一件细鳞甲,我现在就等着哪个不开眼的会直接用拳头揍我。”

朱高炽翻翻白眼,看着朱尚炳那确确实实鼓鼓囊囊了不少的后背,哼哼两声:“没事,反正二叔还有好几个儿子。”

面对小胖这样的挤兑,朱尚炳立马一瞪眼,然后冷哼一声,快步到了走在前面的朱允熥身边。

“熥哥儿,说好了,今天过后,你得给我在五军都督府谋个差事。不能炽哥儿现在都当着税署的署正了,我还是每天只能在大本堂读书。”

朱允熥点点头,随口道:“英伯会充任都督府,沐晟和沐昂会有一人留在京中,到时候你就一起过去吧。”

朱尚炳顿时长大了嘴巴。

同类小说推荐: